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君主华夷 宋仁宗:这位庸常的君主究竟有什么魅力?

火烧 2022-02-05 19:41:04 1043
宋仁宗:这位庸常的君主究竟有什么魅力?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 中国历朝帝王之中,宋朝第四任君主——宋仁宗赵祯可谓是在位时间很长、存在感却极低的一位皇帝。 今天的中国人游长城,必会想起秦始皇;游大运河,必会
君主华夷 宋仁宗:这位庸常的君主究竟有什么魅力?

宋仁宗:这位庸常的君主究竟有什么魅力?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 中国历朝帝王之中,宋朝第四任君主——宋仁宗赵祯可谓是在位时间很长、存在感却极低的一位皇帝。 今天的中国人游长城,必会想起秦始皇;游大运河,必会想起隋炀帝;读到「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会想起汉武帝;论及「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会想起明成祖永乐帝;说起古代的治世,人们脑海中出现的也是汉文帝、汉景帝的「 ”文景之治”、唐太宗的「 ”贞观之治”与唐明皇的「 ”开元盛世”、清前期的「 ”康雍乾盛世”。很少有人会联想到赵祯以及他的时代。 而当人们提及皇帝中的艺术家、艺术家中的皇帝时,想说的也必定是宋徽宗赵佶,而不太可能是赵祯。宋徽宗确实是天才的艺术家,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宋人著《画继》,评徽宗画艺:「 ”笔墨天成,妙体众形,兼备六法。独于翎毛,尤为注意。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众史莫能也。”明人编《书史会要》,评徽宗书法:「 ”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连金国皇帝金章宗都是宋徽宗书画艺术的狂热追随者,据说金章宗「 ”嗜好书劄,悉效宣和字(即徽宗的瘦金书),画尤为逼真” 。即使在今天,仍有大量文艺青年将宋徽宗奉为艺术上的偶像。 但许多人未必知道,赵祯也是一名颇有才情的艺术家。他从小就喜欢绘画,「 ”在春宫,闲时画马为戏”;其书艺造诣更是不输宋徽宗:「 ”万几之暇,惟亲翰墨,而飞白尤神妙,凡飞白,以点画象物,而点最难工”。 他还通晓音乐:「 ”洞晓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赐教坊,或命教坊使撰进。凡五十四曲,朝廷多用之” 。然而,不管在彼时的文艺圈内,还是在长时段的艺术史上,赵祯都藉藉无名,存在感非常低。 甚至民间文人编造故事,也不喜欢拿赵祯当主角。宋太祖有「 ”千里送京娘”的传说,宋徽宗有「 ”私会李师师”的演义,明朝正德皇帝有「 ”游龙戏凤”的风流韵事,赵祯却连一个可供坊间文人津津乐道的民间传奇也没有。虽然清代产生了「 ”狸猫换太子”的戏文,戏文里那个可怜的太子就是赵祯,但他扮演的却是「 ”打酱油”的角色,真正的主角是包拯,戏剧成就的也是「 ”包青天”的美名。 实际上,自元明以降,以赵祯时代为历史背景的民间文艺作品倒是挺多的,比如包公故事、杨家将故事、呼家将故事、狄青故事,都发生在赵祯御宇的时代。就连讲述徽宗朝故事的《水浒传》,也是从仁宗朝写起:「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但在这些故事演义中,赵祯总是充当「 ”背景板”,出演「 ”路人甲”,从未唱主角。 赵祯在民间文艺作品中的存在感低,是可以理解的。他没有秦皇汉武的丰功伟业,没有唐宗宋祖的雄才大略,也缺乏正德皇帝那样的鲜明个性、乾隆下江南那样的戏剧性经历。他是一个庸常的君主,居于深宫,生活平淡如水,当然没有一个民间文人愿意将他平庸的人生演绎成人间传奇。 然而,正是在这位庸常的君主在位期间,涌现了非常之多的杰出人物,哲学界的「 ”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都生活在仁宗朝;文学界的「 ”唐宋八大家”,有六位为北宋人(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也是在仁宗朝登上历史舞台。 我们还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宋朝牛人名单:范仲淹、吕夷简、杜衍、庞籍、包拯、韩琦、富弼、文彦博、狄青、杨六郎、杨文广、张方平、赵抃、范镇、司马光、吕公著、吕公弼、吕大防、吕惠卿、曾布、章惇、范纯仁、柳永、晏殊、宋庠、宋祁、梅尧臣、苏舜钦、蔡襄、沈括、苏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这些名动一时的一流人物,全都诞生于或活跃于仁宗朝。 仁宗朝人才之盛,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可以比肩。难怪苏轼说:「 ”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远者,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至于今赖之。” 明代李贽也感叹说,仁宗一朝,「 ”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 一个庸常君主御宇的时代,为什么会涌现出如此之多的杰出人物? 嘉祐八年(1063)三月二十九日,五十四岁的赵祯走完了他庸碌的一生,逝世于东京大内福宁殿。北宋著名的大学者邵伯温当时才七岁,与父亲邵雍居住在西京洛阳。多年之后,邵伯温仍记得清清楚楚:当赵祯龙驭上宾的消息传到洛阳时,「 ”城内军民以至妇人、孺子,朝夕东向号哭。纸烟蔽空,天日无光”,大家都悲从中来,沉痛悼念先帝。 邵伯温的舅父王元修自京师过洛,告诉邵雍:「 ”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邵氏的友人周长孺赴四川剑州普安县就任,行走于乱山之间,但见「 ”汲水妇人亦戴白纸行哭”。 大宋的臣民发自内心地缅怀一位君主,为他的离世感到悲伤。 当宋朝派出的使臣前往辽国告哀时,发现辽国人也在哀悼宋朝的皇帝:「 ”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辽国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得悉赵祯驾崩,抓着宋朝使者的手号恸:「 ”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辽国又将宋仁宗昔日赏赐的御衣下葬,造了一座衣冠冡,「 ”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 许多年之后,元祐年间,距赵祯逝世已有三十年,耶律洪基对这位宋朝君主「 ”追慕犹不忘”,对使辽的宋朝大臣说:「 ”寡人年少时,事大国之礼或未至,蒙仁宗加意优容,念无以为报。自仁宗升遐,本朝奉其御容如祖宗。” 说着,又动容哭泣。 赵祯安葬于永昭陵。南宋初,金人立刘豫为傀儡皇帝,管理中原,刘豫却干起盗墓的勾当,「 ”置河南淘沙官,发掘诸陵,上代陵寝,民间冢墓,无得免者” ,位于巩义县的北宋诸皇陵悉被盗掘、毁坏,「 ”惟昭陵如故” ,盗墓贼居然没敢对赵祯的陵墓下手。不知何时,也不知是哪一位宋人,经过永昭陵,看着眼前物是人非,触景生情,在壁间题下一首绝句:「 ”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觉,东风吹泪过昭陵。” 表达了对仁宗皇帝及仁宗时代的深切怀念。 当时的宋朝人,为什么会如此深情地悼念、纪念、怀念一名庸常的君主? 赵祯庙号「 ”仁宗”,元人修《宋史•仁宗本纪》,给出一段评赞:「 ”《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一个「 ”仁”字,是史家对赵祯的盖棺论定,也是儒家对一位君主的最高评价。 明代士大夫邹智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评价宋仁宗:「 ”宋之英主,无出仁宗。” 另一位明朝士大夫朱国祯纵论千古帝王,说:「 ”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在他心目中,千百年间,帝王无数,只有汉文帝、宋仁宗与明孝宗才配得上「 ”贤主”之誉,至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不足道。明末大学者王夫之对宋王朝的整体评价并不高,但他却不能不承认:「 ”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羨之。帝躬慈俭之德,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所谓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一名存在感很低的宋朝君主,为什么在改朝换代之后仍然一再获得士大夫的赞颂? 中国历史上的宋仁宗赵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位怎样的君主? 这些问题,让我对这位既庸常又仁圣的宋代君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吸引着我去接近他,尝试探访他的精神世界与历史世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