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英语课文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导言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导言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不要太多)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md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ze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dz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md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ph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md为主席,ze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农业 手工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一、发动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m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lq、dp。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lq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qj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弹 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49年:海军和空军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笫-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知识图框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人民教育出版的八下历史提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开国大典(1949年,天安门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现代史开始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北平) 主要内容: ①通过《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②选举md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都(北京)公元纪年;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缅怀先烈) P2小字及材料P3—4图 这次大会还选举dz、lq、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任命ze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P5活动探究1)(P2导言) P5活动探究2 三、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原因: ①美国侵略朝鲜; ②美国侵略活动威胁中国的安全; 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P7导言) 3、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4、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0年10月,ph),五战五捷(P7材料) 5、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板门店,克拉克),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6、抗美援朝的意义: ①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世界和平;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巩固了新生政权,为中国的建设创造了和平环境。 7、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人物代表: ①黄继光:舍身堵枪口(上甘岭战役); ②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严守潜伏纪律)P9图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我们应努力学习,勤奋守纪,报效祖国,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答:(1)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1、《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950年) P12图 P13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必要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P12导言、图P13图) (3)结果: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P13小字) 2、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④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迅速恢复发展; ⑤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1952年宣判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死刑。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工业化的起步 1、原因: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P18表、导言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1)工业成就: ①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P19图); 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P19图)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工厂建成投产; 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工业基地加强,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2)交通运输业成就: 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P22阅读卡);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道“世界屋脊”(P20图)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北京)。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P21内容 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有几单元,每单元有几课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2课《最可爱的人》
3课《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9课 改革开放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活动课一 社会调研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八下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
八年级下册历史书目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书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9课 改革开放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活动课一 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活动课二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二)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活动课三 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活动课四 家庭的照片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5课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37 第8课 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9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10课 “走向创业年代的英雄”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第22课 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第25课 世界古代科学魅力的报告会
附录: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200)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事年表(约500万年前至15世纪)
人教版初中8年级下册历史十二课说课稿
说课稿:《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教学内容是较少的,其实编者编书的目的也是通过简明而清晰地描述,深入浅出地勾勒出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征.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授课完毕,导致个别教师因教科书信息过少而无法把握教学.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的教学,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容量大,集声,色,图,像等与一体,对本课很适合.教学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现把本课写成一个说课稿,向同行请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介绍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
2,本节教材所在地位和作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现代中国的大事.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教材.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原文标题: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说课稿:《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初中历史说课稿说课稿[吾爱教育
原文网址: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
1.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
2.(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2)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5)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1951年9月
4.新中国即将成立
5.······
6.选举委员会,选举主席,制定国旗国歌国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7.政协当时为最高权力机关
8.确立了新中国成立的一些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