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魏国魏武卒 石門之戰,魏軍大敗,魏武卒去哪里了?
石門之戰,魏軍大敗,魏武卒去哪里了?
石門之戰,魏軍大敗,魏武卒去哪里了?魏武卒,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吳起訓練的精銳步兵。魏武卒是當時時代的步戰士兵中精銳和彪悍的代表。吳起任魏武卒統領時,取得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並在陰晉之戰中以五萬魏武卒大勝五十萬秦軍的重大勝利。可在石門之戰中,魏軍為什么會一敗塗地呢?
這里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魏武侯以後,魏國開始出現了派系斗爭。以公叔痤為代表的傳統勢力阻止吳起進一步改革,並把他排擠到了楚國,而致力於改革的商鞅在公叔痤門下當了三十多年門生,始終得不到重用。致使朝政被傳統勢力公叔痤把持,還看不起崛起的秦獻公。二是以公子昂和寵涓為代表的主戰派,極力想奪取朝中權勢,與公叔痤暗中較勁。由於公叔痤在朝中掌權時間太久,其它新興勢力都想把他拉下台,所以在公叔痤被秦軍活捉之後,公子昂落井下石把失敗的責任全部推到他的頭上,寵涓還企圖帶兵攻打秦國,准備把公叔痤就地正法。從這點上看,他們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
還有是魏惠王胃口太大,妄圖東西並蓄,戰線拖得太長。秦軍之所以能取得石門大捷,與魏軍主力不在西部有關。由於魏國當時正在跟宋國交戰,魏武卒主力也被寵涓帶到了魏宋戰場上。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魏武卒隨着吳起的離開,在歷次戰爭中不斷地死傷,而魏武卒從創立之初便是靠着國家國力支撐,是國家的很大的負擔。隨着時間的推移,士兵的年齡也在增長,戰斗力下降,而再培養一個又太耗費時間和財力。到了寵涓接管時,已上所剩不多了。根據資料記載,魏武卒在公元前354年還在寵涓帶領下攻打了趙國都城邯鄲,但隨着馬陵之戰中寵涓戰死,魏武卒也成了秋日黃昏。公元前293年,白起大敗魏韓兩軍,斬首24萬,魏武卒從此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一場石門之戰,秦國取得突破性勝利有多個因素相助,其中魏武卒並沒有參與戰斗,或者說只有少許參與了戰斗。魏軍主力不在石門是秦軍取得勝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