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项羽的故事乌江自刎 如果秦始皇不死,刘邦和项羽有没有可能推翻大秦?
如果秦始皇不死,刘邦和项羽有没有可能推翻大秦? 祖龙死而地分,是一句预言,后来这个预言果真成真了,秦朝二世而亡,那么如果秦始皇死的没那么早,刘邦和项羽能不能出头?秦王朝又能不能千秋万代?会不会在始皇帝

如果秦始皇不死,刘邦和项羽有没有可能推翻大秦?
祖龙死而地分,是一句预言,后来这个预言果真成真了,秦朝二世而亡,那么如果秦始皇死的没那么早,刘邦和项羽能不能出头?秦王朝又能不能千秋万代?会不会在始皇帝手上灭亡? 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人都认为如果秦始皇不死,那么刘邦和项羽应该就没有机会推翻大秦。 理由无非就是基于「 ”祖龙死而地分”这句预言而进行的二度解读,再要么就是说因为秦始皇在位的时候虽然不体恤民心,但是在秦国的本土地带依旧能够拥有大量的人望,且因为扫灭六国的积威,所以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当中,整个大秦依旧能够掌控得住天下。 但是戴老师是不同意这种说法的,就算秦始皇还活着,到了陈胜吴广该起义的时候,还是必然发生的。刘邦和项羽也许不会出现,但王邦与陈羽也会出现,为什么戴老师这么认为呢? 大索天下而不得 秦始皇在位时期,按照一些创作者的说法,作为祖龙,对天下人具有非常强大的威慑力,并且秦始皇在选拔官吏上制定制度上都非常的睿智,相比较而言,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应该是秦朝比较清明的时代,但是实际上,这种说法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更多的只是闭门造车式的假想,并不具有参考性。 始皇帝雄才大略,这一点大家都得承认,可在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他对于底层的控制能力,在那个时候已经展现出弊端了,并不是特别的有威慑力。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始皇帝在出行过程当中,遭到刺杀,任何一个皇帝,必然都要震怒,秦始皇也不例外,在很多人鼓吹的高效率的秦帝国,想查出凶手,理所应当非常容易——毕竟皇帝出行有刺客堂而皇之的行刺,并且凶手已知道是谁,通过大索天下,抓到凶手应该不难。 但是答案却非常的讽刺——秦帝国在发动了他那被称为高效率的国家机器之后,通过大索天下,并没有找到凶手。也就是说,凶手堂而皇之的刺杀始皇帝之后,还能够从容而退,更是在大家都知道凶手是谁的情况下(并且这个人身份特殊,名声很大,很多人都认识),在统一的这片领土上官吏和士兵们居然一直找不到。 而对此答案,最后就连始皇帝的态度,都非常的暧昧,最后对整个官僚机器不了了之的态度竟然默认了。这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六国旧贵族的不服气是从精神到物质上的整个不服气,他们一定不会甘心于臣服于秦始皇),附上一段秦始皇本纪和凶手的记录——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史记·秦始皇本纪》 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翻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狼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汉书·张良传》 丞相损车骑 如果说刚刚那个例子是证明秦始皇帝在活着的时候都不能对六国的人有所压制,以及六国广大人民对六国旧贵族仍抱有同情态度,包括秦帝国接管的原先六国官吏的暧昧态度。那么这个例子将证明始皇帝如果继续活着,在关中本土的统治,乃至于就在他咸阳宫里面的也很有问题。 在始皇本纪当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这个事情很小,但又很大。说它小是因为它确实和当时始皇帝扫灭六国宏大的历史背景比起来很小很小,但是说它很大,也因为这个事情其实佐证了,这个拥有最高权威统一六国的皇帝的身边已经被渗透成了筛子。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 这事相当的可怕,至少对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来说,自己的身边有丞相安插的探子,不但如此,而且这个探子甚至能够直接观察到皇帝的表情,并且有一个稳定的渠道可以快速的通知丞相,这样的内侍到底有多少?这样的丞相到底有多少? 所以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始皇帝得知这件事情后,非常的恐慌,立刻将身边当时所有在场的人全部抓起来了,但是最可怕的是抓起来之后进行审查审理,居然还是没有结果——所有人都不承认,并且所有人都不能提供直接证据证明别人是间谍。所以始皇帝做了一个决定... 皆杀之。 但很明显治标不治本。如果始皇帝继续活着,身边依旧被渗透的跟筛子一样,在驾崩之后,总还是继续会有所谓的沙丘之变,不管他活多久,来自他统治者内部的宫廷大乱还是会发生。 越来越频繁的巡游 除了上述的两个例子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始皇帝在生命最后一刻,依旧在巡游的路上,他为什么这么喜欢巡游天下?其实不是喜欢游天下,而是忧虑,希望通过自己的巡游能镇压六国旧民。这位能够证明,彼时始皇帝已经意识到秦帝国问题的严重性。 但是这样的巡游真的有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刘邦面对皇帝的车驾曾经说过「 ”大丈夫当如是也”,而项羽就更加直白「 ”彼可取而代之”。 总结 很多创作者指出,秦二世主要是因为赵高这样的内侍的蒙蔽,还有就是因为对六国旧贵族无法压制,这两个原因使得秦帝国迅速灭亡,那么我们来对照看,如果始皇帝活着,像赵高这样的内侍会不会继续存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毕竟当年赵高就是始皇提拔起来的。 始皇帝就算还活着,只要不体恤民力,依旧暴虐的统治,用着严酷的秦法,指望通过严刑峻法就能约束天下,约法三章的刘邦和六国旧贵族项羽的崛起,只是早晚的事情。 很赞哦! (1063)
相关文章
- 秦始皇嬴政的身世 秦始皇兵马俑的造型暗藏玄机?暗含了什么玄机和秘密?
-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人 古代神童故事 三十五、秦始皇儿语震撼不韦心
- 秦始皇嬴政的身世 秦始皇有几个儿子?他们分别叫什么?
-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人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弟弟?子婴身世大揭秘
- 秦国统一六国关键战役 揭开秦始皇统一的代价:22场战役斩首敌人181万人
-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人 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父亲吗?不韦和秦始皇的关系
-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人 赵高为什么要背叛秦始皇?赵高和秦始皇的关系如何?
-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秦始皇统一六国只是捡了个现成便宜
- 秦始皇晚年 解密:秦始皇苦寻的不老药究竟是何物
- 历史上有没有赵高这个人 历史上的赵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