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迷不悔什么意思 成语: 执迷不改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执迷不改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执迷不改 成语简解编号: 3642
成语: 执迷不改
注音: ㄓˊ ㄇ|ˊ ㄅㄨˋ ㄍㄞˇ
汉语拼音: zhí mí bù gǎi
参考词语: 执迷不悟
释义: 义参「执迷不悟」。见「执迷不悟」条。
Emoji符号: 执️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执迷不改”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执迷不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执迷不悟」是指人坚信错误的观念,无法醒悟,「迷」即是迷惑之意。东晋时,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日剧,僧侣们的政治势力日渐庞大,道德也日趋堕落,引起不少人的批评。僧人释道恒有感于时人对佛教的质难,作〈释驳论〉斥责僧人的所作所为,并说他们「执迷自毕,没齿不悟」,就是指他们固执自信,永远也不知道悔悟。后来「执迷不悟」这句成语可能就是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坚持错误的观念而不醒悟。稍晚,南朝梁武帝萧衍的文章中就使用了这句成语。他在前朝被封为征东将军,为朝廷带兵东征,铲除地方势力。出发前写了一篇〈移檄京邑〉,向当地的领袖喊话,说他们受到良好的教养,只是受制于恶人,才不得不为乱。若归顺朝廷,即能转祸为福。但若还是「执迷不悟」,与朝廷对抗,一旦大军压境,将会万劫不复。此处的「执迷不悟」就是这样的用法。
典源: 此处所列为「执迷不悟」之典源,提供参考。※#晋.释道恒〈释驳论〉(据《弘明集.卷六》引)1>然垣墙峭峻,故罕得其门;器宇幽邃,稀入其室。是以道济弥纶,而理与之乖;德包无际,而事与之隔。子执迷自毕2>,没齿3>不悟,盖有以也。夫日月丽天,而瞽者莫睹其明;雷电震地,而聋者不闻其响,是谁之过与?而方欲议宫商之音,蔑文章之观,真过之甚者。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南朝梁.武帝〈移檄京邑〉。 (2)自毕:自我限制。 (3)没齿:终身,永远。 〔参考资料〕南朝梁.武帝〈移檄京邑〉(据《梁书.卷一.武帝本纪》引)今资斧所加,止梅虫儿、茹法珍而已。诸君咸世冑羽仪,书勋王府,皆俛眉奸党,受制凶威。若能因变立功,转祸为福,并誓河、岳,永纡青紫;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众一临,刑兹罔赦,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勉求多福,无贻后悔。赏罚之科,有如白水。
书证: 01.《陈书.卷三五.周迪列传》:「其有因机立功,赏如别格;执迷不改,刑兹罔赦。」
成语接龙
“改”字开头的成语
改弦易辙
改过自新
改头换面
改邪归正
改弦更张
改弦易张
改张易调
改弦易调
改絃易辙
改过从新
改调解张
改絃易张
改絃易调
改絃更张
“执”字开头的成语
执迷不悟
执迷不改
执迷不化
执迷不省
“改”字结尾的成语
朝令夕改
朝令暮改
执迷不改
风移俗改
怙恶不改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执迷不改”分成的单字详解:
执, 迷, 不,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