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出自 成语: 道不拾遗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火烧 2021-05-04 15:13:32 1043
成语: 道不拾遗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道不拾遗 成语简解 编号: 1544成语: 道不拾遗注音: ㄉㄠˋ ㄅㄨˋ ㄕˊ |ˊ汉语拼音: dào ù hí yí参考词语: 路不拾遗释义

成语: 道不拾遗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道不拾遗 成语简解 编号: 1544成语: 道不拾遗注音: ㄉㄠˋ ㄅㄨˋ ㄕˊ |ˊ汉语拼音: dào bù shí yí参考词语: 路不拾遗释义: 义参「路不拾遗」。见「路不拾遗」条。Emoji符号: ‍️遗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道不拾遗”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出自 成语: 道不拾遗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路不拾遗」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路不拾遗」原作「道不拾遗」。商鞅原本是卫国的贵族,喜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后公叔痤死,魏王不用,于是逃亡至秦国,得到秦孝公赏识,用为秦国宰相。商鞅治理秦国,实行变法,施行法令极其澈底,一切公正无私。惩治犯罪之人,不避强权贵族;奖赏有功者,也不会偏袒亲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处罚其老师,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后,路上有别人遗失的物品,大家都不会把它捡起来据为己有,人民对于不应得的东西,也不会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军政方面,国家军备也显得十分强大,诸侯各国因此都很畏惧秦国。后来「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于形容社会风气良好。「路不拾遗」的实际例子,分别在《韩非子.内储说下》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记载:孔子在鲁国的时候,把鲁国治理得很好。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当了五年宰相,也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让国家出现了「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典源: 此处所列为「路不拾遗」之典源,提供参考。#《战国策.秦策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1>治秦2>,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3>强大,赏不私4>亲近,法及太子,黥劓5>其傅。期年6>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7>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注解〕 (1)商君: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孙,名鞅,战国时卫人,或称「卫鞅」。少好刑名法术之学,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为相,说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国富强后,因功受封于商,号为商君。其人用法严苛,树敌众多,孝公卒,遂被车裂而死。 (2)秦:周朝国名。嬴姓,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以为附庸。嗣后屡经迁徙,至秦襄公始立国。传至秦孝公时定都咸阳,国势日益富强,为战国七雄之一。迨始皇统一中国,乃代周而有天下。 (3)讳:避开、顾忌。 (4)私:偏爱、袒护。 (5)黥劓:音ㄑ|ㄥˊ |ˋ,古代刑罚名。黥,在犯人面、额等处刺字涂墨。劓,将犯人鼻子割去。 (6)期年:一周年。期,音ㄐ|。 (7)兵革:指兵器及甲冑等军械装备。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韩非子.内储说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书证: 01.《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源) 02.唐.司空图〈解县新城碑〉:「人皆知耻,道不拾遗;视礼法之率由,信恩威之并济。」 成语接龙

“遗”字开头的成语

遗臭万年遗臭万载遗珠沧海遗臭万世遗臭千年遗臭万代

“道”字结尾的成语

怨声载道大逆不道口碑载道头头是道横行霸道康庄大道安贫乐道豺狼当道怨声满道大逆无道背驰于道老马知道热肠古道罪逆不道同志合道安贫守道怨嚣载道豺狼横道做东道

“道”字开头的成语

道貌岸然道听涂说道不拾遗道听途说道合志同道远任重道同志合道不由衷道貌凛然道听途传

“遗”字结尾的成语

路不拾遗道不拾遗涂不拾遗一网无遗寸草无遗路无拾遗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道不拾遗。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道不拾遗”分成的单字详解:

道, 不, 拾, 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