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文学回忆录最后一课 「文学回忆录」木心谈阿赫玛托娃:坚韧的女性
「文学回忆录」木心谈阿赫玛托娃:坚韧的女性
“阿克梅派”,音译,出于希腊文“第一流”,是以也被译成“岑岭派”。说起这一派,“WG”前我和李弄璋的很多话题都是阿克梅派――个中成员好多,今天只讲阿赫玛托娃(Anna Akhmatova,1889―1966)。“WG”前我们一夜一夜谈她的作品,来美国后在电视里看见她,她的葬礼,是一身希腊白衣――“普希金是俄国文学的太阳,阿赫玛托娃是俄国文学的月亮。”她是评家、散文家、诗人,平生坎坷,但晚年好。我有句:“人生重晚晴。”她死于1966年,斯大林已经由去了,所以她的葬礼才有这等排场。日丹诺夫(Andrei Zhdanov)曾在大会上骂她“修女加荡妇”,太不像话!斗得她好吃力。她非常顽强、镇静,据理力争,活到七十七岁。
早期诗集《黄昏》、《念珠》,在青年中惊动一时。她的诗非常柔情,朴拙。她也伶俐,转向古典,研究普希金,译中国的屈原,译李商隐的《无题》诗。四十年月卫国战争,她却写了很多爱国诗,战后有了正面名望,她又退回来,远离其时的重大主题,写本身的生活。

她一步一步都很伶俐。可是1946年照样受辱,被解雇出作家协会。她不甘沉沦,写诗,越写越大,写到死。她的诗富于脾气,适合年青年头人读。我不喜欢多情的诗,但她的才情一流,名字也起得好。原名是安娜・安德烈耶夫娜・戈连科,可是她改成阿赫玛托娃,组成印象。
她真是好样的。她写抒情叙事诗,《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成于1962年,获意大利国际诗歌奖,1965年得牛津信用博士。晚年她获得平正。电视上看她,色泽动听,有点胖了,但大贵族相,很肃肃,身后慢慢没入阴郁(由演员饰演)。
说究竟,照样贵族身世有节气,顶得住。小市民一得势,如狼如虎,一不利,猫狗不如。
我尊敬阿赫玛托娃,强者尊敬强者。如今看,她完全对,完全胜利。她与苏维埃对立,她又写爱国诗,是完全本色――这就是我说的平正。我们还没有获得平正,正在守候平正,但我们已经获得了初步的平正。
一个温柔细腻的女人,战胜了粗鲁残暴的势力。
古米廖夫(Nikolay Gumilev,1886―1921)。才貌双全的文学家,诗、小说、翻译、散文,样样超卓当行。他,就是阿赫玛托娃的前夫,因在十月革射中反当局,被枪毙。直到1986年,他诞辰一百周年,在苏联才被纪念。这种迟来的平正是不平正的。
中国如今不少文人,说究竟,是儒家。儒家,三个月不仕进,急死了。给官家请去喝喝酒也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