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如何面对亲人的背叛 他是项羽的亲人,也是背叛项羽次数最多、程度最深的人!(下)
他是项羽的亲人,也是背叛项羽次数最多、程度最深的人!(下) 项羽,西楚霸王! 上篇文章说到项缠在和刘邦约为儿女亲家后,项缠先后在鸿门宴事件和汉中郡事件中多次相助刘邦、背叛项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到我的主

他是项羽的亲人,也是背叛项羽次数最多、程度最深的人!(下)
项羽,西楚霸王! 上篇文章说到项缠在和刘邦约为儿女亲家后,项缠先后在鸿门宴事件和汉中郡事件中多次相助刘邦、背叛项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到我的主页上看《他是项羽的亲人,也是背叛项羽次数最多、程度最深的人!(上)》这篇文章。 项缠背叛项羽的事例远远不止以上两件,在楚汉战争期间,项缠还有许多背叛项羽的举动,这些背叛行为最终极大地加速了项羽兵败自杀的最终结局! 项伯是背叛项羽次数最多、程度最深的人! 英布事件—项缠心狠手辣,残杀英布妻子儿女! 英布,又名黥布,秦时因犯法受黥刑而且被发配到骊山修秦始皇陵。秦二世时期聚众逃亡,落草为寇,后来在辗转逃亡中投奔了百越地区的吴芮。英布骁勇善战,吴芮十分器重他,为此还特意招他为婿,将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英布和吴芮一起投靠了自江东地区起兵反秦的项梁,英布在项梁军中屡立战功,颇受重用。后来项梁于定陶之战阵亡,项羽击杀宋义成为楚军主帅后,英布成为了项羽的先锋大将。英布曾经在巨鹿之战中领军渡河与秦军交战,为项羽带领的楚军主力渡河抢占时间和场地,英布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而后项羽军自巨鹿至咸阳,一路攻城略地,英布也是每战必任先锋,逢战必胜。各路诸侯国军队除了畏惧项羽神勇以外,最令他们忌惮的就是英布的骁勇善战了。 英布骁勇善战、在楚军中屡立战功! 英布的骁勇善战赢得了项羽的欣赏,项羽在分封各路诸侯时特意分封英布为九江王,九江国大致相当于今安徽省、江西省以及河南淮河以南等地区。因为英布的封地绝大多数位于昔日的楚国故地,而项羽自封为楚霸王,其封地亦多位于昔日的楚国故地。相当于项羽和英布二人共同瓜分了昔日的楚国,从分封的疆域范围来看足可见项羽对英布是何等的欣赏和信任。 项羽和英布在灭秦战争期间并肩作战、情谊深厚!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楚汉战争相持阶段,刘邦派遣谋士随何去劝英布反楚降汉。英布尚在犹豫,难以抉择之际,正逢楚国使者也来催促英布发兵助战。随何趁机闯入王宫,单方面宣布英布已经降汉,英布震惊之余,深感骑虎难下,有口难辩,仓促之间只好截杀楚国使者,起兵反楚。 须知此时英布反楚降汉并非是真心实意。长期以来,英布一直都是楚军的先锋大将,和楚军主帅项羽关系密切,二人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的战斗情谊十分浓厚。只要项羽一方能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再宣布原谅英布的一时糊涂,两人还是有机会重修旧好的。 英布反楚降汉并非真情实意,还有很大的挽回余地! 真正让英布对项羽彻底死心,对楚国彻底死心的是项缠的残忍行径。 项羽派遣龙且平定了九江国的反叛后就派遣项缠到九江国去安抚九江国的百姓,去接收仍旧心属楚国的九江国将士。但是项缠来到九江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直接将英布来不及带走的妻子儿女尽数屠戮。 项缠此举不仅是有意为之而且此举何其愚蠢和残忍! 项缠残杀英布妻子儿女的行为何其残忍和愚蠢! 首先,英布曾经长期是楚军的先锋大将,每战身先士卒,立有赫赫战功。如今不过是仓促之际被迫归汉,项缠却不分青红皂白就尽数屠戮他的妻子儿女。此举彻底令英布寒心,彻底令英布断绝了回归楚军的念头。 其次,即便是项羽已经认定英布为叛将,那么项缠既然俘虏了英布的妻子儿女也应该将其带到彭城软禁起来作为人质来要挟英布。这样做可以使英布投鼠忌器,不敢过于积极地反击楚国,这种处置方式总好过将其全部就地杀戮。 最后,项缠所杀的英布之妻子儿女,很有可能是吴芮的女儿和吴芮的外孙、外孙女。因为前面说过吴芮曾将女儿嫁给英布。也就是说项缠贪图一时痛快屠戮了英布的妻子儿女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彻底得罪了英布和吴芮两大诸侯王,令英布和吴芮两大诸侯王都和项羽有血海深仇。 项缠残杀英布妻子儿女有百害而无一益! 刘太公事件—项缠劝项羽归还刘邦的家属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鏖战阶段。楚汉两大阵营于敖仓-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一带对峙许久,一时之间双方谁也无法突破对方的防线。 刘邦因为坐拥巴蜀和关中两大战略基地,再加上韩信不断地在关东地区攻城略地,所以刘邦的兵源粮草都比较充足。反观项羽则不然,眼前的刘邦坚守不出,东方的韩信已经接连消灭赵国和齐国,劝降了燕国,后方又有英布和彭越不断袭扰粮道。项羽当时的局势已然相当于以战国时期一半的楚国来对抗其他六国。全盛时期的秦国都无法抵抗其他六国的联合进攻啊,更何况只占有一半楚国的项羽呢! 楚汉战争形势图! 要想破解这种难以持久作战的困局,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激怒刘邦,让他主动出关与项羽决战。于是项羽就利用之前俘虏的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为诱饵,扬言刘邦如若不投降,就要烹杀刘太公。刘邦功于心计又老谋深算,深知此时若拱手投降,无异于自取灭亡;再加之刘邦也不是固守礼仪传统的人物。所以刘邦不仅不投降而且还反讽项羽说:"咱俩以前一起在楚怀王帐下并肩作战,曾经结拜为兄弟,所以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了。今天如果你要烹杀你的父亲,那就不要忘了分我一杯羹!"。 项羽闻言大怒,决定无论如何先出一口恶气再说,准备真的烹杀刘太公。这个时候项缠就忘记昔日自己何其爽快地残杀了英布的妻子儿女,而是跳出来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这番话不仅保住了刘太公,而且还无意间透漏了他的投机心理。项缠说"当今天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而且立志争夺天下的人也不会在乎自己的家人,所以你现在杀了刘太公也没什么用处,只是徒增刘邦的仇恨罢了,不如借此机会放了刘太公他们,以便我们能早日停战。" 项缠力劝项羽不要烹杀刘太公! 项缠的这番话何其明显地表现出他的投机心理啊。因为当时天下鹿死谁手已经比较明朗了,那便是汉强楚弱。正面的刘邦以荥阳为关隘,以敖仓为仓库,以关中和巴蜀为基地,兵员粮草充足,完全能够支持前线的持久战、消耗战;北面的韩信奇谋频出,屡战屡胜,已经接连消灭赵国和齐国,劝降了燕国,兵锋直指楚国,完全可以承担进攻突袭的责任;南面的英布、彭越等人不断袭扰项羽的后方和粮道,使得前线的楚军既缺粮草辎重,也缺兵源补给。汉军已然在战略上完成了对项羽的合围。刘邦之势犹如旭日东升,一日胜过一日,而项羽之势如同江河日下,已属于强弩之末。 项缠已然察觉到刘邦项羽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此刻的他甚至有可能在暗自庆幸自己已经和刘邦约为了儿女亲家,庆幸自己已经在刘邦那里定下了一份政治保险,他完全不担心自己的退路。 项缠不可能不清楚汉强楚弱的局势! 另外,他劝说项羽不要杀刘太公时倒有"杀之无益"的意识,但在俘虏英布的妻子儿女后,却就地屠戮,完全没有想到杀害英布的妻子儿女也对大局毫无益处,只会加剧英布和楚国之间的矛盾,这样判若两人、前后矛盾的意识何其荒谬! 项缠最后一句"只是徒增刘邦的仇恨罢了"这句话也颇值得深思。楚汉相争已然旷日持久,双方已然是至死方休的死敌,仇恨已经足够多的了,即便真的烹杀了刘太公又有何为难之处!项缠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后路才劝诫项羽不要杀刘太公的。因为如果项羽真的烹杀了刘太公,万一将来刘邦因为此事而迁怒于自己,那岂不是有口难辩!所以他极力劝告项羽,不要杀刘太公,就是为了将来不承担烹杀刘太公的罪名。 此刻项缠这个投机分子十之八九已经预感到项羽是山穷水尽,穷途末路了。此时的项缠已经完全站在了刘邦这一边,随时准备抛弃项羽,投奔刘邦,已经成为"身在楚营心在汉"的叛徒了。 项缠后来已经成了「 ”身在楚营心在汉”的叛徒了 结语 纵观项缠在楚军中的所作所为,几乎没有做什么有利于项羽的事。他在项羽阵营中最大的依仗是他的项氏血统和项羽叔父的宗族身份。 像项伯这种贪财好利又三心二意的投机分子,项羽不仅不对其多加防备,反而对其言听计从,使其能够多次在关键时候左右时局,多次在关键位置发挥恶劣作用。 项羽乌江自刎! 项羽错误的驭人之术,首先是太信任家族族人,没有及时发现和惩处像项伯这种投机分子,这才使其始终活跃在自己身旁,误导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其次是对外人过分猜忌,吹毛求疵,例如范增因猜忌而辞行、钟离昧因不信任而失望,凡此种种,最终令身边仅有的忠臣良将都寂寂不敢发声。反而是像项缠这种两面三刀,三心二意的投机分子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能左右时局。 而项缠后来的结局似乎也不尽如人意,项缠在项羽兵败自杀后不久,作为项氏家族的族长带领项氏子弟向刘邦表示臣服,接受了刘邦要求项氏一族改为刘姓的命令,项缠也受封为射阳侯,只不过以前和刘邦约为儿女亲家的承诺,项缠无论如何也不敢再提了,而刘邦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也是嫁给了刘邦旧友张耳之子张敖,而非项缠之子,而且这个射阳侯的侯爵也在项伯死后不久,因为其子有罪而被除爵,真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空欢喜! 参考文献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中华书局2014年点校本。 (东汉)班固著:《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点校本。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会定期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类文章,恳请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关注账号,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感谢支持! 很赞哦! (1060)
- 上一篇
蓝田案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上苔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上苔原文 翻译 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上苔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净与溪色连,幽宜松雨滴。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上苔》作者
- 下一篇
比心这个词有没有贬义 怎么办?人现实好不好?现实这个词还褒义还是贬义呢?如果不切实际那样会不好吧!现实到底好不好呢?!
怎么办?人现实好不好?现实这个词还褒义还是贬义呢?如果不切实际那样会不好吧!现实到底好不好呢? 怎么办?人现实好不好?现实这个词还褒义还是贬义呢?如果不切实际那样会不好吧!现实到底好不好呢?这是人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