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没有历史地理常识 历史对理科生有什么用
历史对理科生有什么用
弄的长了,但你一定要看,说实话会考那点历史很好说,但全球通史你仍然要看
目前我国教育有两个特点,大学被就业绑架,中学被应试绑架。
为什么学历史?过去有一个标准答案:以史为鉴,可明兴衰。
但仔细琢磨,这个答案对大多数人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爱因斯坦,他不需要懂很多历史,照样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
再说普通人,比如一个出租车司机,不懂历史就开不好车吗?一个计算机程序员不懂历史就编不好程序吗?好像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以往的历史学科本质定义的一个挑战。
究竟这个学科是干吗的?绝大多数人只想过一种幸福的、甚至是平淡的生活,天下兴衰,过去王朝的风云变幻,其实对我们个体的生活没什么影响,除非你想当统治者,才要去了解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
学历史有什么用呢?我发现,周围的很多人,亲人、朋友、同事之所以不喜欢看那些我认为很好的欧美经典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不懂。
许多经典电影涉及历史背景和典故,如果缺少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就容易看不懂,看不懂就不喜欢看。
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可以说失去了一大人生乐趣。
当然,这仅仅是学历史的浅层作用之一。
事实上,历史学科的作用需要重新思考,既需要从族群生存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也需要从个体生活需要和自我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这样,我们在教历史的时候才会放下身段,才能避免以宏大叙事遮蔽个体诉求。
没有对历史的了解和批判性思考,社会就不能分享如下共同记忆:我们曾经在哪儿,我们应有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历史上哪些决定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一旦缺乏这种集体记忆,人们就会陷入政治冷漠症,甚至不能理解报纸上发表的新闻和披露的问题,不能听懂一场演讲在说什么,不能和别人谈论有关的公共话题。
历史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够通过这种学习,内化那些有助于形成公民社会的重要价值观。

其中,贯穿于历史学习过程始终的批判性思维是在政治方面具有明智才能的前提。
那么,究竟我们要学什么?过去的历史学习,常常是“贝多芬”式的——一背分数就多,不背就没分。
这其实完全扭曲了历史学习的意义。
历史的确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但了解这些事件本身不是目的。
历史事件只是一个一个的案例,透过这些案例,我们要分析,要学会如何从案例中得到一个明智的、合乎情理的见解。
这个过程,以及最后形成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才是历史学习应当追求的目标。
若干年后即使忘掉了历史事件的细节,也不会忘掉分析案例的思维方式,这正是学习历史所要达到的目的。
而这正是理科生所需要的。
学习历史有助于学生用从过去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深度智慧去理解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即将到来的各种事态做好准备。
历史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人类的伟大经历,揭示了个人和社会为了适应各种情况所做的调整;展示了很多由于错误类推或忽视历史教训而导致的沉痛代价。
学生从中知道忽视过去可能会使我们成为过去的囚徒。
进而,学生将意识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需要对人类事务中的偶然性和不合逻辑性做好准备。
最终,使他们在面临当今难题时,能够更深刻地意识到选择的多样性及其可能的后果,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负责任的决策。
上好理科班的历史课,不仅有助于培养“国家公民”,也有助于“个体”身份的形成。
历史是个体身份认同的关键。
它有助于自身定位,明了个人在时间长河中的位置,以及个人与全体人类的联系。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的根,不知道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位置,那他就丧失了完整的自我意识以及民族意识。
而这种意识,恰恰是个人全面发展与负责任的公民身份形成所依赖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