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顾此失彼的例子 成語: 得此失彼

火烧 2022-07-27 05:03:08 1038
成語: 得此失彼 成語簡解 編號: 3080成語: 得此失彼注音: ㄉㄜˊ ㄘˇ ㄕ ㄅ|ˇ漢語拼音: dé cǐ hī ǐ參考詞語: 顧此失彼釋義: 義參「顧此失彼」。見「顧此失彼」條。Emoji符

成語: 得此失彼  

成語簡解 編號: 3080成語: 得此失彼注音: ㄉㄜˊ ㄘˇ ㄕ ㄅ|ˇ漢語拼音: dé cǐ shī bǐ參考詞語: 顧此失彼釋義: 義參「顧此失彼」。見「顧此失彼」條。Emoji符號: 彼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得此失彼”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宋體矢量字庫:

关于顾此失彼的例子 成語: 得此失彼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顧此失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顧此失彼」原作「守此失彼」。薛道衡(西元540∼609),字玄卿,隋河東汾陰人,歷仕北齊、北周、隋王朝。與李德林、盧思道齊名,為當時文壇領袖。後因論時政,及隋煬帝妒其文才,被殺。隋文帝開皇八年,薛道衡被任命為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隨從晉王楊廣、宰相高熲出兵伐陳。高熲曾問薛道衡此次征戰是否能成功,薛道衡舉出了四個理由,說明此戰必勝。其中的第四個,薛道衡認為隋朝因行王道而強大,陳朝則因無德而顯得弱小。而且陳的軍隊不超過十萬人,以其西起巫峽、東至滄海的地勢而言,如果軍隊分散則顯得孤立而力量單薄;若是軍隊全部聚集於一處,則會防守住這裡,卻失去了其他的地方,無法全面防守。後來「顧此失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作戰時不能全面兼顧;亦用來指做事時不能全面兼顧。出現「顧此失彼」的書證如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八.書簡五.答奧村德輝書九首之四》:「特以不佞年垂八十,精力日衰,記性日拙,事多遺忘,顧此失彼,豈是行此大禮之時。」典源: 此處所列為「顧此失彼」之典源,提供參考。《隋書.卷五七.薛道衡列傳》薛道衡,字玄卿,河東汾陰人也。……及(開皇)八年(西元589)伐陳,授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王師臨江,高熲夜坐幕下,謂之曰:「今段之舉,克定江東已不?君試言之。」道衡答曰:「凡論大事成敗,先須以至理斷之。……我有道而大,彼無德而小,量其甲士1>,不過十萬。西自巫峽2>,東至滄海3>,分之則勢懸4>而力弱,聚之則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席卷之勢,其在不疑。」熲忻然曰:「君言成敗,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學相期,不意籌略乃爾!」還除吏部侍郎。 〔注解〕 (1)甲士:披甲的士兵,泛指軍隊。 (2)巫峽:長江三峽之一,位於湖北省巴東縣西,與四川省巫山縣接界。因巫山約束,形成四十六公里的長峽,巫山十二峰屏列長江兩邊,江道狹隘,水流湍急。 (3)滄海:大海。在此指東海。 (4)懸:孤立,無所依傍。書證: 01.宋.釋道潛〈送琳上人還杭〉詩:「師門祖席在在有,得此失彼良自嘲。」 成語接龍

“得”字結尾的成語

一舉兩得心安理得唾手可得捷足先得疾足先得開卷有得信手拈得魚水相得名不虛得心宰理得心定理得

“得”字開頭的成語

得心應手得意忘形得隴望蜀得寸進尺得過且過得不償失得魚忘筌得手應心得不補失得不酬失得此失彼得寸覷尺得不償費得趣忘形得寸思尺得不償喪

“彼”字結尾的成語

顧此失彼知己知彼得此失彼守此失彼 參考鏈接

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得此失彼”分成的單字詳解:

得, 此, 失, 彼。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