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高宗和武则天是真爱吗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简介

火烧 2022-09-17 01:30:42 1057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简介 唐代皇帝中文名:李弘国籍:唐代出生地:长安出生日期:652年死日期:675年职业:皇太子谥号:孝顺庙号:义宗(705年-718年)陵墓:唐恭陵父亲: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简介  

唐代皇帝

中文名:李弘

国籍:唐代

唐高宗和武则天是真爱吗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简介

出生地:长安

出生日期:652年

死日期:675年

职业:皇太子

谥号:孝顺

庙号:义宗(705年-718年)

陵墓:唐恭陵

父亲:唐高宗(李治)

母亲:武则天(武曌)

老婆:裴氏

(历史3xm.com.cn)

李弘人物平生

高宗元子

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将在感业寺为尼的武则天重召入宫,封为昭仪。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在宫中诞下宗子李弘,是为高宗第五子。由于王皇后没有子嗣,事先的太子是高宗的庶宗子李忠。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李弘由此成为高宗的元子(嫡宗子)。同年,李弘与胞弟李贤被进封为亲王,李弘为代王。

显庆元年(656年),高宗诏令废黜太子李忠,改立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

仁孝太子

李弘幼为储君,深得父皇痛爱与注重。高宗曾对侍臣赞美太子:“异常仁孝,招待大臣相符礼节,从不曾有差错。”李弘晚年向郭瑜进修《岁数左氏传》,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不由得掩书太息:“这类事为臣子的不忍听闻,圣贤典范应当纪录垂范后代的功德,为何要纪录这个?”郭瑜回答说:“孔子写《岁数》,善恶之事都加以纪录,是为了表扬善行以劝谏群众,贬低罪行以申饬后代。誊写芈商臣的罪行恰是令其罪行遗臭万年。”太子又说:“这类事变,不只讲不出口,听闻也不忍心,请让我改学其余书。”郭瑜闻言赞美太子仁德,随即改授《礼记》。

李弘异常注重治学。龙朔元年(661年),李弘命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杨思俭等人网络古今文集,节录五百篇编集成《瑶山玉彩》,获得高宗犒赏绢帛三万段。总章元年(668年),李弘又要求追赠儒家先贤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

李弘做太子时期以仁德著称。事先朝廷大批征兵,那些流亡或许期限内没有报到的兵士会被正法,家人也要充官。李弘为此上书进谏:“臣据说戎行征兵,凡是没有实时报到的百口都会被连累,有的以至没被断罪就被软禁,人数浩瀚。但傍边有由于疾病才过期不到,或许途遇山贼、渡河遭难、怕惧流亡、身负重伤等多种情况,军法却要连坐他们的支属。(臣以为)军法该统筹真相,若是不是战死就被治罪或许备注流亡,并连累他们的眷属,着实(有冤)值得怜悯。臣愿望能够订正执法,今后家中有兵士流亡,也不消受连坐之罪。”高宗同意了要求。

咸亨二年(671年),高宗出行东都洛阳,命太子李弘监国。事先关中地区遭受旱灾,闹起饥馑。李弘亲身巡查兵士的食粮,发明有吃榆皮、蓬实果腹的人,就敕令家仆发放米粮以保证供给。事先李弘有两个异母姐姐,即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她们的母亲萧淑妃因冒犯武则天而被废黜戕害。两位公主一向被软禁宫中,岁数很大了也未完婚。李弘发明此预先异常震动,上书要求许可两位姐姐出嫁,并愿望将沙苑之地分借给贫困之人。高宗准予。

久病猝逝

太子李弘因仁孝而获得朝野表里赞誉,但却体弱多病,后期监国政务多由东宫官员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等人代为处置惩罚。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虚岁二十四)。高宗异常沉痛,例外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这是唐代建国以来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可见高宗对太子早逝的深深悲伤与怅惘。

上元二年(675年)蒲月,高宗以皇太子“慈惠爱亲,死不忘君”诏令追谥李弘为“孝顺皇帝”,并以皇帝礼节厚葬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百官服丧三十六日。高宗还亲身誊写《睿德记》想念李弘,碑石树立于陵墓之旁。

神位迁徙

长命初年(692年),因李弘无子嗣,武则天命楚王李隆基做其嗣子,继承香火。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为李弘上庙号为唐义宗,神位祔于太庙祭奠。景云年间(710年),姚元之和宋璟上书唐睿宗,称李弘未登帝位而与先皇同祔太庙分歧礼节,睿宗遂令迁出义宗神位,另行建庙祭奠。开元六年(718年),礼官上书唐玄宗发起停用义宗庙号,玄宗准予,令打消义宗庙号,复以孝顺谥号祭奠。

李弘人物评价

唐高宗李治:“皇太子弘,生知诞质,惟几毓性。直城趋贺,肃敬著于三朝;中寝问安,仁孝闻于四海。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资质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宾之驾。昔周文至爱,遂延庆于九龄;朕之不慈,遽永诀于千古。天分之重,追怀呜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谥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谥为孝顺皇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