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爱国人物故事600字作文 600字的历史故事
600字的历史故事
1.历史小故事600字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
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
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
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
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下其手”了。
2.字数不少于600字的小历史故事
md的一双旧拖鞋 1964年6月md轻装简从回湖南,住在了长沙湖南省委九所3号楼,在主席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有一双拖鞋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双鞋面鞋底均为深棕色的牛皮拖鞋,鞋边缝线多次脱断,鞋面开口破损,看上去穿着行走已极不方便。
md到长沙后,工作人员周福明就拿着这双有些破损的拖鞋交给肖根如要他拿去补一补。当时肖根如见拖鞋太破旧了,便建议主席换双新鞋,md看了看鞋子还是摇了摇头说:“鞋暂不换,但请你帮我拿去给鞋匠补补。”
肖根如只好遵命,当天上午拿着拖鞋来到省委大门的门口,看见有两个补鞋的老师傅,便径直走过去讲:“老师傅请给补一下鞋子。”谁知鞋匠接过拖鞋一看,见半截鞋面已有过几次修补的痕迹,鞋底也快磨穿了,于是顺手把鞋子往旁边地上一扔,两个老鞋匠都同声说:“这样破的鞋实在不值得再补,还是买双新的吧!”当时这种情况肖根如又不好说这双鞋是md的,要保密,只好说:“两位老师傅,这双鞋子是我家老爷爷的,他老人家最喜欢这双皮拖鞋,硬是舍不得丢,还是请您帮帮忙多费些神,帮忙给补补吧!”肖根如掏出随身带来的香烟,客气地递给两个鞋匠师傅抽,再坐下来和两位鞋匠唠嗑,鞋匠前后花了35分钟的时间,终于设法把拖鞋补好了。
主席见鞋修好了,很满意。后来,1966年md回韶山时就一直穿着这双拖鞋,临走时又叫工作人员收起来,走到哪里就穿到哪里。
又有一次也是在长沙,肖根如见南方潮湿,待md休息后马上把这双旧拖鞋拿到阳台上吹吹风,晒晒太阳,待到主席快要起床时,肖根如去为他拿鞋,结果发现鞋子没有了。他很着急,赶快询问住地值勤人员,值勤人员一听二话没说飞快跑出去把拖鞋捡了回来。
原来值勤人员在巡逻时,发现了阳台上的这双鞋,心想,谁把这样破的鞋放在主席住房附近,太不雅观,于是赶快把鞋扔到垃圾堆里,哪里知道这竟是md穿的鞋。
3.历史小故事600字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下其手”了。
4.有关于革命历史故事的作文 600字左右
一 1950年6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
第二年3月,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三九一”高地是方圆几十里的制高点,工事坚固,火力严密,12道密麻麻的铁丝网,以及星罗棋布的地堡和地雷。
为了出其不意地攻击“三九一”高地,我军派500名志愿军战士利用黑夜作掩护先秘密地运动到“三九一”高地外围潜伏。夜晚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后爆炸了,燃烧着的汽油溅到邱少云身上,身上的伪装、衣服立刻烧着了。
他没有呼喊,没有流泪,只是使劲咬着嘴唇。他慢慢地将爆破筒递给了附近的战友,将冲锋枪、弹夹,还有一份入党申请书递给了附近的战友。
二 1952年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队文书罗盛教遇到4个正在滑冰的朝鲜少年。忽然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压碎了冰面,跌入8尺多深的冰窟窿里。
罗盛教立刻脱掉棉衣,毫不犹豫地跳进冰窟窿里进行抢救。他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探摸了3次才找到了崔莹。
他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头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战友赶来把崔莹救了上来。但罗盛教由于严寒,体力消耗殆尽,当他被人们救上来时,已经停止了呼吸。
时年只有21岁。 罗盛教 开放分类: 人物、烈士、舞剧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
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
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
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颗树抬到岸上搭桥用。
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
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
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
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
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
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
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
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
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罗盛教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国际主义战士。湖南省新化县人。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
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
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
几经周折,他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把崔莹顶出水面。这时一名战士赶到,遂将崔莹抢救上岸。
他却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
同年4月1日。
5.求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历史成语故事
千金一笑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
褒姒入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从来不笑。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台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狼烟四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齐兵马,向镐(hào)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却看不到一个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这下,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这样容易上当。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可气坏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
幽王对此并不在意,为睹褒姒笑脸,又多次玩此闹剧。不久,戎(róng)人发兵前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赶紧派人去点烽火,向诸侯求救。可是这一次,诸侯们还以为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就这样,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语“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颜十分难得,价值千金。
6.字数不少于600字的小历史故事
md的一双旧拖鞋
1964年6月md轻装简从回湖南,住在了长沙湖南省委九所3号楼,在主席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有一双拖鞋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双鞋面鞋底均为深棕色的牛皮拖鞋,鞋边缝线多次脱断,鞋面开口破损,看上去穿着行走已极不方便。
md到长沙后,工作人员周福明就拿着这双有些破损的拖鞋交给肖根如要他拿去补一补。当时肖根如见拖鞋太破旧了,便建议主席换双新鞋,md看了看鞋子还是摇了摇头说:“鞋暂不换,但请你帮我拿去给鞋匠补补。”肖根如只好遵命,当天上午拿着拖鞋来到省委大门的门口,看见有两个补鞋的老师傅,便径直走过去讲:“老师傅请给补一下鞋子。”谁知鞋匠接过拖鞋一看,见半截鞋面已有过几次修补的痕迹,鞋底也快磨穿了,于是顺手把鞋子往旁边地上一扔,两个老鞋匠都同声说:“这样破的鞋实在不值得再补,还是买双新的吧!”当时这种情况肖根如又不好说这双鞋是md的,要保密,只好说:“两位老师傅,这双鞋子是我家老爷爷的,他老人家最喜欢这双皮拖鞋,硬是舍不得丢,还是请您帮帮忙多费些神,帮忙给补补吧!”肖根如掏出随身带来的香烟,客气地递给两个鞋匠师傅抽,再坐下来和两位鞋匠唠嗑,鞋匠前后花了35分钟的时间,终于设法把拖鞋补好了。主席见鞋修好了,很满意。后来,1966年md回韶山时就一直穿着这双拖鞋,临走时又叫工作人员收起来,走到哪里就穿到哪里。又有一次也是在长沙,肖根如见南方潮湿,待md休息后马上把这双旧拖鞋拿到阳台上吹吹风,晒晒太阳,待到主席快要起床时,肖根如去为他拿鞋,结果发现鞋子没有了。他很着急,赶快询问住地值勤人员,值勤人员一听二话没说飞快跑出去把拖鞋捡了回来。原来值勤人员在巡逻时,发现了阳台上的这双鞋,心想,谁把这样破的鞋放在主席住房附近,太不雅观,于是赶快把鞋扔到垃圾堆里,哪里知道这竟是md穿的鞋!
7.中国古代历史人故事600字左右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
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
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
“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8.求一个历史小故事,600字左右,,要快
战国时期,秦王想独霸天下,派兵向燕国逼近,燕太子丹万分恐慌 。
流落到燕国的荆轲为了报答太子丹对自己的恩德,准备赴汤蹈火,刺杀秦王。怎样才能使秦王接见自己呢?他苦苦思索,终于想起了秦王的仇人樊於(w ū)期(j ī)。
樊於期是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避难。秦王正用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买他的头。
荆轲想,如果我将他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一起献上,秦王必定会高兴地接见我,那时就有机会行刺了 。于是荆轲前去拜访樊於期 ,把刺杀秦王的计谋告诉他。
樊将军听了,激动而愤怒地说 :"这正是我日夜盼望的事啊,今天终于机会来啦 !"说罢,拔剑自刎。荆轲将樊将军的头装入木匣封好,又将一把有毒的匕首藏在卷起的地图里,与太子丹商定了启程的日子。
出发那天,太子丹和了解内情的朋友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来到易水边送行。大家迎着刺骨的寒风,心情异常沉重。
这时,高渐离在岸边敲起竹制的乐器,荆轲和着乐声高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那慷慨激昂的歌声激荡着易水,震撼着人心,连头发梢都向上竖了起来。伫立岸边的人们禁不住掉下热泪,目送着壮士的车马渐渐远去……。
9.历史故事读后感,600字以下
1.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阅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后,我感觉到无比仇恨和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敬佩之情。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这五位壮士是 因为要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而壮烈牺牲的。 五位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新畏牺牲自己的精神,在文中,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有色,体现出了班长马宝玉的态度之坚持,决定之果断。
“紧跟”一词,也饱含了另外四位战士的决心。他们明知道那时班长马宝玉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不让敌人找到群众和连队主力。
还是全身热血沸腾紧跟着班长。 在战士们纵身跳下悬崖时,依然想到的不是自己或是自己的亲人、家人,想到的而是自己祖国,喊着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gcdzg万岁” 这种高尚的爱国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因为这是英雄的中国人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每当我想起他们抗日战争时期的辛苦艰难和奋不顾身,与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相比较,不由脸就红了。
我们生活在这和平富裕的年代,不要我们去杀敌,只要我们能努力去学习 学习五壮士的不被打倒的精神,争做祖国有用的栋梁,为国争光。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读完《狼牙山五壮士》,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gcdzg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每当回想起五壮士惊人的壮举 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却,有时甚至就放弃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 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 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 我羞愧万分,不断地责备自己.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让我们永远记住1941年秋日的这一天吧.狼牙山五壮士向我们展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 2.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gcdzg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读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我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感受。
五壮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的部队,跳崖身亡。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马宝玉、胡德林、宋学义、葛振林和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部队撤退,毅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子弹没有了,他们就拿石头砸。在敌人的主力部队到来时,班长马宝玉用尽力气将最后一枚手榴弹投出去,顿时在敌人部队中央炸开了花。
可日伪军发现了他们已经没有子弹,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等人为了不让日伪军捉活的,宁死不屈,砸碎枪后壮烈跳崖。敌众我寡,他们从不在乎,仅五人却干掉了150多个敌人。
他们永远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民族的自豪。后来,狼牙山五壮士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gcdzg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是呀,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的榜样。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太姥爷。他当时是德高望重的村长,然而,就在这时,鬼子的“大扫荡”开始了。
他们抓住我太爷爷的衣领,问道:“死老头儿,八路藏哪儿?粮食藏哪儿?”太姥爷一摇头,好像根本没有怕他们的意思。这一摇头不要紧,可激怒了小鬼子,大声呵斥道:“说!不说就毙了你!”“哼!你们甭想从我嘴里知道任何东西!我不会告诉你们的!”太爷爷的语气中带着点愤怒,说。

小鬼子气的跳起来,“活埋,活埋,我就不信他不说!”几个士兵把他拖到事先挖好的坑里,而太爷爷却始终不肯透露半点消息,任凭鬼子怎样折磨他。······土越积越多,太奶奶站在一旁看着干着急,不过她明白,太爷爷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牺牲。
这,值得······至今,我姥姥那里还留有一张发黄的证书:我太姥爷的烈士证书。 五壮士和我太姥爷一。
10.七年级下600字历史小故事
战国时期,秦王想独霸天下,派兵向燕国逼近,燕太子丹万分恐慌 。
流落到燕国的荆轲为了报答太子丹对自己的恩德,准备赴汤蹈火,刺杀秦王。怎样才能使秦王接见自己呢?他苦苦思索,终于想起了秦王的仇人樊於(w ū)期(j ī)。
樊於期是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避难。秦王正用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买他的头。
荆轲想,如果我将他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一起献上,秦王必定会高兴地接见我,那时就有机会行刺了 。于是荆轲前去拜访樊於期 ,把刺杀秦王的计谋告诉他。
樊将军听了,激动而愤怒地说 :"这正是我日夜盼望的事啊,今天终于机会来啦 !"说罢,拔剑自刎。荆轲将樊将军的头装入木匣封好,又将一把有毒的匕首藏在卷起的地图里,与太子丹商定了启程的日子。
出发那天,太子丹和了解内情的朋友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来到易水边送行。大家迎着刺骨的寒风,心情异常沉重。
这时,高渐离在岸边敲起竹制的乐器,荆轲和着乐声高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那慷慨激昂的歌声激荡着易水,震撼着人心,连头发梢都向上竖了起来。伫立岸边的人们禁不住掉下热泪,目送着壮士的车马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