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打仗耗费粮食 士兵平时也吃饭,为什么偏偏打仗了粮食总不够?

火烧 2023-03-28 12:30:16 1052
士兵平时也吃饭,为什么偏偏打仗了粮食总不够?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的。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一打仗粮食就不够吃,士兵又不是只有打仗期

士兵平时也吃饭,为什么偏偏打仗了粮食总不够?  

为什么打仗耗费粮食 士兵平时也吃饭,为什么偏偏打仗了粮食总不够?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的。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一打仗粮食就不够吃,士兵又不是只有打仗期间才吃饭,为什么一打仗,国家的粮食就不够了呢?你看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几次不是因为粮草而撤退的?难道战争期间吃的变多了? 打仗了累,吃得多? 我问过很多人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认为战争时期单兵消耗的粮食变多了,基数一大,粮食消耗就跟不上了。但其实这个观点只要动动脑子就知道站不住。古代职业士兵平时的训练也是刻苦的,运动量也不小,不存在战争期间消耗增加的情况。再说了,打仗还要死人呢,死了人吃饭的人就变少了,抵充战争期间运动量增加的消耗绰绰有余,怎么算问题都不会出在这里啊,到底是谁多吃了粮? 战争消耗的粮草去哪了? 民夫!是的,就是民夫。中国很早就采用常备军制度,往往是出现了伤亡后补充,不会因为战争的发起突然急剧增加士兵人数,增加粮草消耗。但战争的发生往往也伴随着民夫的征集,这些民夫主要从事粮草的运输。千万不要小看运输这件小事,这可是一件极其费粮的事。《孙子兵法》上就有记载,保障一支十万人军队的粮草可能就需要征调数十万民夫,再加上畜牲什么的,消耗的粮草较和平时期立马翻好几倍。 如果路途遥远,那就更加了。汉朝的边境战争,运输到前线给军队的粮食只占到实际粮食消耗的二十分之一。运输队押送着20单位的粮草出发,民夫和护送人员在路上可能就已经吃了一半,吃了10单位了。到了目的地以后,只能卸下1单位的粮草给军队,因为运输队还得往回走,虽然空车稍微轻松点,但运输都以牛、驴为主,速度快不了,所以还得留个9单位的粮用在回程上。 如此巨大的消耗,打个短期战争一般国家还能抗住。征调的民夫平时可是生产力,现在变成了消耗者,时间一久,「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你们看「 ”千古一帝”汉武帝,爷爷父亲两代「 ”文景之治”的高度繁荣给他积攒下了极其殷实的家底,国库钱都装不下花不完,串钱的绳子都放烂了,但还是扛不住战争的消耗,几年就把国库挥霍一空,逼得自己的子民卖儿卖女,晚年还给自己下「 ”罪己诏”,质疑自己的功业。 游牧民族的优势 提到战争消耗就不得不提一提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在这方面的优势实在是太巨大了,在冷兵器时代凭百万人口对抗千万人口的农业国也能不落下风,因为他们的战争成本太低了。 刚刚上面就提到了,战争对中原农业国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打赢了也没多少好处,是一个纯消耗的事,但北方游牧恰恰相反,战争对他们来说是这个纯收益的事,打赢就能抢,抢到的都是赚的。最关键的是他们没有粮草运输的难题。 饮食习惯上,他们吃牛羊肉,把肉风干后,往往每个人带上一包肉干,只要有水就能吃上十天半个月。而且,人家吃什么,吃牛羊,牛羊自己有脚啊,有几个人赶着走就好了,赶着赶着生几个宝宝,数量可能还增长起来。成吉思汗天下无敌打到欧洲,但你摊开地图就能发现,人家是「 ”逐水草而战”,顺着差不多纬度的草原一路打过去的,基本不存在粮草难题。不过这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很少打到长江以南的原因。 关注我,带你领略更有意思的历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