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喜出望外的望字是什么意思 南巡路上喜获玄孙,乾隆喜出望外:终于实现五世同堂了

火烧 2021-11-19 00:37:51 1047
南巡路上喜获玄孙,乾隆喜出望外:终于实现五世同堂了 作者:金满楼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在其七十大寿时,其引杜甫「 ”人生七十古来稀”之句刻了一方「 ”古稀天子之宝”。同时,他又意在自满地写
喜出望外的望字是什么意思 南巡路上喜获玄孙,乾隆喜出望外:终于实现五世同堂了

南巡路上喜获玄孙,乾隆喜出望外:终于实现五世同堂了  

作者:金满楼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在其七十大寿时,其引杜甫「 ”人生七十古来稀”之句刻了一方「 ”古稀天子之宝”。同时,他又意在自满地写了一篇《古稀说》,其中即提到: 三代以下为天子而寿跻古稀者,惟汉武帝、梁高祖、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及明太祖六人; 但要说到「 ”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本朝「 ”虽非大当,可谓小康”; 更让他觉得骄傲的是,「 ”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 年轻时的乾隆(继位之初) 四年后,乾隆又作《南巡记》,其中称: 「 ”举大事者,有宜速而莫迟,有宜迟而莫速。……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一曰南巡。西师之事,所为宜速而莫迟者。……南巡之事,则所为宜迟而莫速者。” 文中,乾隆颇为自信地表示:「 ”予之举两大事,而皆幸以有成者。” 由于这次是乾隆最后一次南巡,这篇文章也算是对以往各种质疑的统一答复与辩解。从文中可以看出,乾隆对「 ”西师、南巡”二事非但未有悔意,反而视之为极大的事功。 乾隆最后一次南巡时已是七十四岁高龄,按说他不应该再度南下。但是,也正因为是最后一次,因而各地接待都极为隆重,规格远超前五次。 南行途中,乾隆兴致极高,一路欢声笑语。天颜既霁,诸随行官员和当地接待官员也自然乐得轻松。 当年闰三月初八,南巡一行到达江宁。正当乾隆于龙潭行宫休息时,从京师飞马赶来的信使带来了一个让乾隆牵挂已久的大好消息:皇曾长孙奕纯阿哥生下一子! 得此喜讯后,乾隆五世同堂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中年乾隆(西洋画师绘) 当晚,乾隆命摆宴款待随扈王公大臣、江南文武官员及安南陪臣等,以示庆贺。晚宴结束后,乾隆又写下一首七律,以记此难得的祥瑞: 飞章报喜达行轩,欢动中朝与外藩。曾以古稀数六帝,何期今复抱元孙? 百男周室非五代,三祝尧封是一言。重耋人多兹鲜遇,获兹惟益凛天恩。 也许是太激动了,乾隆这首诗的韵都未尝在意,不过其中意思倒是很明白: 六位古稀天子中,唯独他一人喜得元孙(避康熙「 ”玄烨”名讳而将「 ”玄孙”称「 ”元孙”。),实现五世同堂。 如此,他又破了一个记录,离「 ”千古一帝”又进了一步。 事后,乾隆特发恩谕:「 ”奕纯阿哥系朕之曾长孙,今又得生元孙,实为国家祥瑞,朕深为欣悦。奕纯阿哥著加恩赏戴宝石顶、双眼花翎。” 皇元孙载锡的祖父、此前被革爵的绵德也跟着沾光,其事前即被加恩晋封为固山贝子。 乾隆在谕旨中说:「 ”朕庆抱元孙,五世一堂,实为古稀盛事。自应特沛恩施,以衍奕祀云初之庆。” 南巡回京后,乾隆还亲幸绵德府第,「 ”视皇元孙载锡。” 按:绵德系乾隆皇长孙,三十七年因事降郡王,四十一年又因与礼部郎中秦雄褒私下往来、馈遗书画而被革爵,改由其弟绵恩承袭郡王。载锡出生前,乾隆即发恩谕,封绵德为固山贝子。 老年乾隆,好大喜功。 乾隆喜抱元孙,其高兴之余,又于当年谕令各省总督巡抚,查明五世同堂之家,以加恩赏。 次年正月,待各地将统计结果报上来后,乾隆下谕说: 「 ”朕仰承天眷,上年喜得五世元孙”,「 ”因令各督抚查明所属绅士庶民,有身及五代同堂者,加恩赏赉。” 「 ”今据各地造册咨送军机处,共有一百九十二人,其中郭有英、张羽、刘湘、钟君宠四人俱寿逾百岁,曾元绕膝,洵为升平人瑞。” 「 ”朕亲制诗一章,分赏四家,并各御书匾额赐与,用示宠眷”,「 ”所有应赏银两、缎匹及建坊之事,著该部照例具题”,「 ”以昭锡福推恩,同登寿宇之至意”。 这倒是有些普天同庆的味道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