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简爱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名著 中国名著和世界名著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名著,成为世界名著的小说都有哪些共同原因?和共同特征?

火烧 2023-02-27 22:56:58 1108
中国名著和世界名著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名著,成为世界名著的小说都有哪些共同原因?和共同特征? 中国名著和世界名著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名著,成为世界名著的小说都有哪些共同原因?和共同特征?1.“名著”一般都拥有

中国名著和世界名著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名著,成为世界名著的小说都有哪些共同原因?和共同特征?  

简爱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名著 中国名著和世界名著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名著,成为世界名著的小说都有哪些共同原因?和共同特征?

中国名著和世界名著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名著,成为世界名著的小说都有哪些共同原因?和共同特征?

1.“名著”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它们不是只风行一二年,而是经久不变的畅销书。《飘》比起莎士比亚的剧本和《堂吉诃德》来,读者就相对地说要少得多。有人作过较切合实际的估计:三千年来,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至少拥有两千五百万读者。名著问世后未必在那个时代就成为畅销书,要有一定时间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
2.“名著”通俗易懂,不卖弄学问。它们不是专家写给专业人员看的专门性著作,无论是关於哲学或者科学,历史或者诗歌,它们所论述的是关于人类共同感兴趣的题材,而不是学究式的空谈。这些书并非为教授们所作,而是为普通人而写。要学高深的教材,必先学基础教材。“名著”所论述的都是各个专题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名著”是基础教材,所不同的是它们不是互有联络的一整套教材,也并非按难易程度和问题的技术性而编排。有一类书却应先读,以便有利于名著阅读,那就是名著的作者读过的别的“名著”。以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基础知识》和牛顿的《物理学的教学原理》为例。读欧几里德的这本书无需事先学习数学,因为该书本身便是名副其实的几何入门和基础算术入门。牛顿的书则不然,因为牛顿运用数学来解决物理问题,他的著作深受欧几里德关于比例和面积的论述的影响,若不先读欧几里德的书的话,恐怕连科学家也难以一下子读得懂。我的意思不是说科学钜著可以轻易读懂,而是说要按历史顺序读才能事半功倍。正如欧几里德能启发人读懂牛顿和伽利略的著作一样,牛顿和伽利略又能帮助人理解爱因斯坦的著作。这一观点也适用于阅读哲学著作。
3.“名著”,永不过时。为便于比较,我们把眼下流行的书称为“当代作品”,它们只流行一、二年或至多十多年。许多早期的畅销书恐怕你连书名也记不起了,也不会再有兴趣读它们。而“名著”却不会因思想运动、学说更迭、舆论分歧而过时。名著不是供学者研究而积满尘垢的遗著,而是当今世界上潜在的最强大的文明力量。人类的基本问题代代相同。读过德摩斯梯尼的演说辞和西塞罗的信件,或是培根和蒙田的散文,任何人都会发现:人们对于幸福和正义、美德和真理,甚至对于安定与变幻本身是何等的笃信不疑!人类为其目标而奋斗的道路看来是不可改变的。
4.“名著”令人百读不厌。只要你认真阅读,你决不会感到扫兴。名著一页书所包含的思想要比一整本普通书的内容还要丰富得多。它可以使你百读不厌,其中的养料汲之不尽。理解能力不同,或对事物持不同见解的人,都爱读“名著”。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和《奥德赛》。儿童可以饶有趣味地阅读,但未能领会其中能为成年人所欣赏的全部妙处和含义。
5.“名著”最富有教育意义。“名著”含有其他书籍所没有的东西,不论你是否赞同书中的观点,它们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老师。“名著”受到那些既是读者又是作者的人的广泛讨论,“名著”是许许多多书籍所论述的题材,论述“名著”的书多得不胜列举,大部分已为世人遗忘。
6.“名著”论述人生有待解决的问题。世上有一些真正奥祕的东西,那是人类知识和思维侷限性的标志。人们不仅带着疑问开始探究,也往往满腹疑团终止探究。真正有才智的人老老实实地承认未能理解的东西,认识到这一点不是显得知识浅薄,而是表明知识的渊博。读书的人都以知识不为国界所侷限而深感庆幸。我不知道如何冲破政治上民族主义的桎梏,但我确实知道我们可以怎样成为人类各方面精神的朋友,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就是靠阅读“名著”。其中小说按照篇幅长短可分为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 最早的小说雏形当始于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史》--也有人认为是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求中国名著及世界名著txt打包下载

希望楼主采纳

世界名著都有哪些?

[1] 《圣经》
它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钥匙! 作为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其最重要的主题是人。
[2] 《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经典。从对世俗的征服来看,它表现的威力比任何神蹟都大。
[3]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牛顿第一次表明人可以像上帝那样洞察世界的奥妙,这种思想在思想史上是空前的。
[4] 达尔文《物种起源》
达尔文的伟大之处,就是在于在看来不变的事物中找到变化,在看来没有联络的事物中找到关系。
[5]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梦是最一般的心理现象之一,也是各种迷信和预言的来源之一。弗洛伊德主要功绩在于理性地把梦作为一种物件来研究,并得出划时代的发现——潜意识。弗洛伊德指出,人并不是自己行为和精神的主宰,他在很大程度上受潜意识控制。
[6]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除了《圣经》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著作有这么多人阅读、学习和研究,正是《几何原本》把数学变成脱离实际的纯粹数学,并且对于近代科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7] 亚当·斯密《国富论》
用科学的方法对经济体制执行规律进行研究,斯密发现了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执行的主要矛盾——公平与效率。
[8]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两个世纪以来,马尔萨斯可以说被攻击得体无完肤。不过,即便他的每一句话、每个资料都是错的,其精神实质总是得到辉煌的证实。
[9] 卡逊《寂静的春天》
同《人口原理》一样,《寂静的春天》是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状况提出严重警告的警世之作,在它出版四十多年之后,“环境”已经成为最流行的热门词条之一。
[10]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这是一部气势磅礴的作品,同时它又是具有深刻思想的理论著作,这两者的结合造成它的非凡的影响。它是“共产主义的圣经”,真正影响了千百万人的思想和行动。
[11] 《论语》
代表中国文化的首屈一指的著作。其核心思想在于人和人之间有差别、不能平等,这也是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核心。许多古代文化消亡了,而中国文化却在变化中存续下来,这可能是孔子和他的《论语》的功劳。
[12] 孙武《孙子兵法》
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以及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著作,它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思想完全深入到现代人的思想之中。《孙子兵法》提供的“计谋”形成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年来斗争哲学的主导技术,但单纯技术观点并不能带来胜利,许多情况下还遭到失败。
[13] 拉瓦锡《化学原论》
人类面对的就是多样多彩的物质世界,化学就是关于多样性的科学,而且化学不单纯是“自然科学”,它还是人工科学。不少人低估了化学革命,也没有对拉瓦锡的功绩予以充分的肯定。
[14] 麦克斯韦《电磁通论》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是物理科学的重大突破和完美综合,而且从技术上产生出惊人结果。一方面通过电工学使整个文明社会电气化,使工业自动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通过电磁波的预言和发现,直接把人类引导到无线电世纪,而这构成了资讯与传媒社会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15] M.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与马克思相提并论。马克思侧重经济基础,而韦伯则强调意识形态,特别是宗教的作用。在一个片面强调竞争、优胜劣汰、尔虞我诈的社会中,理性的经济伦理——诚实、信任、责任、互惠是多么难以建立起来。而这就是韦伯的新教伦理学说的重要意义。
[16] J.S.穆勒《论自由》
“自由”是一个美丽的字眼,但不少人对它只是泛泛而谈,许多人批判它更是偷换概念、言不及义。穆勒的《论自由》是迄今为止论述社会自由最重要的著作,也是第一批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名著。遗憾的是,一百年后,一些中国人对此书的内容仍然茫然无知。
[17]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法律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普遍的建制之一。历史上的许多政治理想和社会大同的思想,最终只有通过法律才能落在实处。所以历代思想家对法律多有思考,但他们往往从某一角度出发,而带有一定的侷限。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的法学钜著,其核心在于法律至上和三权分立学说。这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大作用,而且对今日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8] 卢梭《社会契约论》
启蒙运动时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它与工业制度的结合是社会现代化的两个动力。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但时至今日,人们对卢梭仍有许多误解,不是认为他的思想和其他人差不多,就是认为他十分激进。仔细研究一下他的思想,会发现他有许多独创之处。
[19] 希特勒《我的奋斗》
《我的奋斗》是一个非常好的反面教材。希特勒在书中反复明确宣传他的政治理想。概括起来就是:种族主义、大日耳曼民族主义、生存空间、第三帝国的理想国。这些思想在希特勒死后并没有消失,仍然在以各种形式延续著。
[20] 麦克卢汉《理解媒体》
我们生活在资讯时代,可是很少人关注资讯的传播;我们生活在媒体的包围之中,可是没什么人注意到它的影响。麦克卢汉是最早开始关心媒体对个人、对社会的改造的人,提出“媒体即讯息”的论点。他开拓了一个无尽的前沿,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挖掘。
[21] 柏拉图《共和国》
世界哲学归根溯源只有两种,其中之一是希腊哲学。了解希腊哲学,首先要谈柏拉图。柏拉图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哲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哲学不是那种空洞言词的游戏,也不是宗教和意识形态的教条。哲学要对一般概念和理论进行发挥和论证。
[22]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
亚里士多德是许多学科的开创者。与柏拉图不同,他是学科的体系化者;后来许多哲学、科学体系的建立是以他的体系为模式来做的。《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论文的汇编。逻辑和语言一样,平时感觉不到它有多重要,而只有在思想混乱一团时才感到其必不可少。逻辑是整理思想和知识的框架,没有它,理论和科学都无从产生。
[23]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20世纪生命科学最重要的事件是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分子生物学来自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模型。而这两位科学家恰巧都受到薛定谔这本小册子的深刻影响,他们的成就,使其后五十年生物学完全改变面貌,而且还将在下一个五十年、一百年改变世界的面貌。这条路恰巧是一位连化学都不太懂的物理学家打通的。
[24] 维纳《控制论》
该书实际上预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整套新学科的产生。控制论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庞杂;20世纪晚期发展起来的一套理论,如非线性科学、浑沌理论、复杂性理论、人工生命、直接或间接的与控制论特别是维纳的思想有关。
[25] 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正如威尔逊所说,社会生物学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普遍理论,使之能够依据群体的各种引数关系以及由物种遗传结构所产生的行为在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来预见社会组织的特征。显然,这在理论上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正如达尔文一样,只要把动物同人类联络起来,终将会受到挑战。
[26]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对人的本质的洞察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从古到今,人最感兴趣的问题还是人本身,人希望认识自己;而这恰巧是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的实质。但人是复杂的,这种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文艺作品为我们提供一个最佳的场所。
[27] 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们》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作家当中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如果说,“文学是人学”,那他就是人类心灵最为深刻的探索者。或许,是人心的洞察者。俗话说“人心叵测”,这似乎有贬义,但人心的确难以用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方法来度量,而文学作品却可以弥补科学的不足。
[28] 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可以看成是19世纪初思想状况的一个百科全书,从这里勾画出未来发展的蓝图。这本百科全书的大纲就是科学分类。学科的不断分化与专门化是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只有科学分类才能告诉我们它们发展的逻辑线索和历史线索。
[29]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引论》
边沁在国内不大为人所知,但不少人对他的“功利主义”应该有所耳闻。边沁的功利主义主要问题在于他过于强调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的一致性,而且事在人为,总可以使其一致。虽然边沁的每一种理想都遭到许多反对,但是在英国本土却渐进地得到贯彻,这也许是19世纪英国得到和平发展的原因所在。
[30] 《奥义书》
世界哲学归根溯源只有两种,其中之一是印度哲学。但印度哲学过于抽象、过于脱离现实和现世,它没能繁衍出健康的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而只是停留在纯哲学的层面,更多的是塑造印度人乃至印度宗教的精神。《奥义书》是印度哲学的源泉。它首先从巫术、仪式中过渡到哲学性质的问题,并谋求其解答;它开辟了印度哲学的先河。
[31] 歌德《浮士德》
歌德用“古典的”形式创造一个崭新的,完全属于新时代的理想的人。在歌德的浮士德身上,最主要的是为求知识的无尽的探索精神,这个精神可称之为浮士德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西方的科学昌明与文化鼎盛的时代。
[32]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名著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有助于精神的提升,精神提升的关键在于人生意义的认同。唐·吉诃德和他的仆人桑丘以及书中的其他人物对每个读者来说都不陌生,一个人在他生活中,总会遇到类似的人物和情景。除了技术进步之外,你会发现现代的人性与塞万提斯描写的16世纪的人性与非人性何其相似乃尔。
[33]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资本主义必将灭亡,20世纪没能灭亡恐怕得归功于凯恩斯,是他拯救了资本主义免遭灭顶之灾。战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也是他奠定的。
[34] 凡勃仑《有闲阶级论》
阶级的划分除了马克思的经典定义之外,一般使用比较随便,但划分的依据不外乎政治、经济与身份地位。但凡勃仑是一位另类的思想家,他把人按“闲暇”来分类,分成有闲阶级和无闲阶级。由于有闲阶级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有必要对有闲阶级的地位和存在价值做一番探讨。
[35] 福柯《词与物》
很难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实在要说,那就是“学科分类与演化的科学框架”。在学科肆意氾滥的今天,科学的分类实属当务之急。
[36] 罗尔斯《正义论》
罗尔斯的《正义论》于1971年出版。其中讨论的主题没有一样是新的,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问题,但是,他却是在新的环境之下来考虑的。换句话说,这本书标志著道德哲学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
[37] 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
“人是什么?”——人们对哲学本来应该解决的最根本问题一直没有给出像样的答案。卡西尔解决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与众不同,那就是“人是符号的动物”。这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由于所有的文化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人有形成概念的能力之上,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发明和使用人工记号和符号。卡西尔认为这些“符号形式”正是哲学所应该集中研究的物件。
[38]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
语言是21世纪最主要的研究物件之一。人的一生都在用语言同人打交道,也通过语言进行思考;但是围绕语言有许多老大难问题至今不能理解。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引起一场语言学上的乔姆斯基革命;这是一场对整个语言理论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语言学界激起强烈反响,而且影响到许多周边领域,涉及许多基本问题。
[39] 冯·诺伊曼,摩根斯坦《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冯·诺伊曼的工作从方法上标志着数理经济学的新时代。他的方法证明,现代数学的公理思想,抽象的概念对于实际问题一样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他的哲学观点预示著未来数学家的工作——数学家可以在极其广泛的领域中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无论是对策论还是与经济学的结合已经取得而且必将取得重大进展。
[40] 微耳和《细胞病理学》
现在的西医被称为“科学的”,归根结底,有赖于把疾病的原因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而这正好是德国医学家微耳和的主要贡献。他是细胞病理学的缔造者。1858年他发表了《细胞病理学》,其中完整地阐述细胞学说,并声称“所有细胞来自细胞”。
[41] 汤因比《历史研究》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有识之士总要考虑当前与过去的关联,将来的发展趋势等等;而这就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建立一种历史哲学或历史观。而史论就是为这些人打造航海罗盘的。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在众多的史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包含大量的理论概括及创新。
[42]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
到了20世纪,史学界出现一次大的革命,那就是“年鉴学派”的兴起。年鉴学派反对把历史侷限于政治史范围之内,主张研究历史的全貌。布罗代尔就是年鉴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由于他的工作,年鉴学派在二战后占主流地位,其影响也从法国扩大到全球。
[43] 罗素《自由与组织》
在18世纪末,可以说所有国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却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了如今如此惊人的差距。过去的历史哲学也许能指明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但无法预测历史发展的速度。而19~20世纪与以往历史的不同之处正好在于速度的变化。罗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指出引向这种变化的因素。
[44]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在整个历史长河中,20世纪究竟是继往开来走向进步走向辉煌的时代,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一个小插曲,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作为一个极端的时代,肯定会遗留下相当多的后遗症,值得我们反思。
[45]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在21世纪,各种文明的命运是我们首先要关心的问题。本书就是在历史转折关头反思的结果。亨廷顿害怕伊斯兰文明与儒教文明联手打败基督教文明,但是前两者是不可能结合的,这点上他的判断显然有误。然而文明的冲突是否能造成新一轮的“西方的没落”,却不是没有可能。
[46] 加缪《鼠疫》
从古到今,人类不断面对各种灾难,但他们很少能够对灾难有所准备。这本讲人类如何面对灾难的书创作于希特勒时代,许多人感到无望。在这关键时刻,加缪看到面对灾难的惟一正确态度,就是不要听从命运的摆布,也不要听从权威与利益集团的煽动。
[47] 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这是一本“禁书”,也许是最著名的、名副其实的禁书。尽管它因“性”被禁,却并不等于说它的题材只是性。在书中,劳伦斯不仅要求一个人真正“性”的解放,更要求从工业文明、传统文化以及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解放的人”。这些才是劳伦斯思想的深义。
[48]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9世纪两位大思想家对20世纪有着持续的影响:一位是马克思,一位是尼采。这本书是尼采著作的顶峰。它包括尼采过去的一切思想,这些思想用两个新的概念,即超人和永远轮回来加以贯穿。
[49]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
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是科学哲学的一次革命。波普尔说:“经验科学就是理论体系,我们可以把认识逻辑称做理论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就是普遍的命题。”按照他的学说,科学理论“不是由观察开始,而是由问题开始”。波普尔的整个科学理论的出发点是划界问题,也就是找出一个判据来区别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
[50]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人们对未来有所企盼,但同时又对未来充满恐惧;在一个变化剧烈的世界中有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人们希望驾驭它。到20世纪后半,未来学应运而生。对未来学家的评价首先在于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或仅仅处于萌芽状态的东西能否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托夫勒做到了这点。他的这本书在1980年出版,而20世纪后二十年正是按照这个蓝图来实现的。
[51] 波伏瓦《第二性》
女性占人类的一半,但研究与思考女性问题的著作却少得可怜;英译本《第二性》1953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尽管时隔半个多世纪,女性主义和谈论女性的书出版无数,但是没有一本书像这本书一样,使人感受到如此浓郁的学者气息。
[52] 纪德《伪币制造者》
在大众文化如此昌盛的今天,纪德的书不会出现在休闲读者之中。但是,文化也是两极分化的,在高雅文化发展而且存在发展土壤的地方,纪德不会消失,相反,会维持着他那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作品很观念化。在本书中,他试图成为真的人,但什么是真的?
[53] 萨义德《知识分子的代表》
尽管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著作难以产生,但我们还是选择了萨义德的这本书。因为我们也许可以从思想自由和知识分子看到文明的未来。在书中,萨义德提出的问题令人深思,1987年贾可比的《最后的知识分子》出版,以后是否还有知识分子?
[54] 莫诺《偶然与必然》
生命科学存在着许多谜!至今我们还对生物体的精巧别致莫名其妙,我们还不知人是不是一台机器,也不知生物进化是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也不知道生死界究竟在何处?而这本书阐述就是法国生物学家莫诺对生物进化的哲学思考。
[55] 萧伯纳《人与超人》
萧伯纳是仅次于莎士比亚的英国(爱尔兰)剧作家,在世界戏剧史上大致也处于同等地位。他的大部分剧本可以称之为“思想剧”,而其中顶尖之作可以说是《人与超人》,该剧真正表现了萧伯纳自己特有的哲学——生命力哲学。
[56] 西蒙《人工物的科学》
近二百年实验科学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一个人工的世界;而制造人工物就是发明、仿造、改进、组合直至本书所说的设计。尽管现在设计科学已成为一个专业领域,但未来需要的恰巧是西蒙这样的博家而不是狭窄领域的专家。只有他们才能设计出未来人工物的世界。
[57] 泰勒《原始文化》
“文化”一词在媒体上的运用真是氾滥成灾,可是没什么人对它哪怕有最粗略的界定;是泰勒给他的研究物件“文化”以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他的《原始文化》被公认为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表面上看,它是纯学理的研究;然而,自然语言与原始思维对于21世纪人工智慧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58] 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
数学在近代科学产生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许多人也知道,也说,但并不理解。其实,欧洲人领先也就三百年,可为什么老跟不上呢?中国怎么拿个诺贝尔这么困难?这可以说是“新李约瑟疑难”。其实,照怀特海那样研究一下这三百年的历史,就会有八九不离十的答案。
[59]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格劳秀斯的伟大著作已经问世将近四百年了。今天战争与和平仍是世界的头号问题。格劳秀斯已经考虑到对于战犯、损害和战费不加追究以换取有保障的和平。遗憾的是,人们似乎并没有从历史中学会足够的智慧,来处理战争的后果。
[60] 埃柯《玫瑰的名字》
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靠指纹破不了的案今天可用DNA破案了;但是,心灵的事情就说不准了。符号表达是极为复杂的一件事,符号技术远没有基因鉴定那么方便。但是,符号学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难以想像的世界。埃柯的小说神奇之处就在于此。
[61] 笛卡尔《方法谈》
什么是科学精神,到现在仍然是众说纷纭。但是,科学精神一定会导致科学发展,其起点必定是求知的欲望。笛卡尔在《方法谈》一书中一开始就讲述他从学校出来后的二十年的探索过程,而且在探索过程中开创出自己独特的理论与方法。这就是笛卡尔哲学体系,其核心是认识论。正是笛卡尔把哲学扭转到了正确的方向。
[62] 培根《论学术的进展》
四百年来,尽管人们早已享受近现代科学所带来的种种福利,然而人们的头脑不一定比古时更少教条、偏见、迷信以及愚昧和疯狂的古怪思想。而培根的伟大贡献正在于列举了四种使人陷于这类错误的“偶象”(idol)或幻象。
[63]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以经济学家知名,还荣获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他的政治哲学更有创见,更有影响。哈耶克的思想总有点不合时宜,但从长期来看又显得十分深刻。他是位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他的真知灼见不能因意识形态的关系而被我们舍弃。
[64] 奥威尔《1984年》
在20世纪反乌托邦、反集权主义的作品中,谁又能比奥威尔写得更好呢?在他那里,既有卡夫卡的个人处境,又有A.赫胥黎的科技统治,同时还有柯斯特勒的现实主义。《1984年》是一个警世之作,就像马尔萨斯和卡逊的著作一样。
[65] 卡夫卡《审判》
卡夫卡的不朽在于他提出的问题远比他解答的多得多。在《城堡》中他谈到“提问题是主要的”。实际上这就是科学与人生的真谛。思想来源于对问题的探索,探索过程也许比拾取现成答案更有意义。
[66] C.P.斯诺《两种文化》
斯诺两种文化的论点很简单:科学家应该读过莎士比亚,而文学家应该懂得热力学第二定律讲什么。不幸的是,这种情况越来越难以实现了。到了21世纪初,除了高喊“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口号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一维的人降为零维的人。然而沿着本书界定的思想史的轨迹走下去,是可能升维,升到三维四维,甚至成为“超人”的。
[67] 帕斯卡《思想录》
世界上的问题,特别是人的问题,不确定性或者偶然性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实际上,帕斯卡尔以概率的方法对于决定论的世界观提出挑战,不管这种决定论是上帝的决定论还是科学的决定论。这种方法到20世纪发展成为一套随机的决策理论。
[68] 尼赫鲁《印度的发现》
印度同中国一样也是现在世界四大文化之一,但我们对印度却知之甚少。话说回来,要想了解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其历史。尽管印度的历史支离破碎,缺环甚多;但《印度的发现》就是了解印度历史的最好的入门书。
[69]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作为大文豪,他的作品足以为他争取到不朽的地位,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他并不满足。他生命最后三十年就是在对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中度过的。我们选《战争与和平》,是因为从中可直接看到他的历史思想。历史虽已过去,但无法用刀斧砍去,它依然影响我们的现在,也影响我们的未来。
[70] 鲁迅《阿Q正传》
要在中国作家中选出一位思想家可不容易,特立独行不是中国人的精神。稍稍离经叛道,不是棒杀,默杀,就是捧杀。无疑,每一套杀法,鲁迅都经过,只是什么时候干什么,随时代的潮涨潮落决定。但是,近百年来中国首屈一指的作家还是鲁迅,而《阿Q正传》是其代表作。
[71]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进入21世纪,世界上有五个经济大国,而日本是惟一入围的东方国家,也是最快达到这一步的国家。本书完成于二战刚刚结束时,作者对日本的民族性做了很好的概括。时隔五六十年,书中的观点基本上没过时。我们可以把这点称之为“民族性”的稳定性。无疑,日本过去是、将来也会是一个有影响的民族。
[72] 加西亚·马尔科斯《百年孤独》
对大多数人来说,拉丁美洲仍是个神祕的地区。马尔科斯在这本书中用马孔多来凝缩整个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愚昧闭塞和混乱是百年不变的内因,而美国佬、独裁者则是外因。那么“孤独”又是什么意思,作者说“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他暗示了出路,但结论令人沮丧:经历了百年,又回到原位,这似乎就是拉丁美洲的命运。
[73] 康拉德《黑暗的心》
非洲大陆是地理概念,我们所知甚少的那部分通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此书说的就是这块地方。黑暗的心有两种含义,一是黑非洲的心脏地带,当时的比属刚果;一是文明人即殖民者来到之后,从外到里进行掠夺,并从精神上进行腐蚀的罪恶行径。黑非洲不是倒退,就是仍然停滞在那里。人口不断地增长,永远伴随饥荒与贫困,其前景令人忧虑。
[74] 冯特《民族心理学》
长期以来,对心灵的研究一直是哲学甚至神学的领地,至今心理学是否是科学仍有很多争议。冯特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倡导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1879年,他在莱比锡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实验心理学正式诞生,也标志著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的产生。
[75] 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李约瑟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卷帙浩繁,至今仍然没能结束。他花了毕生精力研究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最后留下了著名的李约瑟疑难:为什么如此先进的古代“科技”,没能产生近代科学?
[76]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圣经》中存在大量前后矛盾、不可思议甚至荒谬的地方,这些早在基督教初创时就有人意识到了。但其中许多人采取“信仰主义”态度,“正因为其不可信才信”。而托马斯·阿奎那第一次寻求对基督教第一信条即“上帝的存在性和惟一性”以证明。这不仅使神学带有数学的风味,还由此推出一系列命题并构成精微的神学体系。
[77] 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
这本书的种种观点有许多人支援,更遭到很多批判。但正如卡莱尔所说“只要人类存在一天,英雄崇拜就永远不会消亡”。究竟“时

都有哪些世界名著?

世界名著,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的著作,其价值由于已经超越了时代本身而得以流传。需要注意的是,广义的世界名著不仅仅包含文学名著,还包括社科名著,人文名著等。
满足以下条件的小说、诗歌或戏剧等文字作品被称为世界名著。
1.“名著”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它们不是只风行一二年,而是经久不变的畅销书。《飘》比起莎士比亚的剧本和《堂吉诃德》来,读者就相对地说要少得多。有人作过较切合实际的估计:三千年来,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至少拥有两千五百万读者。名著问世后未必在那个时代就成为畅销书,要有一定时间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
2.“名著”通俗易懂,不卖弄学问。它们不是专家写给专业人员看的专门性著作,无论是关於哲学或者科学,历史或者诗歌,它们所论述的是关于人类共同感兴趣的题材,而不是学究式的空谈。这些书并非为教授们所作,而是为普通人而写。要学高深的教材,必先学基础教材。“名著”所论述的都是各个专题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名著”是基础教材,所不同的是它们不是互有联络的一整套教材,也并非按难易程度和问题的技术性而编排。有一类书却应先读,以便有利于名著阅读,那就是名著的作者读过的别的“名著”。以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基础知识》和牛顿的《物理学的教学原理》为例。读欧几里德的这本书无需事先学习数学,因为该书本身便是名副其实的几何入门和基础算术入门。牛顿的书则不然,因为牛顿运用数学来解决物理问题,他的著作深受欧几里德关于比例和面积的论述的影响,若不先读欧几里德的书的话,恐怕连科学家也难以一下子读得懂。我的意思不是说科学钜著可以轻易读懂,而是说要按历史顺序读才能事半功倍。正如欧几里德能启发人读懂牛顿和伽利略的著作一样,牛顿和伽利略又能帮助人理解爱因斯坦的著作。这一观点也适用于阅读哲学著作。
3.“名著”,永不过时。为便于比较,我们把眼下流行的书称为“当代作品”,它们只流行一、二年或至多十多年。许多早期的畅销书恐怕你连书名也记不起了,也不会再有兴趣读它们。而“名著”却不会因思想运动、学说更迭、舆论分歧而过时。名著不是供学者研究而积满尘垢的遗著,而是当今世界上潜在的最强大的文明力量。人类的基本问题代代相同。读过德摩斯梯尼的演说辞和西塞罗的信件,或是培根和蒙田的散文,任何人都会发现:人们对于幸福和正义、美德和真理,甚至对于安定与变幻本身是何等的笃信不疑!人类为其目标而奋斗的道路看来是不可改变的。
4.“名著”令人百读不厌。只要你认真阅读,你决不会感到扫兴。名著一页书所包含的思想要比一整本普通书的内容还要丰富得多。它可以使你百读不厌,其中的养料汲之不尽。理解能力不同,或对事物持不同见解的人,都爱读“名著”。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和《奥德赛》。儿童可以饶有趣味地阅读,但未能领会其中能为成年人所欣赏的全部妙处和含义。
5.“名著”最富有教育意义。“名著”含有其他书籍所没有的东西,不论你是否赞同书中的观点,它们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老师。“名著”受到那些既是读者又是作者的人的广泛讨论,“名著”是许许多多书籍所论述的题材,论述“名著”的书多得不胜列举,大部分已为世人遗忘。
6.“名著”论述人生有待解决的问题。世上有一些真正奥祕的东西,那是人类知识和思维侷限性的标志。人们不仅带着疑问开始探究,也往往满腹疑团终止探究。真正有才智的人老老实实地承认未能理解的东西,认识到这一点不是显得知识浅薄,而是表明知识的渊博。读书的人都以知识不为国界所侷限而深感庆幸。我不知道如何冲破政治上民族主义的桎梏,但我确实知道我们可以怎样成为人类各方面精神的朋友,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就是靠阅读“名著”。其中小说按照篇幅长短可分为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 最早的小说雏形当始于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史》--也有人认为是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世界名著(5张)
戏剧名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莎士比亚戏剧,其中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奥塞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温莎的风流娘们》、《仲夏夜之梦》、《亨利四世》等等脍炙人口的名作。除此之外还有歌德的《浮士德》、萧伯纳《圣女贞德》等等。
诗歌方面的名著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但丁《神曲》、拜伦《唐璜》等等, 此处不再一一例举。

求有声小说世界名著中国名著打包下载请发

给你上传了一个压缩包,你用电脑检视并下载吧

世界名著很多,但我想知道名著中的名著都有哪些?

《红楼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巴黎圣母院》
《战争与和平》
《简。爱》
《飘》
《呼啸山庄》
《海底两万里》
《红与黑》
《悲惨世界》
《鲁宾逊漂流记》
《骆驼祥子》
《物种起源》
《莎士比亚戏剧集》
《泰戈尔的诗集》
《茶花女》
都是经典啊!
等等好多啊,不够的话我们hi上唠!加油,好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世界名著有哪些

很多啊
《诗经》《离骚》
《道德经》《论语》《庄子》
《史记》《文心雕龙》《乐府诗集》
《唐诗三百首》《唐宋词选》《窦娥冤》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古文观止》《长生殿》《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
《呐喊》《激流三部曲》《子夜》
《边城》《骆驼祥子》《雷雨》
《围城》《谈美书简》
外国
《荷马史诗》《理想国》《神曲》
《巨人传》《哈姆雷特》
《堂吉诃德》《伪君子》
《鲁宾逊漂流记》《唐璜》
《红与黑》《傲慢与偏见》
《巴黎圣母院》《高老头》
《死魂灵》《简爱》
《双城记》《悲惨世界》
《罪与罚》《复活》
《母亲》《童年》
《麦田里的守望者》《老人与海》
《荆棘鸟》《红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变形记》

世界名著剧场共有哪些

目前有25部作品
*小莲的故事/小阿尔卑斯山的少女(アルプスの少女ハイジ,1974)
* 龙龙与忠狗/义犬报恩(フランダースの犬,1975年)
* 万里寻母/万里寻亲记(母をたずねて三千里,1976年)
* 小浣熊(あらいぐまラスカル,1977年)
* 小英的故事/佩琳物语(ペリーヌ物语,1978年)
* 清秀佳人/红发安妮(赤毛のアン,1979年)
* 汤姆历险记(トム?ソーヤーの冒険,1980年)
* 新鲁宾逊飘流记(家族ロビンソン漂流记 ふしぎな岛のフローネ,1981年)
* 可爱的露西/露斯小姑娘(南の虹のルーシー,1982年)
* 妮妮与安安(アルプス物语 わたしのアンネット,1983年)
* 牧场上的小乖乖/香取姑娘/飘零牧牛女(牧场の少女カトリ,1984年)
* 莎拉公主/莎拉物语(小公女セーラ,1985年)
* 小安娜(爱少女ポリアンナ物语,1986年)
* 小妇人 (动画)(爱の若草物语,1987年)
* 小王子/小公子(小公子セディ,1988年)
* 小飞侠(大冒险)(ピーターパンの冒険,1989年)
* 长腿叔叔(私のあしながおじさん,1990年)
* 真善美/音乐之声/仙乐飘飘处处闻(トラップ一家物语,1991年)
* 草原小天使(大草原の小さいな天使 ブッシュベイビー,1992年)
* 小妇人2(若草物语 ナンとジョー先生,1993年)
* 七海小英雄/深海中的朋友(七つの海のティコ,1994年)
* 罗密欧的蓝天/罗密欧的天空(ロミオの青い空,1995年)
* 名犬莱西(名犬ラッシー,1996年年)
* 无家可归的小孩/小孤燕(家なき子レミ,1996/97年)
* 悲惨世界 少女柯赛特(レ?ミゼラブル 少女コゼット,2007年)
* Porfy的长旅(ポルフィの长い旅,2008年)
《少女(小天使、飘零燕、岁月飘零)》原作Hector Malot。
《金银岛》
《罗宾汉大冒险》
《海王子》(手冢治虫)
《小妇人:起舞吧枚格》(小妇人的另一个版本)
《北海小英雄》
《十五少年飘流记》
《灰姑娘》
《苦儿流浪记-女孩版(小孤燕)》
《苦儿流浪记-男孩版(无家可归的小孩、咪咪流浪记)》
《天方夜谭》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神雕侠侣》(金庸)
《新月庄的艾米莉》
“世界名作剧场”是“日本ANIMATION”动画制作公司从1975年~1997年间每年推出一部根据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的动画片,《弗兰德斯的狗》、《三千里寻母记》、《汤姆历险记》、《彼得·潘的冒险》等等都是属于世界名作剧场的。

有哪些世界名著啊!

《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简爱》《飘》《茶花女》《基督山伯爵》《雷雨》《巴黎圣母院》
《边城》 巴金的《家》《寒夜》《史记故事》里的故事不错 《聊斋志异》也很好看 《了不起的盖茨比》
《天方夜谭》里的故事不错 《悲惨世界》《傲慢与偏见》《小妇人》《呼啸山庄》
《理智与情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