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形容祖先功德的词语 成語: 歌頌功德
成語: 歌頌功德 成語簡解 編號: 2919成語: 歌頌功德注音: ㄍㄜ ㄙㄨㄥˋ ㄍㄨㄥ ㄉㄜˊ漢語拼音: gē ò g gō g dé參考詞語: 歌功頌德釋義: 義參「歌功頌德」。見「歌功頌德」條
成語: 歌頌功德
成語簡解 編號: 2919成語: 歌頌功德注音: ㄍㄜ ㄙㄨㄥˋ ㄍㄨㄥ ㄉㄜˊ漢語拼音: gē sòng gōng dé參考詞語: 歌功頌德釋義: 義參「歌功頌德」。見「歌功頌德」條。Emoji符號: 頌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歌頌功德”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歌功頌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周朝傳至古公亶父時,才正式建國,立國號周。他重修后稷、公劉的大業,積累德行,施行仁義,國人都非常愛戴他。戎狄中的薰育族來侵擾,想要奪取財物,古公亶父不反抗就給他們。隨後又再度侵擾,想要搶奪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憤怒,想奮起抵抗。古公說:「民眾擁立君主,是要讓他為大家謀利益。現在邊疆民族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奪取我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隨我或是他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典源: 此處所列為「歌功頌德」之典源,提供參考。《史記.卷四.周本紀》慶節卒,子皇僕立。皇僕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毀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復脩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於是古公1>乃貶2>戎狄3>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4>;作五官5>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注解〕 (1)古公: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初居邠,為避狄人侵擾,遷於岐山下之周原,邠人皆追隨,乃於其地立國,國號周。武王時,追尊為太王。 (2)貶:減少、減損。此處有變革之意。 (3)戎狄:指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 (4)邑別居之:設邑落分別居住。 (5)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為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書證: 01.宋.鄧牧《伯牙琴.君道》:「後世為君者歌頌功德,動稱堯舜,而所以自為乃不過如秦,何哉?」 02.清.姚鼐〈古文辭類纂序目〉:「碑誌類者,其體本於詩,歌頌功德,其用施於金石。」 成語接龍“德”字開頭的成語

德高望重德隆望重德尊望重德隆望尊德劭年高德以報怨德深望重德邵年高
“歌”字結尾的成語
四面楚歌“歌”字開頭的成語
歌功頌德歌遏行雲歌頌功德“德”字結尾的成語
歌功頌德三從四德孤恩負德報怨以德戮力同德歌頌功德重望碩德稱功頌德銘功頌德 參考鏈接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歌頌功德”分成的單字詳解:
歌, 頌, 功, 德。
很赞哦! (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