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军事小知识简单介绍 军事知识大全

火烧 2022-02-07 04:27:59 1062
军事知识大全 军事知识大全释义 词目:军事 拼音:jū hì 词义:军事:有关军队和战争的事情或事务。 基本解释 [military affair ] 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晓畅军事。——孙武《孙子

军事知识大全  

军事知识大全

释义 词目:军事 拼音:jūn shì 词义:军事:有关军队和战争的事情或事务。 基本解释 [military affairs] 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晓畅军事。——孙武《孙子兵法》 军事演习 详细解释 有关军旅或战争之事。 《史记·律书》:“会 高祖 厌苦军事,亦有 萧 张 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唐 柳宗元 《祭李中丞文》:“发迹内史,参其军事。”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军事上暂时的失利,并不曾使 满洲 的同胞对祖国感到失望。”
[编辑本段]简介
军事是与战争、军队、军人有关事务的总称。军事学与甚多范畴有关,主要与战争有关。此外,军事学本身包含了各种学问。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是一国或者集团用暴力手段达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方式,而目标和目的往往与利益有关。战争是军事的集中体现,但不是唯一的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后的美国和苏联的冷战,就是一种威慑基础上的回避战争方式的斗争。在人类可以看到的未来,军事始终是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方面,并在科学技术上对人类生活予重大影响:人类很多科技成就往往先产生于军事领域然后普及到非军事领域的。 军事是战争及一切直接有关武装力量建设事项的总称。人类社会发生战争的初期,并没有专门的军队组织,也没有专门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采取耕战并举,战时参战,平时耕作、畜牧,生产工具与作战武器并用。恩格斯把它比喻为“对人的狩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的日趋频繁,生产工具和战争工具分工,逐渐出现了“常备军”的组织。有了常备军,进行常备军的建设、训练,改进武器技术装备,提高战斗技能,以及探讨夺取战争胜利的谋略和指挥艺术,便成为军事活动的重要内容。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军事活动的内容也越加广泛,主要有:武装力量特别是常备军的组织、训练、管理和作战行动,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战略战术的研究与运用,战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国防设施的建造,后备力量的动员、组织和建设等。总之,军事是随着战争的发生、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力保障顺利遂行战争和赢得战争而进行的一系列特殊组织活动,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
[编辑本段]现代军事学体系
现代军事科学包括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两大部分。 军事理论科学: 战争 军事思想: 战争 武装力量 军队 军事家 军事学术: 战略学 战役学 战术学 军队指挥学 军事运筹学 军事制度: 战争动员学 军事教育训练学 军队政治工作学/政治作战 军队后勤学 军事历史学 军事地理学 军事技术科学:主要研究现代各种武器、军事工程和军事系统工程 陆军 海军 空军 航天兵 战略导弹部队 装甲兵 军事技术与装备 边缘学科: 国防经济学 国防外交学 国防教育学 军事管理学 军事社会学 军事语言学 军事人才学 军事伦理学 军事心理学 军事经济学 军事通信学 军事史 军事地形学 军事工程地质学 军事气象学 军事医学 军事海洋学 军事自动化
[编辑本段]相关概念
军事
有关军队和战争的事情或事务。
军事科学
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综合性科学。又称军事学。
军事学术
militaryart: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军事训练科的总称,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学术主要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军事教育训练学、国防经济学、军事运筹学,以及军事历史、军事地理等学科。军事技术militarytechnology: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技术。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及其研制、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有时也专指人们操纵、使用武器装备的技能,如射击技术、驾驶技术、电子设备操作技术等。军事技术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军事训练
militarytraining:军事理论教育和作战技能教练的活动。通常分为部队训练、院校训练和预备役训练(又称后备役训练)。军事训练在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和战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军队平时的主要任务,是战备的重要方面,许多国家都把军事训练列为战略研究的一项内容。基本任务是:学习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和军事技术,研究和了解有关国家(集团)的政治经济状况、军事思想、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和作战特点,熟悉作战地区的地形、水文、气象及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演练诸军种、兵种合成军队作战的组织指挥和协同动作,培养军人坚强的体魄,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目的是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随时能遂行作战任务。军事训练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军事技术以及军队的传统、经验和作战任务等有密切的联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作战样式的变化和军队体制编制、武器装备的变革,对军事训练不断提出新要求,赋予新内容,而军事训练的实践又深刻地影响着作战,促进军事理论的发展。
军事情报学
militaryintelligence:以军事情报和军事情报工作实践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军事指挥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军事情报的本质、特点、原则、方法、内容、范围及其在国防建设、军队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军事情报工作的建设和管理,产生、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等。按应用范围分为军事侦察学、军事情报整理学、军事气象情报学和军事情报自动化理论等分支学科;按作战使命分为战略情报学、战役情报学和战术情报学等分支学科;按军种分工分为陆军情报学、海军情报学、空军情报学和战略导弹部队情报学等分支学科。研究范围包括:①敌方的军事思想、战略方针和作战意图。②敌军的编制、装备和部署。③敌方重要军事人物。④敌方的兵要地志和军事目标。⑤敌军的训练素质和作战特点。⑥敌方的战场装备、战争保障等。
军事演习
militaryexercise:按照设想的作战行动而进行的演练。是部队在学习军事理论,完成技术、战术基础训练之后,在近似实战条件下实施的综合性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高级形式。目的在于提高各级指挥员和机关组织指挥现代战役战斗的能力;使部队熟练掌握各种战斗技能,密切诸军种、兵种之军事训练间的协同动作;培养战斗作风,增强组织纪律性,适应战时环境,提高实战能力;检验组织编制、武器装备和条令教材,探讨作战方法。有的国家还利用军事演习向敌方炫耀武力,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以军事演习为名,调动军队,集结兵力,掩护战争准备或发动战争的,也不乏先例。演习的类型主要有:①按作战行动规模分为战术演习、战役演习和战略演习。②按训练对象分为首长机关演习和实兵演习。③按演习方式分为室内演习或现地演习,单方演习或对抗演习,实弹演习或非实弹演习,分段演习或综合演习。④按演习的特定目的分为示范性演习,研究性(试验性)演习,检验性(考核性)演习。
军事侦察
militaryreconnaissance:为获取军事斗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的情况而采取的措施。简称侦察。是实施正确指挥,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保障。通常由各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组织实施。主要查明有关国家、集团及战区的军事和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地理、气象等情况。按任务范围分为战略侦察、战役侦察和战术侦察;按活动空间分为地面侦察、海上侦察和空中侦察;按活动方式分为武装侦察、技术侦察和谍报侦察。采取的手段有:观察、窃听、搜索、捕俘、战斗侦察、火力侦察、照相、雷达侦察、无线电侦听、无线电侦收、无线电测向、调查询问、搜集文件资料等。
军事制度
军事制度,即组织、管理、发展和储备军事力量的制度。简称军制,主要包括:国家的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经济体制、武器装备发展的管理制度、兵役制度、动员制度、民防制度等,军队的组织体制编制、训练体制、后勤保障体制、政治工作制度、人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称谓、标志的规定等。一般由国家及其军队制定,以法律、法令、条令、条例、规则等规范性文件颁行。军制是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受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条件、科技水平和战争局势、战略方针、武器装备、军事理论以及民族、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它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它的基本作用在于保障军事建设,以便有效地准备和实施战争。军制随着国家、军队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产生了社会主义军制。
军事地理学
militarygeography:研究军事与地理关系的学科。探索地理环境对国防建设、军军事演习事行动的影响和在军事上运用地理条件的规律,为制定战略方针,研究武装力量建设,进行战场准备,指导作战行动提供依据。它是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军事条约militarytreaties:国家间涉及军事方面的书面协议。其内容一般包括建立维护缔约国战略利益和安全的军事联盟或军事同盟,提供军事援助,建立和使用军事基地,结束战争状态或武装冲突,裁军和限制军备以及编纂战争法规和惯例等。军事条约的形式包括:条约、公约、专约、协定、和约、宣言和议定书等。
军事战略
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它包括国家和武装力量准备战争、计划与进行战争和战略性战役的理论与实践。军事战略理论研究战争的规律、特点以及进行战争的方法,制定准备和进行战争、战略性战役的理论原则。军事战略实践是根据敌对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各阶级之间的关系,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它包括武装力量的建设,国防工程设施,军事装备和军需物资的生产和储备,战争动员,基本作战方向的确定,战区的划分,作战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的制定等。它作为最高军事统帅机关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产生于远古时期的中国、印度以及古罗马和古希腊等奴隶制国家。军事战略的性质和内容是受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制约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随着敌对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军事战略包会相应变化。
国防战略
综合发展相运用国家总体力量,筹划和指导国防建设,以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方略。其目的是运用综合国力抗击外来侵略,确保国家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国防战略的正确与否,对整个国防建设乃至战争的胜负及国家存亡和民族的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当今和平时期,世界各国都把国防战略的着眼点放在增长综合国力上,即不仅着眼于国防实力的建设,而且着眼于国防潜力的积蓄以及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不仅考虑到兵力、武器、军费等直接构成国防实力的“硬件”,而且还考虑体制、法规等关系到能有效发挥国防实力和潜力的“软件”。
国防发展战略
筹划、指导国防力量的建设,以实现国防发展目标的方略。是国防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发展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武装力员建设、武器装备发展、后备力量建设、国防经济建设、国防科技建设、国防教育建设等。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防发展战略,都将对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作用。进攻是主动进击敌人的作战。它是作战的基本类型之一,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进攻分为战略进攻、战役进攻和战术进攻。对防御、进攻、退却之敌都可实施进攻。战略防御中的反攻、防御战役中的反突击、战术范围的反冲击,均属进攻行动。进攻可在与敌直接接触条件下实施,也可在行进间实施。欲求进攻作战的胜利,必须精心计划,充分准备,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战术,协调一致,实施坚决勇猛的突击。
战略
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是依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军事演习事、科技、地理等因素确定的。战略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规律的分析与判断;战略方针、任务、方向和作战形势的确定;武装力量的建设和使用;武器装备称军需物资的生产;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相利用;国防工程设施建设;战略后方建设;战争动员,以及照顾战争全局各个方面、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等等。战役是军队为达到战争的局部目的或带全局性的目的,根据战略赋予的任务,在战争的一个区域或方向,于一定时间内,按照一个总的作战企图和计划,所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战役是介于战争与战斗之间的作战行动。它是战争的一个局部,是达成战争目的的主要的武装斗争手段。它直接服从和受制于战争全局,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战争全局;它直接运用战斗,也为战斗的成败所直接影响。其规模大小,决定于双方参加兵力的数量。现代战役,通常是诸军种、兵种共同进行的合同战役。按作战性质分,有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按参战军种分,有陆、海、空等军种的独立战役,有陆海、陆空、海空和陆海空等几个军种的联合战役。按作战空间分,有陆上、海上、空中战役。按作战规模分,有大型战役,如大的战区或方面军群进行的战役;中型战役,如中等战区或方面军进行的战役;小型战役,如小的战区或集团军进行的战役。在一次大型战役中,通常包括几个中、小型战役。苏联军事理论认为:战役是近代战争中才出现的军事行动样式,而战区战略性战役,则是未来战争中战略行动的基本样式。美英等西方国家一般都把集团军或军以上部队的作战行动,称为大兵团作战行动。 战役决心:指挥员对战役目的和行动所做的基本决定,是实施战役的基础和制定战役计划、下达战役命令、组织战役协同的依据。战役决心的内容包括战役企图,战役部署,行动方法,重要保障措施,战役发起时间或完成战役准备的时限,指挥所开设等。
战役协同
参加战役作战的各军兵种或各部队按照统一计划进行的协调配合。通常以执行主要作战任务的军兵种或部队为主,按照任务、时间、空间组织。战役机动:为达成一定的战役目的而组织实施的兵力兵器移动。基本样式包括战役包围、战役迂回、战役穿插、战役退却等。
战役部署
亦称战役布势,是对战役编成内的兵力所做的任务区分、编组和配置。通常根据敌情、地形、任务和战役类型、样式等,建立梯队式部署或集团式部署。
战斗
兵团或部队、分队在较短时间和较小空间内进行的有组织的作战行动。分为进攻战斗和防御战斗两大类。可在战役内进行,也可单独进行。
战术
战术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战术基本原则及战斗部署、协同动作军事演习、战斗指挥、战斗行动、战斗保障、后勤保障、技术保障。按基本战斗类型分,有进攻战术和防御战术:按参加战斗的军种、兵种分,有军种战术、兵种战术和合同战术:按战斗规模分,有兵团战术、部队战术和分队战术。战术反映战斗的规律,是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从属于战略、战役,又对战略、战役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战术的形成和发展,受军事技术、士兵成分、组织编制、训练水平、民族特点、地理条件等影响,其中军事技术和士兵素质具有决定作用。根据时机、地点、部队等情况,灵活地运用和变换战术,对夺取战斗胜利有着重要意义。战术的基本原则有:熟知敌对双方各方面情况,找出行动规律,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积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保存自己: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战斗部署要疏散、梯次、立体,并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协调一致的行动,发挥协同战斗威力;周密迅速的组织准备,实施全面保障:力争主动,避免被动;灵活机动,出敌不意:发扬近战、夜战、勇敢顽强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夺取战斗胜利。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军队装备的发展,将给战术带来广泛深远影响,使战术更加复杂多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熟练的掌握。
战略力量
用于全面核战争的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之一。美国始建于1961年东京审判的战略力量分为以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航空兵和原子导弹潜艇的部队、兵团和军团织成的战略进攻力量和包括对导弹核突击的预警系统、对飞机、导弹、宇宙空间防御兵力兵器在内的战略防御力量。英国的战略力量出原子导弹潜艇和中型战略轰炸机部队和兵团组成。法国的战略力量由中程弹道导弹,原子导弹潜艇相中型战略轰炸机部队和兵团组成。战略进攻力量是武装力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最受重视。战略防御力量是创造战略进攻的条件,也是取得战略优势的重要一环。在全面核战争中,战略力量与通用兵力协同行动。机动,是指作战中有组织地转移兵力或火力的行动。按规模,分为战略机动、战役机动和战术机动;按空间,分为地面机动、海上机动和空中机动;按类型,分为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铁路输送、空中输送和空中转场,都是兵力机动的方式。铁路输送,是指人员和装备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机动至指定地域;空中输送,是指人员和装备通过飞机运输的方式,机动至指定地域;空中转场,是指飞机由甲地飞往乙地的过程。
中国
中国在建国初期国家底子薄,“一穷二白”,十年“文革”给军队建设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干扰,八十年代国家进行战略调整,二代中央领导提出:“军队要忍耐”。军事建设让步于国民经济建设,国家把有限的资源全部投入到经济建设上去。 那时中国与西方关系已经开始缓和,国际政治形势有利,国家抓住时机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与西方国家展开交流与合作,有针对性地引进了很多武器装备和技术,国家少走了很多弯路。军事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在困境中艰难发展,大部分国防关键项目缺乏资金,或者由于历史原因不符合新形势的要求而下马,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国家尽最大努力保住了一批军工重点项目。很多与军事有关的科研所、设计所、工厂陷入困境,大多数单位开始下海经商,或者转产,人才流失非常严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全球风云突变,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动,国际强权政治集团倚仗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上的绝对优势在全球挑起了数次局部战争,影响深远。 海湾战争结束后中国看到了人民解放军和西方强国军队的巨大差距,并认识到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重要性,国家开始逐步调整国防发展战略以应对数次由美国引领的世界新军事变革。 “台独”分裂势力的猖狂挑衅让国家感到了军事建设的急迫性,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更让国家体会到了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危机就在身边。“我们党和国家深刻认识到在富国的同时实现强军的极端重要性。”党和国家开始全面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防战略,加大了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力度和投入。 由于中国这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有了充足的资源投入军队建设,对外交流渠道相对过去更加宽广。受益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和全国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资金匮乏、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得到大大缓解。由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慢慢好转,现实军事压力有所降低,军队的建设与发展逐渐走上正轨。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经过数次裁军后(1985年裁军100万、1997年裁军50万、2003年裁军20万)形成了规模适度,组织结构合理的局面,目前拥有230万正规军,这是一个符合目前国情的军队规模,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和周边国际环境复杂,在军队机械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再继续裁军反而会削弱国防力量。中国的国防动员能力非常强,有很强的国土防御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有关部门已对外公开宣布:“中国已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战装备、保障装备和电子信息装备协调配套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和独立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人民解放军已经度过了二十多年的"忍耐期”。 现在中国的军工企业整体实力不及西方,技术储备不足,例如:材料、发动机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导弹技术等。中国在跟踪、学习世界先进军事科学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有很多创新,拥有比较强的武器自主研发能力和系统整合及仿制、吸收能力。国家在积极学习西方的同时重视做好技术储备,重视关键技术的预先研究,努力提高军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活力。国家鼓励并创造条件让社会资本进入部分军工领域,但是军事工业发展有周期长,高风险高投资的特点,社会资本能够发挥的作用很有限。 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体装备水平仍然相对落后,武器装备的打击能力较弱,缺乏高技术条件下大规模联合作战的经验,大规模、远距离的兵力投送能力不强,空中战略投送能力不高。 陆军在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上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与世界先进水平没有代差,但是陆军航空兵力量弱小,各型直升飞机装备数量很少(我国目前只有仿制直升飞机的能力,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空军现代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具有全面空战和有限的对地对海攻防兼备的力量,但是与西方强国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新中国海军建设的起点不高,长期以来国家对海军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海军在装备建设、作战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远洋作战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不具备在远海与海上强国进行对抗的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装备有一定数量的先进的陆基核弹道导弹,相对于其他核大国只有有限的核威慑能力,按照西方的标准,中国的导弹技术目前仍然比较落后,海基核力量正处于稳步发展中。战略力量是镇国之宝,没有“两弹一星一艇”就没有中国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中国日益上升的大国地位与落后的军事实力不相称,人民解放军目前正面临着“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军队承担的任务比过去更加繁重:国际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抗击自然灾害、反恐维稳、联合军演等。面对日趋复杂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多样化的军事任务,党和国家给军队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处于人力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公开的规划:将于2020年实现初步机械化,2050年实现信息化。重点发展海军和空军,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在新军事变革思想的指导下走有中国特色的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建军道路,坚持“国家利益发展到哪里,军队的历史使命就应延伸到哪里”,努力提高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 解放军积极对外宣传:对外增加军事透明度,进行各种各样的军队开放活动,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网络宣传军队建设情况、军队文化等。 解放军高度重视保密工作,注意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军队内部的各种腐败情况日益严重,军队加强了反腐倡廉建设,制定了反腐败远景规划,完善对各级干部的审计监督工作。 中国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强国相比,总体军事实力差距悬殊,并且这个差距仍在继续拉大。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还需要数十年才能赶上美国,而一个国家的科技、工业水平最集中体现在军队装备水平上,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仍将保有对中国的绝对军事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任重而道远。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相对弱小的情况下仍然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建军方针和国防建设原则。中国的长远建军目标是实现现代化,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一支与国家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中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奉行防御性质的国防政策,不当头,不称霸;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来之不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军事小知识简单介绍 军事知识大全

西方媒体这么大张旗鼓地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目的究竟何在?联想一下美国为了石油发动伊拉克战争,菲律宾为了海洋大陆架的资源侵占南沙群岛,日本为了海底石油强占钓鱼岛,这些报道之后所掩盖的动机已经呼之欲出。再联系中国自汉以后的儒学思想造成了中国人做什么都要“名正言顺”的习惯,和鸦片战争以后政坛的政客们都要看海外各国的脸色,保护各国在华利益的习惯——即使如md那样的伟人,这个思维惯性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更不用说其他政客们了——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美国和日本就是用“恶人先告状”,就是利用你们中国人怕“众口烁金”的心态,就是利用所谓的“世界舆论压力”来遏制中国的军力发展,达到其瓜分中国资源甚至领土的险恶用心。
或许正是顾忌这些外电评论,中国每年的军费增长都控制得很严,每年的军费开支都只有那么可怜的一点点。以致于士兵还用着年龄比他们父母还大的枪,技师还维修着六十年代就装备的坦克,蓝天上的雄鹰只能拍打着三十年前就设计好战机,广漠的海洋游弋的都是半新不旧的舰艇。一些对中国军力装备有深入了解的专家大声疾呼:中国的军队现代化水平之落后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程度!当然,为了达到目的,那些西方媒体不仅仅只是用舆论大棒,还使用上了糖衣炮弹,于是乎外电夸赞中国军队“战斗力强悍”、“装备先进”、“武器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很强”等等溢美之词就纷至踏来。而那些官僚们就晕乎乎地飘了起来,一些媒体也拿着这些“外电评论”当做炫耀中国强大的筹码。还自顾自地找出"N国军事大比武,中国军人勇夺第一"的新闻来满足一下。

军事知识

狙击手强调隐蔽性,火箭筒体积太大,不利于隐蔽和转移,另外,火箭筒一发射,它那长长的尾烟就已经把你出卖了,杀敌的同时也要保全自己。
狙击步枪的子弹出膛速度一般都在800米每秒左右,在一两千米的距离上,狙击步枪精度依然很高,两秒左右你就被爆头了,你over的时候都听不到枪声。换成火箭筒,估计要飞十几秒,还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所以,拿火箭筒打狙击,基本就是自杀。

建议上“西陆网”我对比过很多网站,觉得这个比较全面而且中间插的广告比较少

军事环球网 环球网军事新闻频道是中国最权威的军事新闻网站之一,为您报道中国、国际、台海等最新的军事新闻及军情谍报。包括:中国军事、国际军事、军事热点等独家军事报道

核武器只是用来威慑的,如果哪一天用了 那一天就是世界末日了。
真正冲突还是用常规武器,核武器影响太大了。
别人也都知道核武器是威慑性,投入战争的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个国家面临亡国的危险。
一般的争端 我们就扔原子弹出去,这个国家就会被世界先灭掉。
至于那些称呼 不要太当真。真正的诚服不在乎这些。

什么分类的军事知识?

侦察术语。有两种意见:
一,以自己所在位置为中心,建立坐标,正前方为12点钟方向,正后6点,左9右3.
二,同样以自己所在位置为中心,正北方为12,正南为6,西9东3.
这类术语,主要是用来避免南北,东西,左右等方位,在战术中的判断偏差。别说不可能啊,高压力环境下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所以就发明了时钟定位法。
方法一,只能用在战术方面,当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辨明方向时,或者通话者距离较近时的临时情报交流。
方法二,属于较规范的用法,范围较广。
举俩例子:
1.你跟哥们儿在街逛,突然你看到了一个靓妹,衣着暴漏,身材火辣。你看的眼睛都直了。你哥们儿凑上来问你看啥呢还流口水,你对他说:“11点钟方向有一肉弹。。。”他顺眼望去,结果你俩都直了。。。
这个时候用的就是方法一,你们俩交流时并没有事先判断大体方位,但却同时面朝前方,且互相了解,所以通过这个方法可以顺利传递情报。。。
2.你看见你的梦中情人在一家冷饮店买饮料,喝了一口发现没有带钱,跟店主争执起来。自己的那啥身陷囫囵之际,你欲挺身而出,结果发现自己也没有带钱,于是你拿出手机,跟哥们儿打电话“我现在××地点,我未来老婆在我这里11点钟方向的一家冷饮店被劫持了,快叫人来帮我!”然后你扔下电话,冲向危险,不一会大队人马杀到,问题最终解决,从此×××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种情况下,通话双方地点和所处情况不同,不能以前后左右定位,必须严格对应东西南北,否则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我说了这么多,您明白了么?

枪是用来打人的
炮弹可以爆炸
战斗机能飞
士兵是活的

苏-30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战斗轰炸机。其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初,最初的两架原型机在80年前首飞,被命名为苏-27PU或苏-30。当时苏联空军并没有计划装备该型飞机,因此这两架飞机由试飞院买下。其中的一架曾两次参加珠海航展。
苏-30MKK使得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拥有了比空军更为先进的对地攻击手段。据称该机装有SUV-VE空空火力控制系统,计算能力更为出色,具备了使用主动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能力。甚至可以增加“宝石”和“俱乐部”反舰导弹。此外还可使用Kh-29L、KAB1500等导弹。
苏-30的武器系统包括一门30毫米GSH-301航炮,装在机翼边条右侧前翼,带弹150发。12个外挂架,翼下8个,机身下4个,总载弹量8000千克。可携带8枚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P1或R-27P1F中距空空导弹,两枚红外制导R-27T中距空空导弹,或6枚主动雷达制导的R-77。格斗可使用6枚带红外制导的R-73近距空空导弹。对地可使用6枚电视制导或激光制导的X-29T、X-29II或X-29MII,或6枚电视制导KAB-500KP制导炸弹,每枚重500千克。非制导武器包括10枚500千克或31枚250千克普通炸弹,8个KMT-Y集束炸弹,或6组S-13和S-8火箭发射器(带30枚122毫米或120枚80毫米火箭弹)。执行反舰任务时苏-30可携带反舰导弹。传闻近期我军试射了R-77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苏-30M(MK)在苏-30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X-58和X-31II反雷达导弹的能力。在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中增加了CIIC-161主动雷达干扰系统。该机还装备X-29T电视制导导弹和KAB-500制导炸弹。飞机翼下还可携带两位射程为115千米,带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的X-59战术导弹,由机身下部APK-9制导吊舱控制。
这些火控系统和武器使得苏-30M(MK)在对地作战时威力大增。其战斗机编队指挥通信系统改为更先进的BRJIH011M。机载信息综合系统还包括光电探测系统,包括红外探测器和激光测距仪,以及抗干扰攻击导航控制系统。
在动力装置方面,苏-30MK第一批批生产型使用AF-31F发动机(2*7600/12500千牛)。该发动机由乌法发动机股份公司生产。此后生产的批生产型换装AF-31FII矢量推力发动机。AF-31FII在性能上与AF-31F发动机差不多,但喷口可向外转动30摄氏度,在任意大小推力下均可改变推力方向。矢量推力技术使得苏-30MK的机动性有很大提高。
苏-30MK引起了各国空军的重视,因为F-15E已经在海湾战争中充分证明了双重任务战斗机在对地作战上的优势。1996年11月30日印度率先购买40架苏-30MK(MKN)。1997年印度尼西亚宣布购买12架苏-30K。
中国在1990年首次向俄国订购26架苏-27SK,1995年增购26架,并取得更先进的苏-27SMK生产许可证。1995年初两国达成技术转让协议后,彻底改善中国空军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的计划于1996年启动。计划的核心就是购买苏-30。
经多番谈判后,中俄双方确认了总值数十亿美元的军售合同,于pl总理访俄期间签署。合同包括苏-30MK的转让意向性框架协议,双方同意转入技术细节谈判。至此中国以22亿美元购买了60架苏-30MKK。同年7月,采用矢量推力发动机的苏-37试飞成功,俄方推销团前往中印两国推销以矢量推力发动机改进苏-30MKK的计划,但由于中方都担心矢量推力技术不成熟而告吹。
中国引进的苏-30基本采用原装俄罗斯航空电子设备。而“苏-30”的国产化将与苏-27的国产化融合为一个项目,即使歼-11的进一步发展型号。而近年解放军也不断增加进口苏-30订货,其中海航于2002年底首次获得苏-30。
近期解放军的苏-30使用的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Kh-29电视制导导弹以及KAB-1500Kr型1500千克电视制导炸弹终于曝光。
基本技术数据
翼展14.70米
机长(空速管除外)21.94米
机高6.36米
机翼面积62.04平方米
空重177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4000千克(苏-30MKN2567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3500千克(苏-30MKN34000千克)
机内油箱载油9400千克战斗载荷8000千克
最大速度2125千米/小时1380千米/小时(海平面)
最大爬升率230米/秒
实际升限17500米
航程3000千米
转场航程699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550米
着陆滑行距离670米
最大过载8.5G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