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教科书 以色列历史教科书
以色列历史教科书
一、以色列的历史教科书上或者其国民对二战时中国收留犹太人这一事件是
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给数千名犹太人发放中国签证甚至中国护照,以帮助他们逃离纳粹统治区。
以色列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Yad Vashem)在2000年确认了他的历史功绩,并追认他为“国际义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链接如下:://yadvashem/yv/en/righteous/stories/ho.asp以色列对中国是比较友好,甚至相当友好的。1950年1月以色列就宣布承认新中国,是世界第7、中东第1个承认中国的非社会主义阵营国家。
但因为种种原因,中国1992年才和以色列建交。即使在正式建交之前,中国和以色列还是发展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军工领域;民用技术,比如海水淡化、节水农业方面,中国也从以色列学(或者说,买)了不少东西。
中国是世界少有的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伊朗都保持友好关系的国家(也许没有之一)。至于教科书么,你得召唤懂希伯来文的大神了。
二、圣经里的以色列历史书贴合真实的历史事件吗
是不是真实的,一个最真实的是要看遗存的建筑物和圣经是不是相符,比如圣经记载耶稣时代的圣殿,现在的哭墙就是那时的圣殿的护墙。
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
犹太教(Judaism)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必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

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三、圣经里的以色列历史书贴合真实的历史事件吗
是不是真实的,一个最真实的是要看遗存的建筑物和圣经是不是相符,比如圣经记载耶稣时代的圣殿,现在的哭墙就是那时的圣殿的护墙。
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犹太教(Judaism)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必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
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四、关于犹太人历史的书
《以色列史》主要内容;一块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圣地,一个流而不散屡创奇迹的民族,一段跌宕起伏饱经沧桑的历史,一方古老而又年轻的神秘国度…… 让我们走进这片传奇的土地——以色列史,感受独树一帜的沙漠经济,体会色彩斑斓的多元社会,回味犹太民族的古典辉煌,领略以色列国家的现代神话。
作者简介 · · · · · ·
张倩红:博士、教授。198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1990年从辽宁大学获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获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1月,进入南京大学和以色列Bar-Ilan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现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犹太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兼职教授、山东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
张倩红教授一直致力于犹太学及中东问题研究,先后主持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世界文明史上的犹太人》、独立承担了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犹太教的现代化》、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犹太文化的现代化》、以及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项目等。
张倩红教授在犹太学及中东问题研究方向勤于笔耕,先后独立出版学术著作5部,即《犹太人·犹太精神》(中国文联出版社)、《以色列经济振兴之路》(河南大学出版社)、《犹太文化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犹太人》(三秦出版社)、《埃及史》(台湾三民书局),并与其他学者合译了《奥斯威辛之路:一位大屠杀辛存者的生活纪录》(华夏文化出版社)。张倩红教授先后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西亚非洲》、《二十一世纪》、《思与言》、《中阿文经》、《Points East》、《Journal of Jewish Studie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