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僧官制度 僧官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火烧 2021-06-06 23:31:10 1049
僧官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由政府任命,统领全国寺院僧尼以维持教法之官职。印度之僧团虽有上座及负责敲鸣犍椎、监督进食等事之维那,又有寺主、直日及直月、直岁等职,然无官职之制;僧尼若触犯戒律,多由僧团自行

僧官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明朝僧官制度 僧官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由政府任命,统领全国寺院僧尼以维持教法之官职。印度之僧团虽有上座及负责敲鸣犍椎、监督进食等事之维那,又有寺主、直日及直月、直岁等职,然无官职之制;僧尼若触犯戒律,多由僧团自行裁决处分。我国僧尼多受政府庇护,不得实行自治制度,故有僧官之设;本制始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其后历朝皆因袭其制,惟僧官之职位名称随朝代递嬗而迭有变更。梁高僧传卷六僧[(契-大)/石]传载,北方初立僧官者为后秦姚兴(393~416在位)立僧[(契-大)/石]为僧正,僧迁为悦众,法钦及慧斌为僧录,以掌管僧尼。北魏时,道武帝于皇始年间(396~397)敕任沙门法果为道人统,以统摄僧徒。文成帝于太武帝毁佛法难之后继位,即大力复兴佛教,设立一元化之僧官制,以统御僧团;中央设置监福曹,主事僧官以道人统为正,都维那为副。兴安元年(452)以罽宾沙门师贤任道人统。师贤示寂后改称沙门统,以沙门昙曜继任。地方设僧曹,以州沙门统治事。和平元年(460),改监福曹为昭玄寺(据魏书释老志所载孝文帝时改为昭玄寺),置大统一人、统一人、都维那三人,并置功曹及主簿员等职。其中大统之职似未正式任命。又昭玄寺得审理杀人罪以下之僧尼罪犯。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制定僧制四十七条。宣武帝永平年间(508~511),于各州郡诸寺设三纲(三官),以上座、寺主、维那等任之。其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称昭玄寺之昭玄统为国统,昭玄都维那为国都。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以大中兴寺之道臻为魏国沙门大统,未几增置昭玄三藏,敕任周国三藏为中央僧官,夏州三藏及安州三藏为地方僧官,掌理僧团内之仪礼、教学等。北齐时,文宣帝天保二年(551)设立昭玄十统,以十位高僧担任;沙门法上为十统之首,称昭玄大统,又称昭玄统,其他九人则称通统。又据续高僧传卷二十一洪遵传载,洪遵曾任断事沙门,裁治误蹈法网之僧尼。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