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入教材的鲁迅的文章 為何教科書正在逐漸刪減魯迅的文章?背後其實有這五點原因
為何教科書正在逐漸刪減魯迅的文章?背後其實有這五點原因
魯迅先生是一名中國人非常敬重的思想家、文學家,執筆為刀,狠狠地刺破舊中國的黑暗腐朽。無數墮落麻木的靈魂都懼怕魯迅先生的文字和思想,這樣一位偉大的革命戰士,他的文章就算放在今天也毫不過時,每每讀來,都令人熱血沸騰。然而魯迅的經典文章正在被教科書逐漸刪減,細究下來,其實也不外乎這5個原因。
“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小時候的你一定非常懼怕魯迅先生的文章,因為他的文字不但晦澀難懂,而且飽含深意,咱們不能一下讀的透徹,最重要的是,動不動咱們就得背誦全文。教科書的逐漸改革,就開始拿魯迅先生的文章動刀。魯迅先生的文章刪的刪,減的減,這讓不少讀者深感疑惑。

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魯迅先生的文章風格,實在是太過鋒利,就像一把雪亮的長劍,直指人心。他筆下諷刺的社會現象,那是一步到位,不跟你玩那麼多虛的。雖然魯迅喜歡用故事,隱喻之類的手法,但是他文章那種十足的攻擊性,讀者就算不明其內容,也能感到深深的一股無力之感。如果孩子長期讀這樣的文章,難免會逐漸滋生出厭世的情緒,會變得更加的叛逆,仇恨社會,魯迅的文章畢竟是寫給大人看的,受眾不能針對三觀未建立的孩子。
二是魯迅自身的思想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為了拋棄腐朽的落後文化,太過激進。就比如他主張廢除方塊字,轉而將漢字拉丁化,也就是用咱們今天的拼音來代替漢字。還有就是,魯迅當年因為思想意見的不同,和胡適等文人的罵戰堪稱沸沸揚揚。魯迅先生就像一把收不住鋒芒的利劍,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精神世界。
三是魯迅先生的文章有一定的侷限性。魯迅先生揭示舊社會是非常的到位,但罵了國人的麻木,罵了國人的劣根性,卻沒有一個明明白白的解決方案。當麻木的人民被罵醒後,四顧之下卻沒有一條正確的路走下去,反而更顯得茫然。
四是孩子閱歷太淺,無法深刻把握魯迅文章的核心思想。魯迅歷經滄桑和心灰意冷的世事,才能寫出震撼人心的佳作。但孩子涉世未深,哪能感受得到魯迅文章中苦大仇深的感覺?在啟蒙時期去讀這些文章,孩子只會失去因乏味而失去興趣。
五是魯迅先生的文章不適合現在的社會發展。現在的社會追求穩定,像魯迅這樣的文章,一旦將其表達的含義追加到現代社會上,那就難免會出現一些不穩定的因素,擾亂現有的秩序。
學生時代的我們,一沒閱歷,二沒思考深度,三不瞭解舊社會,讀不懂魯迅在所難免。而魯迅文章的刪減並不是對他偉大的思想進行否定,恰恰相反的是因為他的思想太過深刻,等咱們成熟以後再來細細品味才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