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酥醪景区 罗浮山历史与展望
罗浮山历史与展望
1.罗浮山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陆贾奉使南越,说服赵佗去帝号,称臣奉贡。
陆贾回朝复命后撰《南越行纪》,称“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见清四库书《唐书·经籍志》中嵇含《南方草木状》及屈大均《广东新语》)。
这是罗浮山为中原人士所知之始。至于《山志》所引《神仙传》谓秦时“安期常游罗浮”,“安期授阴长生”等,为方士所言,不可信。
最早开辟罗浮而有实物遗迹者为汉代朱灵芝(青精先生,祖籍大宛)。他在朱明洞建一庵(朱子庵)一坛(朱真人朝斗坛),且服食山中人至今犹存的“青精饭”。
331年(晋成帝咸和六年)葛洪到罗浮山,先后在山中建了东、西、南、北4庵。葛洪及其妻针灸名医鲍姑炼丹、传道、行医。
葛洪著述宏富,阐扬道教理论,为道教南宗灵宝派之祖。357年(东晋升平元年)佛教徒单道开进入罗浮山面壁。
502 年(梁天监元年)天竺僧智药入罗浮山,是为印度僧人进入罗浮之始。535~545年(梁大同中),头陀僧景泰禅师结茅庵于小石楼峰下,广州刺史萧誉常与他往来,因而改建茅庵为南楼寺,这是罗浮山兴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
道教和佛教同在罗浮山兴旺发达,这在全国名山中并不多见。博罗县委和人民政府着力营建罗浮山为宗教旅游胜地,是适宜的。
罗浮山除道、佛两教外,儒学也很发达。葛洪本人原来就是儒家。
罗浮山中,在南宋时即有官立的豫章书院、静观书院(均在黄龙洞)和私人设立的张(宋卿)留(正)书院。其后有不少私人讲学读书的精舍、书堂,如郑公书堂(在幽居洞)、弼唐精舍(庞子讲堂,在黄龙洞)、甘泉精舍(一在幽居洞、一在青霞谷)、冼子读书台(在青霞谷)等。
还有专祀儒学大师的四贤祠(南汉天华宫故址,祀周廉溪、罗豫章、李延平、陈白沙)。儒学也是罗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罗浮山有瑰丽的山川胜景,有优美的神话传说,有道教称许的天下第七洞天朱明洞(全称朱明曜真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泉源洞。自陆贾之后,罗浮山即成为国内骚人墨客、高官名士所向往和览胜之地。
其中未游罗浮而慕名赋诗的如南朝宋代阴铿(子坚)《罗浮》,同时期的谢灵运《罗浮山赋》和徐陵《奉和山池》等。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刘禹锡、李贺,虽未至罗浮而赋诗咏罗浮,其他人如杨衡、张又新、施肩吾、李群玉、吕洞宾、曹唐、黄滔、许浑等均有言志或赠别等有关罗浮山的诗篇,见于《全唐诗》的还有奉旨往罗浮采药的司马退之《洗心》诗以及曹松、陈陶、祖无择等的诗作。
唐代以后,水运逐渐发达,岭南与中原交通频繁,省内外人士来游罗浮者络绎于途,留下吟咏较著名的有宋代的陈偁、林俯、古成之、卢大年、苏轼、苏辙、祝枝山、汤显祖、杨万里、郑玠、留元崇、王胄等。元代有赵孟杰、甘虚亭。
明代有王佐、孙蕡、黄哲、陈琏、李亨、李顒、张铎、陈献章、湛若水、王守仁、张度、习韶、刘存业、林光、经彦采、涂相、李云龙、屈大均、陈恭尹、袁崇焕等多人。清代有梁佩兰、潘耒、赵执信、王煐、徐杞、顾嗣立、王炳、张九钺、江逢辰、丘逢甲、康有为、吴道熔、潘飞声等。
民国时期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何香凝、陈济棠、蒋介石、林森、抗日名将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等均曾游览罗浮山。新中国成立后,ze总理曾亲到罗浮山,对罗浮山建设作具体指示,批准用20两金箔包装冲虚观的三清神像。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广州部队请示,周总理明确指示保护好冲虚古观,使这座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保存下来。此外,新中国10大元帅中的yj、陈毅等7位元帅均曾游览罗浮山,为名山生色不少。
2.罗浮山历史传说
罗浮历代“九观”: 冲虚观--始建于东晋成和五年(330年)当时名“都虚”。
历代香火鼎盛,游客如云。观旁有葛洪炼丹炉。
宋代宋哲赵照下诏赐额。 黄龙观--始建于南汉前原金沙洞后改为黄龙观,间,为葛仙西庵故址。
传有南汉王刘岩“飞龙在天”的梦景。 酥醪观--始建于晋代,为葛仙北庵旧址,有“安期神女会玄丘”的传说。
明未失修,清代几经兴废修复,历年居诸屡易,尘劫又生。 九天观--始建于南汉,此处为泉源福地,读书人多在此攻读,官至尚书,宋神宗赵顼曾为明福观门匾额。
白鹤观--始建于晋前,为葛仙东庵旧址。现存有宋时摩崖石刻。
长春观--始建于唐前,原为“孤青观”,唐时改为“长春观”,宋代又改为孤青观。 茶山观--始建于清乾隆末年,为供奉赤松大仙黄野人而建。
何仙观观--始建于宋代,奉祀何仙姑而建。 丛林观--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为响应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寺观合并为一”而建。
罗浮历代“十八寺”: 南楼寺、延祥寺、华首寺、明月寺、延庆寺、龙华寺、宝积寺、资福寺、香积寺、大慈寺、华岩寺、花手寺、东林寺、护圆寺、法云寺、太平寺、拨云寺、佛迹寺。
3.赞美罗浮山语句
1、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宋·黄庭坚·《南歌子》)
2、罗浮山下蘼芜烟(元·王冕·《梅花 其一》)
3、罗浮山下雪三尺(元·王冕·《素梅 十五》)
4、罗浮山下梅花村(宋·苏轼·《再用前韵》)
5、罗浮山下雪来未(宋·文天祥·《至温州》)
6、罗浮山忽来(宋·仇远·《五更》)
7、数要罗浮山下月(宋·张道洽·《梅花七律》)
8、罗浮山远云水隔(元·王冕·《题墨梅送宋太守之山东运使》)
9、前望罗浮山(宋·白玉蟾·《明发石壁庵》)
10、罗浮山以南(宋·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11、罗浮山色浓泼黛(宋·杨万里·《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
12、罗浮山上月衔梅(明·韩上桂·《紫陌行》)
13、罗浮山上有心期(唐·施肩吾·《赠别王炼师往罗浮》)
14、罗浮山中春昼长(宋·白玉蟾·《青华吟》)
15、方从罗浮山(宋·陈师道·《和苏公洞庭春色》)
16、罗浮山崒嵂(宋·陈允升·《钓鱼台》)
17、千仞罗浮山(宋·五迈·《寄惠州陈史君真卿》)
18、罗浮山头老松树(宋·郑玠·《白云庵》)
19、初来罗浮山(宋·留元崇·《中阁禅院》)
20、罗浮山峨南海岸(宋·曾丰·《赋马漕桂岩》)
4.罗浮山的文化遗存
有关罗浮山的文献典籍十分丰富,仅山志类的,明代有永乐年间东莞陈琏《罗浮山志》及明成化年间罗彦通等根据此书所撰的《罗浮志补》,增城湛若水《罗浮志》,顺德梁亿《罗浮山志》,从化黎民表《罗浮山志》;清代有康熙间上元江宁县(今江苏省南京市郊)陶敬《罗浮山志》,等多篇。既可与山志互为经纬,且为名山添姿增彩。
俚语有云:“罗浮,罗浮,满山石头。”正因为如此,罗浮山的摩崖石刻遍山皆有,旧志载有2000多处,然因风雨剥蚀,人为损坏,漫漶很多。80年代经县博物馆勘察核实,全县现存的150处摩崖石刻中,罗浮山即有136处。以景区划分,朱明洞区最多,有32处,其次为黄龙洞区29处,酥醪洞区和华首台区分别为22处和23处,其余白鹤观、九天观、宝积寺、朝元洞等景区共30处。书体有篆、隶、行、楷、草5种。其中规格最大的为白鹤洞景区篆体“罗浮”二字,旧志云丈许,实测规格150*120(厘米),落款为“淳熙已亥(1179年)郡守洛阳吴 男有书”。摩崖石刻书法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罗浮山有很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仅《罗浮传说》一书,即收集40多篇。这些故事虽多荒诞不经之说,充斥着神佛仙道离奇遇合、轮回报应的内容,然而从另一角度来审视,则这些大多数出自民间的口头文艺,体现了人民群众憎恶假丑恶、颂扬真善美的审美观点,使名山平添不少浪漫色彩,不必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5.广东四大名山的特点、历史传说和发展前景
丹霞山、西樵山、鼎湖山、罗浮山,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广东四大名山。
丹霞山是广东省四大名山之一,位于粤北仁化县城南九公里处,以“奇,险,美”著称,因“色如渥丹,烂若明霞”而得名。西樵山,位于广东省南海县西南方,距广州市六十八公里,是岭南的旅游胜地之。
罗浮山,是广东省四大名山之一,坐落在罗县西北,耸立在东江北岸,主峰飞云顶,海拔一千二百九十六米。鼎湖山,是岭南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它为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郊十八公里处,东距广州八十六公里。 /guangdong/mingshan4gd.。
6.罗浮山国药,是否传承千年文化
(聂特仁)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座落在具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的广东罗浮山脚下,其前身——罗浮山药业始建于1970年,至今已有四十年发展史。公司投资上亿元按GMP标准建成了产、销一体的“罗浮山药业城”,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公司位于穗深经济走廊中心,旺盛的珠三角地域,毗邻港澳,交通四通八达,环境优雅。
罗浮山国药秉承“融古今智慧,创国药名牌”的核心理念和追求“以质量为本,科技创新”的经营理念。2000年以来,公司被评定为广东省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总资产达5亿多元的著名医药企业。四十年来,罗浮山国药不断挖掘和继承古代医药精华,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研制出的产品以确切的疗效赢得了各地医生、患者的一致信赖和好评,系列颇具特色的独家品种、中药保护品种畅销国内外。公司现拥有的十一个剂型12条生产线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年生产能力达片剂130亿片、颗粒剂3000吨、硬胶囊3亿粒、小容量注射剂2亿支、茶剂800万袋、搽剂8000万瓶、滴丸3亿粒、软胶囊2亿粒、栓剂5000万粒;提取车间年加工中药材可达2万吨,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中药提取车间之一。企业销售额每年以20-30%的幅度稳步增长。
朝气蓬勃的罗浮山国药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和药材种植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制药企业。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坚信罗浮山国药将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屹立于中华药业之林。
7.罗浮山国药,传承千年
"罗浮山国药只有40多年历史,但是好像他们的几个品种的历史比较长,罗浮山百草油听说是1600多年前葛洪遗留下来的,最近又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罗浮山国药,传承千年应该讲的是产品传承了千年。 企业介绍: 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座落在具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的广东罗浮山脚下,其前身——罗浮山药业始建于1970年,至今已有四十年发展史。
公司投资上亿元按GMP标准建成了产、销一体的“罗浮山药业城”,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公司位于穗深经济走廊中心,旺盛的珠三角地域,毗邻港澳,交通四通八达,环境优雅。 罗浮山国药秉承“融古今智慧,创国药名牌”的核心理念和追求“以质量为本,科技创新”的经营理念。
2000年以来,公司被评定为广东省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总资产达5亿多元的著名医药企业。
四十年来,罗浮山国药不断挖掘和继承古代医药精华,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研制出的产品以确切的疗效赢得了各地医生、患者的一致信赖和好评,系列颇具特色的独家品种、中药保护品种畅销国内外。公司现拥有的十一个剂型12条生产线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
年生产能力达片剂130亿片、颗粒剂3000吨、硬胶囊3亿粒、小容量注射剂2亿支、茶剂800万袋、搽剂8000万瓶、滴丸3亿粒、软胶囊2亿粒、栓剂5000万粒;提取车间年加工中药材可达2万吨,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中药提取车间之一。企业销售额每年以20-30%的幅度稳步增长。
罗浮山国药现拥有150多个品种,其中进入全国医保目录的品种84个,进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的品种30个。罗浮山风湿膏药、复方风湿宁片、复方风湿宁胶囊、复方风湿宁颗粒、宫炎平片为独家医保产品。
“ 罗浮山 ”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朝气蓬勃的罗浮山国药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和药材种植于一体 的现代化高科技制药企业。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坚信罗浮山国药将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屹立于中华药业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