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修是念佛,助修还是念佛(净空法师《
正修是念佛,助修还是念佛(净空法师《
正修是念佛,助修还是念佛(净空法师《
唸佛本身不是修行,而是通过唸佛来修行!修行更没有所谓的正修与助修之分!净土宗的唸佛法门是以修戒定慧为宗,以唸佛为本。不修戒定慧的念不是修行。
净空老法师开示 正修是念佛,助修还是念佛
净空法师----我们做的就是念佛,正修是念佛,助修还是念佛。
这个地方要建立信心,我们对阿弥陀佛有没有信心,就在这儿看;对极乐世界有没有信心,也就从这看;对自己能不能往生净土,信心也从这里看。我劝一些同学,我告诉他,我这一生是怎么过的,一生没有负面的想法。毁谤我的人,我尊敬他,障碍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统统尊敬他。
夏莲居老居士说过两句话,他说「病久方知身是苦」,久病才知道身苦,「魔多反使道心坚」,道心坚固。毁谤的、障碍的、陷害的那是魔,魔多了,道心坚固是如如不动,我还得感谢他,他坚固我的道心。所以我感恩,我没有怨恨。思想只要是正面的就好,外头就能随缘,缘有很多是负面的,但是不太碍事还可以,都可以随缘。
真正碍事,那我们就回避,不要跟他斗争,我们学忍让,让步、躲避;也就是绝不跟别人起冲突,内里面没有怨恨,外面没有冲突,和睦相处。大乘经里头佛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魔不愿意见我们,我们回避一下,看他来了,躲过去,好!不能发生冲突,我们身心永远保持健康。
所以身如果染病了,「废修圣道」,这就障道,妨碍你修行。唸佛是所有法门里头最殊胜的,生病,真的其它的修行方法都没办法,唸佛可以。口不能念,能听,放佛号听佛号,只有这一门能不断,睁开眼睛看佛像。所以生病躺在床上,佛像挂在他脚的那头,让他睁开眼睛就能看到佛像。
能听到佛的声音,阿弥陀佛的佛号声音,看到佛像,好!提起他的正念,不要让他胡思乱想。真正治病,那就是全心全力观佛、唸佛,没有任何妄念,不要想自己的身,也不要想自己的病。只想佛像、只念佛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他的病很快就好了。为什么?境随心转。
身体得病是负面思想造成的果报,现在我从根上把它转变,负面的思想完全清除掉,统统放下,保持一个佛念,别的善念也都不要想。善行、善事随缘,有人做我们随喜,我们做的就是念佛,正修是念佛,助修还是念佛。
修唸佛法门是先念经还是先念佛 净空法师
唸诵其他经文是对治众生不同问题 只是使用工具而已
不是什么法门问题 都是佛门的 分法门的都是后人所说
净空法师:临终是念佛还是念地
净空法师----临终是念佛还是念地藏菩萨圣号
《饬终须知》教人,若病人临终时业障现前,应念《地藏经》或持地藏菩萨名号,帮他消除业障。请问临命终时,究竟应念地藏菩萨,还是念阿弥陀佛?
如果他是学佛人,也修净土,一定要一句佛号唸到底,决定不能够夹杂。
佛法的修学,古德讲得很清楚,你修行有功,自然就有德,这叫功德。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是功,往生不退成佛是德。《大势至菩萨唸佛圆通章》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功,“忆佛唸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是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是净念,相继是不间断。以此方式修行,就是功德。
所以,如果是修净土的唸佛人,家人看到他临终有业障现前,应到他处去念《地藏经》或持地藏菩萨名号,回向给他消除业障。同时可以告诉他,但是不要让他听见,听见他会夹杂。在他面前,就是一句佛号唸到底,这个作法就正确。
如果不是学佛人,不相信净土,也没有意愿求生净土,临终有业障现前时,念《地藏经》或地藏菩萨名号,给他消除业障,早生善道,这样作法就很圆满。
净空法师:正助全是念佛,正助怎么分
净空法师---正助全是念佛,正助怎么分
我们中国古大德,像莲池大师他老人家所说的,唸佛是正因,正助双修,这是正修。助修呢?助修还是念佛。正助全是念佛,正助怎么分?正是定课,课是早晚课诵,课是每天定,规定我一定要念几千遍,这定课。除定课之外,一切时、一切处统统都在念佛,有需要用思考的,你就把唸佛放下,你就好好去处理事情;事情处理完毕之后接着就念,这叫散课,就是助念,正助全是念佛,才叫一向专念。那个一是一心专念,也可以说一个方向专念,我一生走的这个路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的目标就是亲近阿弥陀佛,除此之外全放下了,不再分别,不再执著,这就对了,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得生,没有不得生的。
净空法师:唸佛苦修提倡吗?
这位同学问:“听说东北来的一个唸佛团,七天不吃饭、不睡觉,因此上火,口上起泡,吃一点冰块。这样苦修,提倡吗?” 净空法师答:刚才我说过了,佛不是四依法讲得这么明白吗?依法不依人。我们修净土,净土的经论古时候只有三经一论。三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一论是《往生论》。后来祖师大德们又加了两部经,第一部加的是一位居士,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将《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卷加在三经后面,称为净土四经,这个被我们净土宗承认的、肯定的。到民国初年印光老法师又将《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唸佛圆通章》加在净土四经的后面,现在称作净土五经一论。修净土的人,一定要依照这五部经典所说的理论与方法修学。 这个说七天不吃饭、不睡觉,经上没有,经上没有教我们这样作法。只有《般舟三昧经》上有这个方法。你要是依《般舟三昧经》修也行;你要不依《般舟三昧经》,依净宗正统的五经一论修,决定得生。特别是《无量寿经》跟我们讲的三辈往生,都没有说要七天不吃饭、不睡觉,没有说。没有说,他喜欢这样做,他做去;我们不愿意这么做,我们不必跟他学。所以是依法不依人。
净空法师:出声唸佛好,还是不出声唸佛好?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 问:出声唸佛容易摄心,但在吸气时声音会变得很小,这样摄耳谛听,时而能听到,时而听不到,虽然说可以去听心中生起的佛号,但也容易受其扰乱。请问老法师有没有好办法? 答:古来祖师大德教给我们唸佛方法,许许多多人都学习,很有效果。这个方法,佛号从心生,我们常讲,心里头要有佛,这真正是根,口里面念出来,耳听进去,听自己唸的这个佛号声音,容易摄心,摄心就是什么?不打妄想。你看很多人是口唸弥陀心散乱,口里念著佛,还要胡思乱想,这叫不能摄心,这是把唸佛的功夫破坏了,古大德所谓的“口唸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有一切法门,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门径,修什么?统统修清净心,这一定要懂得。 所以佛在《般若经》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方法虽然不同,统统要把心念到清净,就是念到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那就叫一心不乱。还有分别执著,没有到这个功夫,偶然达到这个境界,不能够持久,这叫功夫成片。就是功夫断断续续的,再加功用行才能把烦恼伏住,妄想分别执著伏住,并没有断,但是这个境界就决定可以往生,你念佛的功夫伏得住了。要是断掉的话,那当然功夫就高了,能把这个烦恼习气断掉,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在同居土了,在方便有余土、在实报庄严土,那就高了,所以那是很难达到。可是这功夫成片,我们一般人要真正对于世间,我常讲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能够放得下,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所以祖师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是有道理的,这个话不是假话,你去不了,是因为你对于世缘放不下,一定要放下。 所以印光大师教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教我们什么?把“死”字贴在额头上。他老人家的关房,苏州灵巖寺,你们到国内观光旅游可以到那边去看看,印光大师当年在世,他这个小关房很小,小佛堂里面就是供的一尊阿弥陀佛像,就一尊,观音、势至都没有,一个香炉,一个供杯,一杯水,很简单。佛像后面贴了一个大字,他老人家自己写的“死”字。你要想到我要死了,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哪样东西你能带去?这是念佛功夫得力的祕诀,很好的办法。我在澳洲的佛堂跟在新加坡的佛堂也挂了一个“死”字,常常想到这个。我们在这个世间,把这个世间当作旅馆来住,不要以为这是我的家,这是我所有的,你一所有西方世界就去不了。我这里什么都没有,用的东西可以用,心里头不要有“这是我的”,那就坏了,那就走不了了。 这个道场是我的,死了以后怎么办?这个道场里面没有男女婚配,你到这个地方来,往生你得不到人身,可是有老鼠、有蟑螂,你一投胎就变这个,你不离开这个道场,那麻烦就大。人不可以有嗜好,什么都得放下。喜欢经书的,将来死了以后,经书里头有蛀虫,就会变那个东西;喜欢它,离不开,你说这多麻烦。所以《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佛法都不能贪著,何况世间法,要舍得干净。清净心就是佛心,清净心就是法性,这要懂。法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相好,自自然然的流露。 前年我写了一个短的对联,“慈悲遍法界,善意满娑婆”,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整个宇宙一切刹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丝毫分别都没有,所以爱心是清净的,是真诚的,是平等的,没有丝毫差别。可是在事上?事上还是不平等,为什么不平等?缘不一样,缘不相同,随缘而不攀缘,理上、心上决定平等,没有一丝毫痕迹。所以摄心念佛,声音大小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要真正自己能得清净心,以这个为原则。别人用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我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别人,每个人根性不相同。所以法没有定法,唸佛也没有定法,最重要的信愿行,一心系念,这个重要,这是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的。你还是受外面干扰,那就还是放不下,干扰是什么?因为你自己还有分别,还有执著,你才会受人干扰,如果你把分别执著都放下了,别人干扰的时候你就不会受。你还会受,总而言之,你还没有放下,也能够提醒自己警觉心,我的功夫还不够。
净空法师谈唸佛念四字还是念六字好
只要是诚心念佛,四字、六字都好;
不诚心念,几字都不好。
唸佛本是方便法门,不要自己徒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