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西游记细思极恐的真相 從《紅樓夢》中能讀出哪些“細思極恐”的人生道理?|讀經典

火烧 2022-06-12 13:44:45 1036
從《紅樓夢》中能讀出哪些“細思極恐”的人生道理?|讀經典 87版《紅樓夢》劇照“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今天的文章仍然關於閱讀。提及經典小說,總繞不開《紅樓夢》,著名作家王蒙

從《紅樓夢》中能讀出哪些“細思極恐”的人生道理?|讀經典  

87版《紅樓夢》劇照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今天的文章仍然關於閱讀。提及經典小說,總繞不開《紅樓夢》,著名作家王蒙就曾在《啟示錄》中這樣說:讀一遍《紅樓夢》如歷一回人生,歷一回風塵變幻,得一回紅塵迷醉,又一回人生解脫。

《紅樓夢》究竟有何魅力?它背後又蘊藏著什麼樣的人生哲學?那令人唏噓的悲劇結局又讓人們產生什麼樣的人生感悟?文博喵特選取中原國學講壇精品講座《讀經典 悟人生的人生哲學》一同賞析!

■(主講人:麻天祥 武漢大學教授、博導,著名紅學研究學者)

今天,我們主要就說一說《紅樓夢》的人生哲學。

《紅樓夢》開篇大家都知道,女媧補天的那幾塊石頭,最後剩下了一塊,沒有用處,就留下在那裡。

其實這裡,更多顯現的是對它這個思想——即“誰解其中味”的“味”表現出來了。

為什麼這樣說?

先來看——“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說一下甄士隱。這個人我們難道只是把他當“甄士隱”?

有的人說講“隱去”的意思,其實我覺得的他更多的代表人是儒家、儒士。代表的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儒家的一類代表人物。

當然了除了甄士隱,還有其他的代表,一個就是賈雨村,一個就是賈政。

甄士隱代表的是儒家的那一種形象,這種形象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把它概括起來,就叫——避世

也就是說對這個花花世界看透了,然後就避世。跟著那和尚說,“解得切,解得切!"然後一起解完了,說走吧,跟著那和尚、道士就走了。

賈政不用說了,我們通常對賈政常常持有一種批評的態度,但不管怎麼說,那恰恰反映了一個儒者的特徵。

賈雨村是儒家裡面另外一種形式。

這個人應該說很有志向,長相也很不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前內帶事非”。也就是說有一種高大的志向,想當官,想治世。可是在當官治世當中他又比較貪、拍馬、逢迎這官場上的一套他什麼都會。

最終這三個儒家的代表,恰恰反映了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形象。

除去甄士隱以外,還有一僧一道。有一個人叫空空道人,實質上僧和道在這裡既分不分,換句話說在第一回裡面所揭示的“滿紙荒唐眼,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味是什麼呢?

就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三個。

一個就是“儒”。

一個就是“道”。

一個就是“釋”。

把這三者推出來,就告訴了我們,中國的文化它《紅樓夢》裡所反映出的思想,反映的人生觀念,就是儒家、道家和佛家的這樣一種觀念。

另外看“通靈寶玉”。

這一塊石頭剩餘下來它沒有用處,然後就想到紅塵世界,去享受一下它的繁華,享受一下榮華富貴,享受一下溫柔之鄉。

它想到世上去逛一逛。要來到這個世上,和尚、道士就告訴說這個世上的繁華終不足齒,它也不會永久。

就轉了一圈,實際上就回去了。一開始就把這個意思給解釋出來了。

再一個“太虛幻境”

看這名字,又虛又幻。也就是說它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是不足為齒。

當然我們現實世界肯定是現實、真實的,但在某種理論來看,它就是虛幻、不真的。

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個問題,《紅樓夢》裡一開始就解釋出來了,這個“味”就在這些荒唐的話裡面所隱藏著,“味”就是儒、道、釋的思想。

我們說人生的時候無非就是這幾個問題:一個是生命;(即我們的生命是什麼?)第二個就是生活;第三個就是生死;第四是人性。

這些都是大問題,生死,當一個人一生下來後,面對著最大的悖論就是死亡。

你如何對待死亡?這是個最關鍵的問題。

所謂的人生觀,不僅有生命的觀念,生活的觀念和生存的觀念。

它更重要的還要有生死的觀念。

你如何面對死亡?中國的儒家強調的就是魚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那你怎麼辦呢?我就舍魚而取熊掌。身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我們只有捨身取義。

這就是一種生死觀。

這種觀念是我們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說到這,其實還有最後一個就是人性的問題。

人性,到底“性”是善?還是惡?

有人說是善的,有人說是惡,也有人說是無善無惡。從古到今,大家一直在談著人生、談生命、談生活、談哲學、談生存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但都談多少?有多少心得?沒有多少心得。

人性的問題無非就是善惡,加上無善無惡。能變出多少花樣?其實變不出來多少花樣。

但是我們卻常談常新。

因為人性問題雖然是行而上的,它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要接觸到。而《紅樓夢》裡就是談這些問題,它也是一個常談常新的問題。

它之所以能夠長久不衰,引人注意,而且經過了這麼多年,人們還是不斷的在研究,不斷的深入人心,那說明什麼問題?

都是相通的,講的無非是人性的善和惡。

其實在《紅樓夢》裡,我把它的人性問題歸結了,就是人身上具有的人性和神性,人們不斷在人性和神性之間的徘徊。

它真實的揭示了在整個人生的現實社會當中,人的人性本質,人性的所指向,以及生存的意義和生存的價值。

除儒家的一些觀念,《紅樓夢》受佛教什麼影響?

最重要的佛教哲學,就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

實際上《紅樓夢》裡面受到很多佛教思想的影響,如苦、空、幻、中等。

西游记细思极恐的真相 從《紅樓夢》中能讀出哪些“細思極恐”的人生道理?|讀經典

說到苦,要說的就是四法印。我們知道三法印叫“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諸法無我,法就是存在,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沒有一個主宰,剛才我說了因為是緣生了所以它該沒有主宰。

諸行無常,就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在變化,不停的變化當中。比方說我們同時不可能跨過同一條河流,古代有個公式:飛鳥飛矢不動,飛得矢不動。就像我們人一樣到底是生還是死,我們在不斷的生生死死當中,我們的細胞不斷的滅,不斷的再生,生生死死新陳代謝,取而不完。

所以說這叫諸行無常。

再一個就是涅盤寂靜,最高境界就是達到涅盤的境界。但我想說的不是這個,人生皆苦,這是第四個法印,人生就是苦了。

人為什麼會苦呢?

因為它認識不到事物都是虛幻的。只是把事物虛幻的假象都執著為真實,正因為你執著,所以得到不到,因此就苦。

所以人一生下來,你看小孩子一生下來,哇哇亂“哭”,他覺得苦,他不可能一生下來大笑。所以說《紅樓夢》裡就吸取了佛教的思想,第一是苦,第二是空,第三是幻,第四個就是追求最重要的一條,達到最高境界的的就是“中”。

我們說“中道”,儒家說的“中庸”。

中是什麼呢?實際上就是要活當下,多就是多,少就是少,你不要想那麼多。

這就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就像剛才又說到人性,《紅樓夢》裡所揭示的人性,你比方說:有人說黛玉好,有人說寶釵好,有人說探春好……

好不好?有的時候都有判斷,實質上正因為這樣恰恰表現了人們對人性的一種分析和人性的判斷。

其實,在人性問題上,中國的知識分子受道家的思想,莊子的思想影響可能更大一些。

特別強調復歸嬰兒,為什麼呢?因為嬰兒是最單純,是一片白紙,是最至善,所以強調返璞歸真。

我們說的通靈寶玉,實質上這個玉琢磨了就不好,一定要返璞要歸真。

要“合道”,強調“無為”,強調“清淨”,要強調柔弱,不是強大,返歸本性就是“道”,要忘世,要重生。

道家特別親“反”的東西,和我們通常人想的不一樣。

你比方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不要有聖,不要有智,他所謂聖人出有大為。法律制章出了,盜賊也多了,你法律越多盜賊越多。科學技術進化了,小偷的科學技術也進化了,偷你東西反正也很方便,它都在進化。

所以道家強調的這返歸原始,人們都回到最璞真、最純樸的那個年代,回到三代以前的那種自然狀態。

強調“去甚,去奢,去泰”。

這就是道家的一個思想,實際上強調的就是逍遙、自在、自然、齊物

佛教的思想剛才我們已經說了,實際上追求的人性“覺悟”之性。

就是信服“眾生不二”,實際上跟莊子的思想差不多是“齊物”,即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一樣的,你不要有分別。

這在《紅樓夢》裡面很清楚強調無分別,追求的無分別,無差別的境界是一樣。強調緣起性空,就是剛才我們說的,人生皆苦,如夢如幻。

實質上對人性的分析,在第二回裡,就是賈雨村有一篇談話,能夠把這一個問題談的很透徹叫:“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冷子興說到寶玉出生,一生下來就吞了一塊玉,在家裡面抓週,生下來要抓一個東西,他一抓就抓了胭脂,就是女孩子用的東西,所以說這是色鬼。

賈雨村說不對,不能有這種說法。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色鬼,如果是對讀書不識事,不能格物致知,不能悟道參玄,那你根本認不清它是個什麼問題,其實這裡面有一個道理,就是成則公侯,敗則賊的意思。

然後他就講了一大番的道理,這番道理其實缺乏邏輯性,我們不必信以為真,它只是從他自己的上面講的,它不是搞哲學的。

一般儒家的一個儒生,他說什麼?

他會說天地生人,除去那大仁大惡以外,要麼就是特別好,要麼就是特別壞,這種大仁大惡外,其餘人都差不了多少。

這就是剛才我說的,有人性,有神性,人性和神性不但的在徘徊,不斷的在選擇,就是說餘者無大異。

大仁是應運而生,稟天地的正氣,世治。大仁生出來是稟著天地的正氣,世間就變的繁華、昌榮、和諧的社會。

大惡就是應劫而生,所以稟天地邪氣,在這個社會它就世亂。只要大惡那肯定是世亂,大仁生下來世就治了。

除去這大仁大惡以外還餘了一些正氣,這個正氣就整個國家、整個社會就很繁華,這就是正氣在孕育著。

但是還餘下來點邪氣都藏在山窪裡面,隱藏起來,邪氣一旦遺漏出來和正氣相結合以後它就會發生碰撞,就會能夠生成另外一種人。

這種人,上不能為仁人君子,不成好人,不成大善。下也不能成大惡,也不能成壞人。

那他成的什麼呢?

他們的聰明靈秀之氣在千千萬萬人之上,他們很聰明,他們很靈秀,比一般人都高,他們的乖僻邪謬之間千萬人之下。

實質上他有他自己的獨特特點,這種人只要一旦生下來,他一定不是會販夫走卒,生下來不是那街上的要飯的,也不是抗活的,下死力的,他應該是什麼人?

也就是說這些所餘的正氣和邪氣一旦結合就會生成人,一旦結合生在公候富貴之家那就是情痴情種;生在詩書清貧之族,那他就是逸士高人;如果生在薄祚寒門那他就是奇優,名娼。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也在經反思這個問題。

在這個歷史上,我有時候開玩笑的說,中國的歷史寫著寫著就寫成了娼妓似的,什麼褒姒、妲己、賽金花什麼的,而且都很有名,而且這些人還佔有了很多的社會資源。

你看現在也是這樣,很多人佔有這樣的社會資源,這是個問題。

那麼,《青埂峰偈》說:“無材可去補蒼天”,就是這樣。他就是情痴情種,算不上逸士高人、奇憂名娼。

所以說,“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後來,空空道人就拿了這個東西然後就做了《石頭記》最後改名《情僧錄》,這就是我們說的《紅樓夢》。

更重要的是“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他自動要求我要到繁華世界走上一遭,那一僧一道就帶他去了,實際上帶他去,是對社會的反思,對整個人生的一種反思。

- The End -

(未完待續,本文節選自麻天祥老師講座)

版權宣告:

⊙本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博河南(微信ID:zhongyuanguoxue2014)。

⊙本文僅代表主講人觀點,不代表文博河南立場。

【文博河南】文博+文學+文史,一起品味傳統文化的魅力!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