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真实的包青天 历史上的包青天是怎么死的

火烧 2022-05-13 11:05:23 1063
历史上的包青天是怎么死的 得病而死。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

历史上的包青天是怎么死的  

得病而死。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

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

北宋名臣。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

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

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

历史上真实的包青天 历史上的包青天是怎么死的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关于包拯当时在开封逝世时的情况,墓志铭上记载为:“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

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从以上记载可知,包拯从发病到亡故仅有13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还服用了“上遣使赐良药”。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扩展资料: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

虽然地位高贵,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曾著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者,非吾子孙。

仰珙刊石,竖于堂层东壁,以诏后世。”

时人也称其“有凛然不可夺之节”,“有所关白,喜面折辱人”,据此可见,包拯的为人已清正刚直得近乎执拗,甚至还有些不近人情,然而,这也正是他与一些庸吏的根本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