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备是汉朝的第几位皇帝 三国时代蜀汉的一步是多少还有汉朝时一步又是多少

火烧 2022-05-07 18:10:11 1052
三国时代蜀汉的一步是多少还有汉朝时一步又是多少 引文:据《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秦汉以六尺为步。”周朝盛行八卦之说,“八卦”象征天、地、日、月、风、雷、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八

三国时代蜀汉的一步是多少还有汉朝时一步又是多少  

引文:

据《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秦汉以六尺为步。”周朝盛行八卦之说,“八卦”象征天、地、日、月、风、雷、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八个方位,最初是用来记事的符号,后来逐渐神秘化,并以八为吉祥数,以至于在制定长度标准时,也以八尺为一步(此之前以五尺为一步)。

既然“周朝以八尺为步,秦汉以六尺为步”,那一尺究竟为几何?各朝代尺的标准如何?

“步”作为古代的长度单位,历代一步之尺数不一。

《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和《周髀算经》中的长度单位,根据中国古代“步尺法”的关系:1步=6尺,1里=180丈=1800尺=300步。

“市制”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华民国政府为了全面改用公制,而将中国传统的度量衡改造而成的过渡制度。

市制在1929年完成标准化并能够与公制换算。

1步=5尺。

《孙子算经》曰:“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氂(厘),十氂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为一引,五十引为一端,四十尺为一匹,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三百步为一里。”

过去丈量土地用步,“步”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古代的“步”非现代的步。

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思是:不一步一步走,没法到达千里以外的地方。

这里的“跬步”就是半步,跬步就是跨一脚、跨一步。

周代至汉代六尺为一步。

《孙子算经》里有记载:长度单位:1丈=10尺,1尺=10寸,1步=6尺,1里=300步=1800尺,240平方步为一亩,当时1尺= 23.1 cm。

到了唐代,尺有大小两种,大尺是社会上采用的,小尺是宗庙礼仪、星历等用的特殊用尺,1步=5尺。

后来逐步演变为1步=5尺,1里=300步=1500尺。

1929年《度量衡法》规定,长度单位:1 里=150丈,1丈= 10尺,1步= 5尺;面积单位:1顷= 100亩,1亩= 10分= 60平方丈,基本换算:1公顷=10000平方米=15亩。

一亩折合666.67平方米。

直到解放前,丈量土地时还是用“步规”,这种“规”,在山东民间有的地方叫“叉尺”,有的地方叫“五尺杆子”。

刘备是汉朝的第几位皇帝 三国时代蜀汉的一步是多少还有汉朝时一步又是多少

它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为五尺,也就是一“步”。

使用的时候两脚轮流着地,转动起来很快。

叉尺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民间有谚语云:“长16(叉尺),宽15(叉尺),不多不少正一亩”,这是因为一亩等于二百四十平方步的缘故。

现在:1亩=60平方丈,1平方丈=100平方尺,所以,1亩=6000平方尺。

又因为1平方米=9平方尺,所以,1亩=6000/9=2000/3平方米,也就是:1亩等于666又2/3平方米。

所以汉时的一步这里有明确表示,但汉以后三国时代到唐朝之前没有过多文献作为参考计量“步”,说明这段时期还是比较混乱的,不过通过魏蜀吴三国出土的尺也是各有不同长度的现象可以得出此刻的计量单位产生了新的变化,可能是建立新的国家所以改变了一些计量单位以作本国标准,这也是合乎政治需要的,代表改朝换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