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当代著名女作家三毛 才女三毛異於常人的世界觀暗示了她的一生,天賦異稟的背後是什麼

火烧 2021-05-06 17:44:59 1049
才女三毛異於常人的世界觀暗示了她的一生,天賦異稟的背後是什麼 三毛對生命的看法與旁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體和死後有靈魂兩種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選擇追求第二階段的生命形式,我們應尊重她的選擇,不用太悲哀。
当代著名女作家三毛 才女三毛異於常人的世界觀暗示了她的一生,天賦異稟的背後是什麼

才女三毛異於常人的世界觀暗示了她的一生,天賦異稟的背後是什麼  

三毛對生命的看法與旁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體和死後有靈魂兩種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選擇追求第二階段的生命形式,我們應尊重她的選擇,不用太悲哀。三毛選擇自殺,一定有她的道理。——作家倪匡

三毛在近代文壇上不遜色任何知名女作家,《撒哈拉的故事》、《夢裏花落知多少》等等都屬於膾炙人口的作品,跟諸多坐而論道的作家不同,三毛是一個“流浪者”,她的一切文字都是經常一步一步“丈量”出來的,結合她的經歷來看她的作品就能感受到別樣的風情,甚至喚醒我們每個人對內心深處“流浪”情節的渴望。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才女,卻在1991年1月4日選擇離開這個世界,她用一條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可讓人感到可惜的是,那時她才48歲,爲什麼這樣一個年輕且富有才華的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故事還是得從三毛小時候開始講起。

三毛小時候在孩子中間絕對是一個異類,尤其是她的倔強到了一種連父母都無法理解的程度。三毛有一次因爲一些小事跟父母吵嘴,一個人出去,結果不小心掉進了地窖之中,地窖雖然不深,可是也不淺,三毛掉落過程中身上被劃出了口子,血也流了不少,可是執拗的三毛卻一聲不吭,就忍着劇痛一個人在地窖裏坐着,也不大聲呼救,知道家裏人找到她。

毫無疑問,三毛這種性格的孩子很不受他人喜歡,大家印象中的小孩子一定要是乖巧可愛,大人讓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的纔可人疼,但是三毛卻不是這樣,對於每一件事情她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師不喜歡她、同學也不喜歡她,只有父母把她當做家裏的掌上明珠。

三毛有各種各樣的奇怪癖好,比如她喜歡去墳地看書,這一點大家聽起來就覺得瘮得慌,可是三毛卻很享受這個過程,她的理由很簡單:墳地很安靜,適合看書。但是別人知道後卻將她視爲一個怪物,不要說是上世紀,就算是思想相對開放的今天,有一個三毛這樣的孩子在我們身邊,估計很多人也很難喜歡她。

上學期間,老師們都會問一個問題:“你長大之後想要當一個什麼人呢?”別人的孩子答的都是“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醫生”、“我要當警察”,唯獨三毛在作文中寫道:“我長大以後要當一個撿破爛的,因爲能撿到好多好多好東西。”老師看見她的作文,非常生氣,訓斥她:“長大以後撿破爛還念什麼書,彎下腰撿就是了。”

於是老師讓三毛重新寫作文,三毛又寫道:“我長大以後要當一個賣冰棒的小販,因爲這樣不僅可以走街串巷,還可以翻各個地方的垃圾桶,順便看看裏面有什麼好東西......”老師看完氣得把黑板擦直接扔過來,同學們見了也哈哈大笑,這些種種導致年少時的三毛很孤僻,她不喜歡與人交往,更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因爲她覺得自己跟那些人不是一個世界裏的人。

直到她遇到了愛人荷西,兩人在撒哈拉沙漠結婚了,那個人煙稀少的地方很像小時候的“墳場”,很安靜,而且這裏的本地人很淳樸,沒有那麼多勾心鬥角和反脣相譏,她愛上了這一片土地。

“我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飄落一粒沙,從此就形成了撒哈拉;我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撒哈拉沙漠》中三毛如此記錄自己與撒哈拉沙漠的情緣。

在撒哈拉的日子,可能是三毛一生最快樂的時光,看到當地黑人孩子們無處學習知識,因爲那裏根本沒有學校,於是她就主動教當地人學習,可是本地人祖祖輩輩都是如此生活的,他們並不覺得知識有什麼用,每次來聽三毛的課都當做是度假來的,大家一起聊聊天,根本沒人聽三毛講課。

三毛有時候還會幫助一些當地人治病,像一些頭疼腦熱的疾病,本地人根本不去看醫生,有時候將一個簡單的疾病拖成嚴重的疾病,於是三毛的醫學知識就派上了用場,她一出手,果然疾病好得快一些,於是當地人都喜歡上她家來“看病”,最誇張的一次,三毛用指甲油來給當地人補牙齒,荷西聽了驚出一身冷汗,這樣的趣聞在撒哈拉簡直數不勝數。

餘秋雨曾在《霜冷長河》中描繪了什麼是壯士:壯士不必多,也不會多,他們無意叫人追隨,卻總是讓人震動......華夏的山川河嶽本是爲壯士們鋪展着的,沒有壯士的腳步踩踏,他們也真是疲沓多時了......

毫無疑問,三毛骨子裏就是這樣的一個“壯士”,只是身爲一個女人,她的心思更加細膩,內心更加需要一種依託,而荷西和父母就是她活着的依託,可是1979年荷西去世後,三毛的依託中斷了,她開始徜徉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

她並非不想適應這個世界,1981年她回到父母身邊,在文化大學任教,這是她對這個世界作出的最大的妥協,但是最終她還是逃不開“壯士”的命運,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條路是她自己選擇的。

懷念三毛。

(本文乃頭條號“文史馬先生”原創,請勿轉載,特此聲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