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非我族者其性必恶 为何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汉朝,唐朝,宋朝,明朝都是前车之鉴
为何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汉朝,唐朝,宋朝,明朝都是前车之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发生碰撞,一个是农耕文化,一个是游牧文化,中原王朝的强大在于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加上儒家文化的熏陶,因此古代中国也被称为礼仪之邦,游牧民族军事实力比较强大,他们崇拜强者为尊,但正因为如此双方文化格格不入,导致一场场战争的爆发,在中国历史名著《左传》中,曾经有一句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这句话也是有道理的。

秦汉时期,北方最强大的游牧民族就是匈奴,匈奴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强大,到了秦朝时期已经威胁着秦王朝的统治,秦始皇下列蒙恬在北方屯兵三十万,修建万里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南侵,后来刘邦建立大汉王朝,曾经想要击败匈奴,可最后被困白登山,刘邦的4万大军被围了7天7夜,要不是汉朝使用美人计的话,刘邦早就被人包了饺子,后来经过文景之治,汉朝的国力逐渐强大,
汉武帝时期,派遣卫青,霍去病将匈奴吊打,为此匈奴也变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接受汉人的招降,北匈奴逃回漠北,再也不敢对大汉王朝有觊觎之心,但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北方的匈奴和胡人再次强大,而魏晋朝南北时期更是爆发了五胡乱华的惨剧,中原王朝危在旦夕,若不是武悼天王冉闵发布了屠胡令,北方汉人将会遭受灭顶之灾。
到了隋唐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又崛起了一个新的部落叫做突厥,就连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也曾向突厥借兵,后来唐太宗经过贞观盛世,国力逐渐强大,最后将匈奴打的溃不成军,定襄之战,北方突厥的精锐损失殆尽,后来唐朝安抚了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可惜在唐玄宗年间这些胡人连同安禄山,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也让唐朝由盛极衰,到了唐朝末年,更是导致天下军阀割据,其中游牧民族的实力最为强大。
到了宋朝时期,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根本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称臣,纳贡,割地,赔款,献美女,不管是辽国,金国,西夏还是蒙古,宋朝都没有能力与之反抗,最后宋朝300年江山也是葬送在异族手中,北宋灭亡于金国,南宋灭亡于蒙古,到了明朝时期北方的草原部落攻打大明,后来还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到了明朝末年,北方的女真部落迅速崛起,内忧外患之下明朝灭亡。
就是说中原王朝的灭亡都和北方游牧民族脱不了干系,现在中国实行多民族融合的政策,游牧民族所擅长的弓马刀剑已经成为过去式,而56个民族也相安无事,和睦共处,这些在历史上经常重演的悲剧现在也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