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夏朝不存在的证据 夏朝以前的尧帝存在的证据,原来就在山西陶寺
夏朝以前的尧帝存在的证据,原来就在山西陶寺 中国传说中的「 ”帝尧”一般认为是黄帝之后。根据郭沫若的看法,帝尧一族所居之处靠近黄帝族所居的涿鹿,大致是在河北唐县一带,后来沿太行山南下,途径太原等地,最

夏朝以前的尧帝存在的证据,原来就在山西陶寺
中国传说中的「 ”帝尧”一般认为是黄帝之后。根据郭沫若的看法,帝尧一族所居之处靠近黄帝族所居的涿鹿,大致是在河北唐县一带,后来沿太行山南下,途径太原等地,最后迁徙到了汾水平阳地区。《汉书·地理志下》就说,「 ”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 ”唐尧”中的「 ”唐”,指的就是帝尧所出的陶唐氏。 陶寺遗址就坐落在山西的汾水流域,在地域上已经可以与古籍中提到的帝尧所居「 ”对号入座”。按照中国古籍的说法,「 ”尧帝”生活的时代,远在夏商周三代之前。《左传》里说:「 ”故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其中的「 ”虞”指的就是任命大禹去治水的中原部落联盟首领「 ”虞舜”,而尧更是虞的先任。在时代上,尧、舜生活在一个紧接夏代的时代。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大约始于前2070年。若从此说,则尧舜时代就应在公元前2070年之前的一二百年或二三百年的范围内。陶寺遗址早期至中期碳十四测定的年代大致为公元前2300-前2000年或公元前2400-前2100年,与尧舜时代大体是吻合的。 看来,「 ”尧都平阳”的说法在地望与时代方面都能找到依据。从2002年出土的陶寺中期王墓也能发现,墓主人的确是一位高居于陶寺社会金字塔之巅的显贵人物。这座出土大墓仍然残留随葬品几近百件,包括玉器、彩绘陶器、漆器、骨器以及20爿半扇整猪等。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在墓室东壁中央显著位置,立有一具完整的公猪下颌骨,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粗壮的獠牙,也就说《周易·大畜》所说的「 ”豮豕之牙”。以该下颌为对称两侧各排列倒置3件彩漆柄玉石兵器(「 ”钺”与「 ”戚”)。按照周代的理念,「 ”豮豕之牙”及围绕它布置的玉石兵器所表达的恰恰是「 ”其豕之牙,成(盛)而不用者也”,也就是「 ”修兵弗战”的和善理念。这也同样令人联想到帝尧——「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包括石磬、土鼓、鼍鼓这样的大型礼乐器。特别是「 ”石磬”,作为古代的礼乐重器,称得上是华夏文化最具特色的表征符号之一。在甲骨文中已出现了「 ”磐”字。左半像悬石,石半像是人用手槌敲击的样子。陶寺遗址出土的石磬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石磐。考虑到《说文解字注》里说「 ”无句作磬”;而在古籍记载中,这位发明「 ”石磐”无句正好就是尧的臣子。「 ”石磬”在陶寺遗址的出土,不能不使人将墓主人的身份与帝尧联系起来。至于「 ”土鼓”与「 ”鼍鼓”是两种鼓。汉代的司马相如在《大人赋》里把「 ”灵鼍之鼓”与「 ”秦陶唐氏之舞”联系起来,而「 ”陶唐氏”指的偏偏也正是「 ”帝尧”。 石磬 看起来,陶寺文化时期确实已经存在某种约定俗成的、严格按照等级次序使用礼器的规则。《礼记》记载,孔子说过「 ”夫礼之初……蒉桴而土鼓”。而孔子同样说过「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称赞了帝尧制定的礼制。两相对照的话,陶寺的墓主人,莫非正是「 ”帝尧”乎? 因此,2015年6月18日,中国社科院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 ”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指出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陶寺遗址的内涵、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目前,没有哪个遗址像陶寺这样与尧都的历史记载等方面如此契合。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尧的都城。 很赞哦!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