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部官方大学排名 历史系教育部排名

火烧 2022-09-11 12:16:41 1035
历史系教育部排名 一、全国历史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 排名 校名 等级 1 北京大学 A++ 2 复旦大学 A++ 3 南开大学 A++ 4 北京师范大学 A++ 5 南京大学 A++ 6 武汉大学 A+

历史系教育部排名  

一、全国历史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

排名 校名 等级

1 北京大学 A++

2 复旦大学 A++

3 南开大学 A++

4 北京师范大学 A++

5 南京大学 A++

6 武汉大学 A+

7 华东师范大学 A+

8 华中师范大学 A+

9 中国人民大学 A+

这个是各大学历史学的排名。历史学下的各个二级学科也有排名,有所不同,有的学校世界史强有的学校中国史强,你在百度上都能搜到的。

二、全国大学历史系排名

历史学只有历史学1个学科类,5个本科专业。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历史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1.44%,在1999~2003年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历史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1.50%,历史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2.21%。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21406名博士生导师中,有504名是历史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2.35%。2005年,开设历史学专业的大学共177所。

2006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排名 等级 校 名

1 A++ 北京师范大学

2 A++ 南京大学

3 A++ 北京大学

4 A++ 复旦大学

5 A+ 南开大学

6 A+ 四川大学

7 A+ 华东师范大学

8 A 武汉大学

9 A 中国人民大学

10 A 华中师范大学

11 A 厦门大学

12 A 中山大学

13 A 东北师范大学

14 A 陕西师范大学

15 A 吉林大学

16 A 山东大学

17 A 浙江大学

18 B+ 暨南大学

19 B+ 兰州大学

20 B+ 首都师范大学

21 B+ 郑州大学

22 B+ 西北大学

23 B+ 上海师范大学

24 B+ 河北大学

25 B+ 苏州大学

26 B+ 安徽大学

27 B+ 天津师范大学

28 B 华南师范大学

29 B 河南大学

30 B 云南大学

31 B 中央民族大学

32 B 山西大学

33 B 内蒙古大学

34 B 西南大学

35 B 湖北大学

36 B 河北师范大学

37 B 南京师范大学

38 B 徐州师范大学

39 B 西北师范大学

40 B 辽宁大学

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C+ 曲阜师范大学

C+ 湖南师范大学

C+ 山东师范大学

C+ 安徽师范大学

C+ 中南民族大学

C+ 四川师范大学

C+ 上海大学

C+ 福建师范大学

C+ 西北民族大学

武书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06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三、中国哪所大学的历史系好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历史学科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 学科齐全,实力强劲:北大1998年获得首批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历史学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

共有1个系直属科研实体(世界史研究院),2个藏书共达20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馆。1个史学文献数字化实验室。

本系还设有欧洲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现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关系史研究所、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全系目前承担国家、教育部、省市、自治区和学校各类项目4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20项,学校和其他项目17项。

师资一流,结构合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择优选用一流人才。本系目前正承担教学科研工作的专职教师共有64人,其中教授33人,国内外名校博士学位者42人。

人才培养,质量至上:本系一直追求高水准的教学质量,严格控制招生数量。在研究生培养中率先实行了博士论文匿名评审和导师在答辩中回避评议的制度。

主干课程多已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挂上网站,30%的课程开设了网上讨论和提交作业功能。 ://hist.pku.edu/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李大钊、钱玄同、楚图南、陈垣、侯外庐、张鸿翔等在此辛勤耕耘过,奠定了北师大历史学科坚实的基础。

2006年 3 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合并后的历史学院,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7 个博士点, 8 个硕士点。在职教授 34 人,博士生导师 29 名,在聘“ 985 ”项目 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

其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何兹全、龚书铎、刘家和、瞿林东、陈其泰、晁福林、郑师渠等,也有一批崭露才华的中青年学者。现任院长为 杨共乐 教授。

在科研方面, 我院是国内历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 历史学 博士后流动站和最早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也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1994 年设为国家首批人文社会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2001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地,是“ 211 ”工程、“ 985 ”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单位。

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和考古与博物馆学等专业。 ://bnu.edu/history/index. 复旦大学 历史系是复旦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系科之一。

一代宗师,如周谷城、顾颉刚、周予同、姚名达、方豪、陈守实、邓广铭、蔡尚思,等等在此辛勤耕耘过。著名的语言学家陈望道、闻名遐迩的地理学家任美锷都先后担任过系主任。

1994年,复旦大学历史系被国家教委定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8年,历史系成为国内5家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1993年起,历史系新设旅游管理专业,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生,并被上海市旅游委员会授予“上海市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定点单位”。2000年9月,成立了以历史系为主体的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history.fudan.edu/Info_Web/profiles.asp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1913年,是我国高等院校较早成立的历史系科之一。历史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科学(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是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还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一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现有教师48人,其中教授27人(含博士生导师21人),副教授17人,讲师4人。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有着十分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自二十世纪初,著名学者李剑农、吴其昌、钱穆、唐长孺、吴于廑、谭戒甫、姚薇元、杨人等先后在这里执教。

断代史专门史研究、地区史与国别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相结合以及史学研究与文献并重的学术特色,从而成为在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学科之一。 现有国家历史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同时拥有211工程建设项目。

是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专业门类最全、整体实力最强的院系之一。 ://history.whu.edu/Output.asp?Target=Topic&ID=176 厦门大学 呵呵,都知道易。

四、历史学考研院校排名

2018年考研准备也已经开始。

考研专业一共有13大门类,很多考生只是对考研门类略有了解,但是不知道怎么选择学校。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nseac)推出《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6~2017)》整理了历史学考研学校排名,以供参考。

2016-2017历史学考研学校排名TOP20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998年即获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设立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招收历史学、世界史两个专业本科生。

有历史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含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教学科研实体,20个挂靠的研究虚体机构,2个藏书30多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分馆。

复旦大学历史系 历史学系是复旦大学最为悠久的系科之一。1981年,教育部公布首批博士点,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地区史国别史专业占据其中4席。

1994年被教育部列入“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996年建立了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成为中国国内首批五家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上也有所突破,2004年“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列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学一级学科于197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79年中国近现代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中国古代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1988年中国古代史被评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点。1995年历史系被教育部确认为历史学本科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0年清史所又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年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得以建立。

2007年8月,即历史学院正式组建两年后,中国近现代史成为教育部新增的三个全国二级学科重点学科之一。2008年4月,本院历史学成功获批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

2011年,国家实行学科大调整,历史学由一个一级学科变成三个一级学科,本院的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同时获批为一级学科点。三个一级学科点鼎足而立,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平台。

五、历史学考研排名前7的院校

(一)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

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本系还设有欧洲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现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关系史研究所、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中国古代史:实力绝对强大,从先秦到明清,每一个断代都很强,但最突出的要数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两个方向了,不仅有周一良、田余庆、吴宗国这样的老前辈,还有阎步克、荣新江等一批后起之秀。当然先秦方向在有了朱凤翰加盟以后,实力也不容小视。

世界史:同样是学术上的圣殿,其中最具实力的要数世界中世纪史、欧美近现代史。马克尧、高毅等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良师。

当然,愿意接收挑战的同学可以选择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这个方向,这绝对是一个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好课题。 中国近现代史:这是北大一个相对的弱项,但也不乏茅海建这样的名角。

而且该专业良好的分配前景加上北大这块牌子,相信对每个考生来讲都是不小的诱惑。 (二)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拥有8个二级学科。

全院下辖,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个教研室、研究室。

南开大学世界史专业涉及相当广泛的研究领域,尤其在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含:拜占庭学)、美国史、日本史、拉丁美洲史四个研究方向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美国史近两届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学人中,有四人的博士论文在美国用英文出版,在美国史学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在国内的世界史研究机构中,这是仅有的,可以说,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几乎涵盖了从断代史到地区国别史的各个方向。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涉及古希腊罗马史、拜占庭史、基督教史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史等研究方向。古希腊罗马史学科在国内的地位举足轻重,学术带头人王敦书先生是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的理事长,史届泰斗雷海宗(解放前在清华大学与陈寅恪等大师齐名)的关门弟子,国内罗马史的权威。

遗憾地是王先生已经退休,但仍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西方史学名著选读课程,所以我们还能听到老先生略带伦敦口音的英语授课。拜占庭学在国内首屈一指,学术带头人陈志强先生(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博士),是国际拜占庭学会中国首席代表,成为中国冲击这一世界显学的支柱。

另外改方向组建了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汇集了国内相当丰富的有关拜占庭的英文、希腊文等外文研究资料和检索系统,为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哈全安教授主要指导阿拉伯史的研究方向,但近年来逐渐转向中东地区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尤其是伊朗、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现代化的研究,如果对中东变幻莫测的历史进程颇感兴趣的你,可以选择哈老师。

美国史:中国美国史学科开拓者之一的杨生茂先生(80年代初参与创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并担任副理事长)在南开大学执掌教席凡40余年。美国史专业设在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现任主任李剑鸣教授,担任美国史研究会的理事长,是国内公认的美国史权威,主要从事美国早期史、美国种族关系史、美国史学史等的研究。

韩铁教授 2002年由国外来到南开大学,曾在国内另一美国史研究重镇武汉大学任教,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定居在加拿大,主要从事美国经济史和美国法律史的研究。美国史其他的研究方向:美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史、美国宪政史、加拿大史等。

另外,2005年,美国中心将招生“美国学”的硕士研究生,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美国学博士、硕士点,开展对当代美国的综合性研究,成为美国中心学科建设的新的增长点。 日本史:日本史学科设立于1964 年,经历从日本史研究室到日本研究中心,再到日本研究院的巨大变化。

现在,日本研究院成为融日本史、日本经济、日本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日本学”研究机构。该研究方向的几位博士生导师,均是中国日本史研究会的副理事长,综合实力在国内是第一流的。

每年均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获得去日本大学完成学位的机会。有一点需要注意:日本史学科有要求相当高的日语要求,以为公共外语只考日语,2005虽然也招收英语考生,但相对日语考生无论在录取,还是未来的学习中都处劣势。

拉丁美洲史:拉美史也诞生于1964年,1994年成立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成为在教育部指导下协调全国拉美史研究的唯一研究机构。洪国起教授担任拉美史研究会的理事长,中心主任王晓德缴获搜担任副理事长。

不用说,拉美史的研究实力在全国也是无人能及的(当然。

六、历史专业好的师范类大学排名

答:2011中国大学历史学最强学校

本科专业 排名 校名 等级 学校数

历史学 1 北京师范大学 A++ 204

历史学 2 复旦大学 A++ 204

历史学 3 北京大学 A++ 204

教育部官方大学排名 历史系教育部排名

历史学 4 南京大学 A++ 204

历史学 5 华东师范大学 A++ 204

世界历史 1 北京大学 A++ 11

考古学 1 北京大学 A++ 17

博物馆学 1 北京大学 A++ 22

民族学 1 中央民族大学 A++ 16

以上资料只有两个师范大学,其它无排入名次。

另,附以上资料出处的相关说明:

2011中国大学历史学各专业最强学校排名

七、全国哪个大学历史专业最强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国际权威历史学排名:1、北京大学;2、南京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最强的毫无疑问是北京大学,下面是其简介:传统优良,历史辉煌:北京大学历史学科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

历经105年的风雨坎坷,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长盛不衰。1903年开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民国初年增设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史学理论与方法、专门史等课程体系。

新文化运动中在陈独秀主持下,北大史学学科体系改革,与国际接轨,得风气之先。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史学门改称史学系。

李大钊、朱希祖、马叙伦、马衡、叶瀚、陈汉章、陈翰笙、陈衡哲、冯承钧、何炳松、傅斯年、陈寅恪、李济、董作宾、孟森、钱穆、陈垣、陈受颐、顾颉刚、范文澜、冯家升、张星烺、刘崇鋐、毛子水、姚从吾、郑天挺等史学大师先后在此执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燕京等名校的史学精英汇入北大,翦伯赞、向达、张政烺、邓广铭、齐思和、杨人楩、周一良、侯仁之、王铁崖、邵循正、苏秉琦等名师云集,再创辉煌。

学科齐全,实力强劲:北大1998年获得首批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历史学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

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共有1个系直属科研实体(世界史研究院),2个藏书共达20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馆。

1个史学文献数字化实验室。本系还设有欧洲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现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关系史研究所、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全系目前承担国家、教育部、省市、自治区和学校各类项目4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20项,学校和其他项目17项。师资一流,结构合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择优选用一流人才。

本系目前正承担教学科研工作的专职教师共有64人,其中教授33人,国内外名校博士学位者42人。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已经脱颖而出,进占学术前沿,成为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

部分老一辈史学家仍在指导研究生,承担项目,笔耕不辍。新一代史学新秀正在茁壮成长,锐意进取。

大多数学科方向都有国内外公认的学术带头人(详见导师介绍)。本系特聘长江学者有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王希教授,兼职教授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金冲及先生、国家博物馆朱凤瀚先生、故宫博物院朱诚如先生等。

人才培养,质量至上:本系一直追求高水准的教学质量,严格控制招生数量。在研究生培养中率先实行了博士论文匿名评审和导师在答辩中回避评议的制度。

1999年以来在历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获得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在教学网络化、课件多媒体化、资料数字化等方面力争走在前列。

中国史课程与教材八十年代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配上多媒体课件后又获国家精品课程奖。主干课程多已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挂上网站,30%的课程开设了网上讨论和提交作业功能。

潜心研究,精品创新:本系学风是潜心治学,不追风逐浪;努力创新,贵精不贵多。据初步统计,2001—2004年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3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5篇,《历史研究》32篇),出版专著、论集、教材、译著等共86部,承担着国家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54项。

在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等研究领域中保持着传统优势,成果丰硕,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一些专门史如中外关系史、政治制度史、北方民族史、环境史等陆续取得新突破,形成新方向。

继史学理论大师翦伯赞之后,罗荣渠先生批判性地吸收中外史学理论新成果,创立了有世界视野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史学理论新体系。他的后继者们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将现代化与发展理论与史学研究相结合,成果迭出。

走向世界,强强合作:本学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与国际化,拓展海内外学术合作交流,先后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荷兰、韩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十几所一流高校的相关系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平均每年在校留学生和国外各类进修生40多人。

根据交流协议每年派赴海外深造或讲学的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20多人。积极进行国内外的合作研究、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

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法国史教授Colin Lucas为本系荣誉博士。担任本系客座教授的海内外一流学者有: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柯伟林教授(William C. Kirby)、政府学系前主任马若德教授(Roderick MacFarquhar)、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叶文心教授、。

八、历史学考研排名前7的院校

(一)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

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本系还设有欧洲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现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关系史研究所、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中国古代史:实力绝对强大,从先秦到明清,每一个断代都很强,但最突出的要数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两个方向了,不仅有周一良、田余庆、吴宗国这样的老前辈,还有阎步克、荣新江等一批后起之秀。当然先秦方向在有了朱凤翰加盟以后,实力也不容小视。

世界史:同样是学术上的圣殿,其中最具实力的要数世界中世纪史、欧美近现代史。马克尧、高毅等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良师。

当然,愿意接收挑战的同学可以选择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这个方向,这绝对是一个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好课题。 中国近现代史:这是北大一个相对的弱项,但也不乏茅海建这样的名角。

而且该专业良好的分配前景加上北大这块牌子,相信对每个考生来讲都是不小的诱惑。 (二)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拥有8个二级学科。

全院下辖,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个教研室、研究室。

南开大学世界史专业涉及相当广泛的研究领域,尤其在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含:拜占庭学)、美国史、日本史、拉丁美洲史四个研究方向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美国史近两届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学人中,有四人的博士论文在美国用英文出版,在美国史学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在国内的世界史研究机构中,这是仅有的,可以说,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几乎涵盖了从断代史到地区国别史的各个方向。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涉及古希腊罗马史、拜占庭史、基督教史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史等研究方向。古希腊罗马史学科在国内的地位举足轻重,学术带头人王敦书先生是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的理事长,史届泰斗雷海宗(解放前在清华大学与陈寅恪等大师齐名)的关门弟子,国内罗马史的权威。

遗憾地是王先生已经退休,但仍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西方史学名著选读课程,所以我们还能听到老先生略带伦敦口音的英语授课。拜占庭学在国内首屈一指,学术带头人陈志强先生(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博士),是国际拜占庭学会中国首席代表,成为中国冲击这一世界显学的支柱。

另外改方向组建了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汇集了国内相当丰富的有关拜占庭的英文、希腊文等外文研究资料和检索系统,为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哈全安教授主要指导阿拉伯史的研究方向,但近年来逐渐转向中东地区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尤其是伊朗、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现代化的研究,如果对中东变幻莫测的历史进程颇感兴趣的你,可以选择哈老师。

美国史:中国美国史学科开拓者之一的杨生茂先生(80年代初参与创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并担任副理事长)在南开大学执掌教席凡40余年。美国史专业设在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现任主任李剑鸣教授,担任美国史研究会的理事长,是国内公认的美国史权威,主要从事美国早期史、美国种族关系史、美国史学史等的研究。

韩铁教授 2002年由国外来到南开大学,曾在国内另一美国史研究重镇武汉大学任教,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定居在加拿大,主要从事美国经济史和美国法律史的研究。美国史其他的研究方向:美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史、美国宪政史、加拿大史等。

另外,2005年,美国中心将招生“美国学”的硕士研究生,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美国学博士、硕士点,开展对当代美国的综合性研究,成为美国中心学科建设的新的增长点。 日本史:日本史学科设立于1964 年,经历从日本史研究室到日本研究中心,再到日本研究院的巨大变化。

现在,日本研究院成为融日本史、日本经济、日本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日本学”研究机构。该研究方向的几位博士生导师,均是中国日本史研究会的副理事长,综合实力在国内是第一流的。

每年均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获得去日本大学完成学位的机会。有一点需要注意:日本史学科有要求相当高的日语要求,以为公共外语只考日语,2005虽然也招收英语考生,但相对日语考生无论在录取,还是未来的学习中都处劣势。

拉丁美洲史:拉美史也诞生于1964年,1994年成立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成为在教育部指导下协调全国拉美史研究的唯一研究机构。洪国起教授担任拉美史研究会的理事长,中心主任王晓德缴获搜担任副理事长。

不用说,拉美史的研究实力在全国也是无人能及的(当然,如果说到。

九、历史学类专业全国那些学校比较好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国际权威历史学排名:1、北京大学;2、南京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系最强的毫无疑问是北京大学,下面是其简介: 传统优良,历史辉煌:北京大学历史学科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

历经105年的风雨坎坷,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长盛不衰。1903年开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民国初年增设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史学理论与方法、专门史等课程体系。

新文化运动中在陈独秀主持下,北大史学学科体系改革,与国际接轨,得风气之先。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史学门改称史学系。

李大钊、朱希祖、马叙伦、马衡、叶瀚、陈汉章、陈翰笙、陈衡哲、冯承钧、何炳松、傅斯年、陈寅恪、李济、董作宾、孟森、钱穆、陈垣、陈受颐、顾颉刚、范文澜、冯家升、张星烺、刘崇鋐、毛子水、姚从吾、郑天挺等史学大师先后在此执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燕京等名校的史学精英汇入北大,翦伯赞、向达、张政烺、邓广铭、齐思和、杨人楩、周一良、侯仁之、王铁崖、邵循正、苏秉琦等名师云集,再创辉煌。

学科齐全,实力强劲:北大1998年获得首批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历史学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

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共有1个系直属科研实体(世界史研究院),2个藏书共达20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馆。

1个史学文献数字化实验室。本系还设有欧洲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现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关系史研究所、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全系目前承担国家、教育部、省市、自治区和学校各类项目4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20项,学校和其他项目17项。 师资一流,结构合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择优选用一流人才。

本系目前正承担教学科研工作的专职教师共有64人,其中教授33人,国内外名校博士学位者42人。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已经脱颖而出,进占学术前沿,成为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

部分老一辈史学家仍在指导研究生,承担项目,笔耕不辍。新一代史学新秀正在茁壮成长,锐意进取。

大多数学科方向都有国内外公认的学术带头人(详见导师介绍)。本系特聘长江学者有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王希教授,兼职教授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金冲及先生、国家博物馆朱凤瀚先生、故宫博物院朱诚如先生等。

人才培养,质量至上:本系一直追求高水准的教学质量,严格控制招生数量。在研究生培养中率先实行了博士论文匿名评审和导师在答辩中回避评议的制度。

1999年以来在历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获得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在教学网络化、课件多媒体化、资料数字化等方面力争走在前列。

中国史课程与教材八十年代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配上多媒体课件后又获国家精品课程奖。主干课程多已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挂上网站,30%的课程开设了网上讨论和提交作业功能。

潜心研究,精品创新:本系学风是潜心治学,不追风逐浪;努力创新,贵精不贵多。据初步统计,2001—2004年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3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5篇,《历史研究》32篇),出版专著、论集、教材、译著等共86部,承担着国家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54项。

在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等研究领域中保持着传统优势,成果丰硕,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一些专门史如中外关系史、政治制度史、北方民族史、环境史等陆续取得新突破,形成新方向。

继史学理论大师翦伯赞之后,罗荣渠先生批判性地吸收中外史学理论新成果,创立了有世界视野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史学理论新体系。他的后继者们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将现代化与发展理论与史学研究相结合,成果迭出。

走向世界,强强合作:本学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与国际化,拓展海内外学术合作交流,先后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荷兰、韩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十几所一流高校的相关系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平均每年在校留学生和国外各类进修生40多人。

根据交流协议每年派赴海外深造或讲学的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20多人。积极进行国内外的合作研究、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

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法国史教授Colin Lucas为本系荣誉博士。担任本系客座教授的海内外一流学者有: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柯伟林教授(William C. Kirby)、政府学系前主任马若德教授(Roderick MacFarquhar)、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叶文心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