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管理中的用人智慧 从汉高祖骂人的几个节点的,体会他用人的智慧和减压的方法

火烧 2022-04-28 12:50:57 1063
从汉高祖骂人的几个节点的,体会他用人的智慧和减压的方法 在汉朝,汉高祖以骂人出名,骂人之狠之多同他的《大风歌》一起流传下来。成了人们的闲谈话题。《大风歌》是有志气有胆量的豪迈之歌,历来激励了无数的人勇

从汉高祖骂人的几个节点的,体会他用人的智慧和减压的方法  

在汉朝,汉高祖以骂人出名,骂人之狠之多同他的《大风歌》一起流传下来。成了人们的闲谈话题。《大风歌》是有志气有胆量的豪迈之歌,历来激励了无数的人勇往直前,建功立业。

至于汉高祖的骂人,在《史记》《汉书》几乎无处不在。他骂人有点特别,越骂人越有人跟着他鞍前马后不亦乐乎地跑。

在汉初除了留侯张良外,汉高祖对谁都没有好脸色看。三杰中的萧,韩二杰被他骂得惨,一死一囚,汉高祖的骂堪称一绝。从他一登场于《高祖本纪》的那一刻,他的性格便被定格在骂人之上。他骂人的艺术效果惊人,越骂,别人越要跟着他跑,骂到后来,骂出了传名后代的代表作品《大风歌》,圈了一个打天下的沛县集团来,这就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了——就在于他骂出了名堂,骂出了成绩。让人疑惑的是这骂人的背后总有点什么才对,不然别人骂败事,他却骂成事,就不得不承认老祖宗骂人骂得底气有理由,有点骂声以外的其他东西了。后人也跟着学闭口不言,开口就骂,但是学不来,似乎缺少了点什么东西。单纯为骂而骂,难及其项背。他的性格即是如此,喜欢楚制,不好书生:

“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陆贾列传》

由此可知,刘亭长依级而上,沛公,汉王,汉高祖一直到崩于未央宫前一天,还在骂吕后,骂御医,封了五十斤金让医者走了。并留下豪迈的谩骂一阙:

以布衣堤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高祖本记》

不治病,也不怕死,比他的老皇帝秦始皇强多了,看看这牛脾气!

一,相国只为尽职责,岂料君王起疑心

汉高祖骂萧何。为什么要骂萧何呢?汉高祖在平定鲸布叛乱时,中了一箭,很痛苦很烦恼的,加上吕后与戚夫人争宠争位不可开交,后宫的事让他心力憔悴。

汉高祖在回京的路上,碰上长安城附近的老百姓告萧何的状,告他强买民田房宅多至上千万。汉高祖接了状纸,心中暗自欢喜,认为相国适当搞点腐败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萧相国不是搞腐败的料,他腐败搞成夹生饭,头几分钟皇帝高兴,后几分钟,惹得皇帝大声怒骂,原因是萧相国为民请田,而且是请汉高祖的上林宛荒芜的土地让老百姓耕种。汉高祖认为相国请地讨好老百姓,图谋收买民心——这是汉高祖一直担心的事情。

汉高祖登时就爆发了,有如泼妇骂街:好你个萧何,一定是接受了奸商的财物,跑来要老子的上林宛,拿去讨好他们,你倒底要干啥,嗯?

结果是萧相国下狱,若不是群臣相救,会关死在牢中。因为汉高祖这时疑神疑鬼非止一日。其实这件事萧相国没错,干的是自己份内的事"在其位谋其事",但汉高祖不这么认为,他从巴蜀汉中一出来,就隔三差五地疑心萧相国在巴蜀汉中关中经营根据地时收买民心。

萧相国是把俸禄,封邑收入,萧家十五岁的男人全送给前线去为汉王打仗,可是汉高祖还是不放心。最后借口上林宛垦荒一事,治了萧相国牢狱之罪。但过了几天,当着众人的面又赔礼又道歉,并且承认自己是桀纣一类的帝王,这自喻也太出人意料了。把萧相国给感动得走路不稳了。

二,周公吐哺民归心;汉王吐哺骂郦生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暂不说,汉王吐哺,痛骂郦生倒是记裁确凿。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於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旻,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於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郦生陆零列传》

开头就骂,一骂之后听对方说得有理,马上改变恶劣态庋,脚也不洗了,听了老头话中有干货,正色而恭敬。及至言行一致,拿下陈留,封郦生为广野君。这是沛公的最大权限。由此节可知,只要有才,无论是谁都可以在沛公手下拿个饭碗。

郦生被沛公骂,他听得出沛公的弦外音,只要有才干,由你怎么干,有干货求之不得。郦生七十余挨五十岁的人骂,伤不了他!他知道这个主子的性格,不计较。

管理中的用人智慧 从汉高祖骂人的几个节点的,体会他用人的智慧和减压的方法

后来,郦生又挨了一次骂。也是被汉王左一个竖儒右一个竖儒地骂。骂了之后还是该用就用,人才从来是紧俏货,不嫌多。

汉王对张良说,子房呐,郦生给寡人说,让我复立六国后代为王。这样秦军就会分散军队去打,这样秦军力量分散,我的压力不就减轻了吗?印已经刻好了,马上发出去。张良一听马上喊停,说万万使不得,他们得了土地王位一走了之,谁还和你玩,还同你一块儿打天下,千万要不得。汉王一听吓了一跳,推开桌子,吐出饭菜,大骂郦生一顿。

汉王啜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尔公事!"令趣销印《留侯世家》

三,魏豹不同沛公玩,只因被骂心头寒

汉王纠集五诸侯去抢了项羽的彭城。项羽大怒,回来打散五路军队。大家一看风头倒向项羽,汉王派韩信打败郑昌夺了韩国。派郦生去做魏王的思想工作,魏王说,人生只有那么几天,一晃就没了,汉王骂诸侯如骂猪狗,我不想同他玩了。汉王没办法,让韩信又拿下魏国,把魏王全家俘虏。

由此而言,汉王看不起其他侯王已不是一天两天了。魏豹是宁可亡国,也不同刘邦在一块儿,可见刘邦骂人之狠,修养之低,让贵族出身的王胄后代受不了。

郦生说豹。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於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於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汉王刀子嘴,恐怕更是刀子心。这次连人家的小老婆也归了自己在织室打工

四,迎奉高祖尽阿谀,身在厄运思忠臣

汉七年,韩王信反叛,高祖杗自带兵去平叛,到了晋阳,听该韩王信与匈奴欲共同迎击汉军,皇上大怒,派使者出使匈奴。匈奴人藏匿了他们的壮士肥牛马,只把老弱及羸畜放出来。汉朝使者十多次往来,都说匈奴可从攻击。但刘敬回来说不可以攻打匈奴,他坚信匈奴人在耍花招。

(刘敬的归宿地,在今陕西)

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馀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

汉高祖不听刘敬之言,追到平城,匈奴果然钻出奇兵包围高祖于白登山,七日然後得解围。高祖至广武,放了刘敬,说:

“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

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后来刘敬建议和亲,为汉初两国关系缓和,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五,韩信本为镇齐地,横遭汉王骂竖子

韩信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齐国,一战击败历下军二十余万,齐王大怒,把郦食其"烹之"而解心头之恨。

郦食其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他怪谁呢?怪韩信吗?人家也是奉命而为,怪不上!怪蒯通吗?也怪不上,看来这刀口上添血的营生迟早会出事。他不知道该骂谁?反正骂了一句经典"遂成竖子之名",这竖子是谁呀!韩信嘛?

这是郦生骂韩信是"竖子",看来韩信情商比较低,与众人关系相处不大好。郦生骂他,汉王也骂他。汉王是跳起脚来骂韩信。因为韩信要当假齐王。汉王就咒骂:老子在这里天天盼你来救,你龟儿子倒为什么,反而要当齐王。要不是张良陈平踩他一脚,韩信使者一回去,恐怕就要翻天了。汉王差点激化矛盾,要是韩信自立倒无所谓,一旦倒向楚国,汉王就玩不起了。汉王立刻悟出了被踩的缘故,又大骂:当什么假齐王,要当就当真的,子房你明儿带了文书去立韩相国为齐王……

汉王这点悟性,让他屡屡反困为顺,走出困境。有些人把汉高祖左一个流氓,又一个泼皮地骂,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汉高祖其实能从千万逐鹿英雄中走出来,与项羽争权天下而且争胜了,也确实有雄才伟略。才情智商非比常人。

其他还有"一出函谷定九江,凭甚折了随何功"的随何,不但挨骂,还要缩水人家的功劳。荥阳对战,汉王罗织项羽十条罪,惹得楚军要烹杀太公,肝火一旺,直冲宵汉。在赵国驻跸时大骂女婿张敖,贯高等听不下去要造反,忠之直臣不忍主子受侮而起逆心。听不得马下治天下的言语,又叫陆生写《新书》"治国安能事诗书骂出陆贾著文章″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汉高祖刘邦的骂声,是走一路骂一路。太多的困厄摆在面前,在秦朝服务,政府只顾剥削民众和役使基层干部,反秦之后,东依西靠,先投项梁,再依怀王,后被踢出楚国中央,带兵不上万去攻取秦朝首都,这是驱羊入虎口!但他没法,先入关该当关中王,但项羽不给,窝心当了汉中王,以后与项羽为敌,屡起屡败……看不见出头之日,心头无时不烦,骂人也就成了生活中的部分,更何况晚年的妻妾不和,异姓王叛乱,兄弟无能,儿子幼弱……没有不操心的,压力山大。

汉高祖这时也就只有靠骂来发泄心里的焦虑了,减轻心头的压力了,面对复杂的时局,也许痛骂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减负节能的方法。

汉高祖(7)汉王(4)相国(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