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有我 曾经不足600人的小村庄,只因修建了一条路,成为发达省会城市

曾经不足600人的小村庄,只因修建了一条路,成为发达省会城市
导读: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就体现了交通对于一个地方的重要性。在古代,凡是繁华的大都市,无一不是四通八达,陆路和水路都比较发达,如曾经的洛阳、开封等城市。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极大的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运河两岸的城市很快就发展起来。
到了近代,开始出现了铁路,与之前的交通方式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北方有一座城市,在一百年前,它仅仅是一个不足600人的小村庄,落后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就因为修建了一条铁路,其交通地位的迅速提高,商业也随之兴起,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省会城市,它就是石家庄。
据明史记载,石家庄村创于明朝初年,原本只是正定卫的军屯和官庄,也算不上一个正式的村庄。清朝康熙年间,下令废除了卫所军屯制,从此石家庄就成为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庄。十九世纪末,石家庄的这个村子,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到600,绝对算是“弹丸之村”。
公元1902年的时候,当时的京汉铁路从这里经过,并在此设置了一个站点,本来打算将它命名为“石家庄站”,但由于它名气太小,就以不远处的振头镇命名,这个站点就成为“振头站”。后来,清政府又修建一条从正定到太原的铁路,正好也经过石家庄,它就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处。
从1907年正太铁路正式通车后,石家庄就成为物资集散、商品流通的重要地方,聚集了很多商人、手工业者,人口也增加了数倍,名气也越来越大。十几年后,石家庄就从当年默默无闻的小村子,成为与获鹿县城、正定县城规模相当的新兴城镇,商业更加的繁荣。
建国初期,石家庄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城市,但省会一直在保定,直到1968年,河北省会迁至石家庄市。现如今,石家庄总面积近160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200万,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繁荣程度在省内也是首屈一指。从曾经几百人的小村子,仅用了不过一百年的时间,就一跃成为繁华的省会城市,除了石家庄,估计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