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铡美案杀庙唱词 铡美案创作者

火烧 2022-11-28 14:59:41 1038
铡美案创作者 真有其人,却无其事——《铡美案》新考---------------------------------------------------------------------------

铡美案创作者  

真有其人,却无其事——

《铡美案》新考

--------------------------------------------------------------------------------

往事回眸

在戏曲《铡美案》中,陈世美、秦香莲都提到自己是湖广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人氏。

如果均州历史上有陈世美、秦香莲这两个人,那有没有历史文献或文物遗存能证明呢?

童德伦,今年76岁,丹江口市工商银行的离休干部,喜爱写作与地方志

研究,10年中搜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民间传说,写成40万字的专著《陈年谷秘史》。

童老先生认为《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在生活中的原型,是一个叫陈年谷的人。

但生活中的陈年谷与戏曲中的陈世美,是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

陈年谷,号熟美,均州人,出生于明代天启五年,自幼聪颖好学,发愤读书。

清顺治八年,陈年谷考取举人,顺治十二年考取进士。

后被任命为直隶饶阳知县。

任期满3年后,吏部考核其政绩最优,升任刑部主政,郎中。

由于政绩突出,陈年谷屡受顺治皇帝重用,被封为贵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政。

康熙十年后,陈年谷升任户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携妻告老还乡。

据童老先生考证,陈年谷不仅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其道德品质也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更没有贪图富贵,杀妻灭子之事。

既然陈年谷 陈熟美 的经历与《铡美案》如此大相径庭,那为何被编进了《铡美案》中?何况陈熟美是明末清初人,又如何让宋代的包拯给铡了呢?

童德伦认为就是一个“戏”字的缘故。

根据童德伦的考证,这出戏是这样编成的:清顺治十五年,陈熟美的同窗好友仇梦麟与胡梦蝶从均州到京都找陈熟美求官,被陈熟美讲明道理后婉言拒绝。

仇、胡二人大为不满,认为陈熟美在求学期间他们曾接济过他,现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负义,不念旧情。

怀恨而归的仇梦麟和胡梦蝶走到河南南阳,正遇上当地上演曲剧《琵琶记》。

二人看到戏中所演正是忘恩负义之事,于是计上心来。

他们不惜花费银两,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把《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人公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熟美,编造了一出他们认为赛过《琵琶记》的新戏。

戏的内容不多,只是把名字换了一下,为掩人耳目,他们不敢用真名,而是把陈熟美变成了陈世美,还把陈世美说成了驸马。

改编后的《琵琶记》在河南、陕西、湖北一带的演出,引起了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根据观众的愿望,《琵琶记》后来又被改编成陈世美让包青天给铡了。

于是清代的事也就“演绎”到了宋代,戏名也变成了《铡美案》。

作为戏剧中的另一个主人公陈世美的妻子秦香莲,童德伦先生认为,秦香莲和陈世美都是戏剧人物,是艺术形象。

她的生活原型真名叫秦馨莲,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楼人氏。

她是陈熟美的第二个妻子。

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根本没有戏剧中所编的那些情节,编戏人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莲改成秦香莲。

《丹江口文史资料》由湖北省丹江口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写。

在这部文史资料的第一辑里,一篇题名《陈世美其人其事》的文章对陈年谷同窗学友编戏辱骂嘲弄之事,也作了充分考证,主要事实与童德伦所述完全一致。

陈年谷的第十代孙陈吉棋现在生活在武汉。

78岁的陈吉棋说:“小的时候我见过我家的神龛上供奉的祖宗牌位,有陈一奇、陈年谷。

那时父亲说,我祖父年轻的时候,河南有个剧团到我们县上来演《铡美案》,祖父四兄弟邀约了些亲朋好友,到剧场砸了戏箱,打了演员,把剧团撵出了均县,这出戏在我们县再没有演出过。

铡美案杀庙唱词 铡美案创作者

”(《中国电视报》1.10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撰稿)

参考资料:://gmw/01wzb/2005-01/16/content_16634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