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dzg的发展历程
gcdzg的发展历程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gcdzg”。
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上海)
2、1922年7月16日至23日,gcdzg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党的二大通过的决议案提出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提出gcdzg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帜鲜明地展示了党的先进性。
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
3、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
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4、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先头部队出兵湖南。
7月9日,正式出师北伐。
在沿途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
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
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
5、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向革命群众举起屠刀,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
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失败了。
6、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标志着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始。
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
7、1927年9月9日。
md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md、dz、陈毅、ph、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兰花坪。
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8、在各根据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md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8、“围剿”与“反围剿”:经过艰苦的斗争,到1930年夏,全国已有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
工农红军经过3年游击战争,迅速发展壮大。
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震惊。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9、长征:“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恶果,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4年4月中旬,国民党军队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中央根据地的北大门广昌。
经过十八天血战,广昌失守。
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根据地腹地,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至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11、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驻延安。
此后,延安成为指引中国革命方向、照耀中华民族前程的红星。
1937年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辖23个县,人口约150万,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2、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gcdzg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gcdzg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13、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gcdzg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
确立md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md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gcdzg以md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这是党总结中国近代特别是建党以来经验作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决策。
14、抗日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上签字。
两国军队鏖战八年,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党在抗战中发展为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
15、全面内战爆发: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战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面临着建什么国的斗争。
gcdzg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用内战的方式来剥夺人民已经取得的权利,使中国社会退回到抗战前一党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
一场关系中国走向光明还是黑暗的大决战不可避免。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22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md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中国人民的小米加步枪能够战胜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
党中央和md所阐明的必须从战略上藐视敌人、敢于同敌人斗争、敢于夺取胜利的思想,增强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信心。
16、解放战争:1948年9月—11月2日,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
(长春、锦州、沈阳) 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战役。
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直捣南京奠定胜利基础。
(江苏徐州、安徽宿县双堆集) 1948年12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
基本解放华北地区。
人民群众在战略决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支前民工达886万人,出动担架36万余副,大小车100万余辆。
(张家口、天津、北京)。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gcdzg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北京)
18、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帝国主义扩大侵略的野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世界上的分量。
19、1950年冬,土地改革运动。
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完成。
这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历史性标志,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北京)
20、1951年12月—1952年下半年,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纯洁了党的队伍,加强了党和政府的廉政建设,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
(天津 刘青山张子善案)
21、1956年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着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
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
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要决策 ,开始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北京)
22、“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底开始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
党力图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23、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
全国陷入严重的混乱局面中。
(北京)
24、1976年10月 ,粉碎qj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国家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说qj集团就要提bl集团。
)(北京)
25、1978年10月,小岗村耕地包产到户。
突破“左”的农村政策的大胆尝试。
(安徽凤阳 四川等地)
26、1978年12月18日—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这次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北京)
27、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召开。
将dp理论载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8、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9、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四川汶川)
gcdzg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30日
北伐战争1926年7月-1927年3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
遵义会议:(1935年在遵义召开)
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
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5年12月9日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1937年9月23日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16日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
中共七大1945年4月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
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30日
三大战役辽沈、 淮海、平津1948年9月-1949年1月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开。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3日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鲜参战,抗美援朝。
1950年冬——1952年春 土地改革
1953年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 一五计划
1956年9月 gcdzg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 北京召开。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底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60年冬 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 。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1971年9月13日,粉碎bl反革命集团。
1971年 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 位。
1976年 粉碎qj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
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关注点。
而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情绪及观点,尤其是日本部份极右份子,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认为否认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修正主义、否认主义的表现。
由于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意见着广泛的分歧,因此视乎讲话者的观点,南京大屠杀可能被称为“南京大虐杀”、“南京虐杀”、及“南京事件”等。
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是中日外交及人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南京大屠杀一般英译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杀)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强奸)等字眼,但总体上人民对其的认知往往远不如对纳粹的种族灭绝过程的认知。
亲历和目睹“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经不可多得了,能作见证的人亦即将与时俱逝。
但是,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惨案还悬而未决,让我们活着的,尤其是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的一代,有责任把“南京大屠杀”这件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最突出的惨绝人寰的日军罪行,彻底澄清,以对祖先,以儆子孙,更为“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34万同胞伸冤。
日期与地点:在南京审判(1946年1月至1948年11月)时,亲历“南京大屠杀” ,曾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的梅奇牧师(返美后任耶鲁大学驻校牧师)、贝德士教授(金陵大学历史教授,后任该校副校长,返美后任纽约联合神学院教授) 及南京红十字会副会长等出庭作证。
贝德士说∶“南京失陷后在两礼拜半到三礼拜的期间恐怖达于极点,从第六礼拜到第七礼拜的期间恐怖是严重的。”另外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司库和秘书金陵大学社会学教授史迈士也对南京审判法庭说∶“在最初的六个礼拜中,曾每天提出两次抗议。”于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才有“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20万人以上” 的裁定。
据此,学者及一般人多沿用“南京大屠杀”只为期六个星期。
“南京大屠杀”不只是六个星期,虽然这六个星期的屠杀最为严重。
如果我们需要确切说明“南京大屠杀”的最严重阶段,那应该是从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沦陷至1938年2月5日,新任日本南京守备司令官天谷直次郎到任。
两天后,日本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曾下令恢复南京秩序。
尽管有松井上将和天谷少将的允诺,日军在南京的屠杀、奸淫、掠夺、放火并没有显著的改善。
当时纳粹德国驻华大使馆政务秘书乔治·罗森于1938年2月10日自南京发往柏林外交部的电报还说∶“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统治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于3月4日的电报更清楚地分析日本人暴行的情形∶“二月份及本月近几天南京及其周围的形势已有些稳定……日本人的暴行在数量上已有减少,但在性质上没有变化。”罗森还提到直到他动笔写信那一天(3月4日),南京还看不到一家中国商店 。
史迈士教授在其1938年出版的《南京战祸写真》中说,南京市区在1938年3月份,有许多大门还是封着的。
再有蒋介石的德国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当时留在南京在德国大使馆工作,其遗稿中记有“一个日本兵于三月十九日在美国教会院内强奸一女孩”。
上述留在南京的西洋人所报道的南京二三月的恐怖情形完全符合很多留京的中 国人所作之记述。
南京失陷后未及逃出的野战救护处处长金诵盘及其科长蒋公谷两 位医生于1938年2月15日搭美侨李格斯的汽车作南京陷后对市区的首次巡示 ,蒋氏于其《陷京三月记》有如下之记载∶“出新街口,经太平路,夫子庙,转中山路,沿途房舍,百不存一,……行人 除敌兵外,绝对看不到另外的人,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我们不忍再看。”
蒋介石的卫队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的郭岐营长于南京沦陷后三个月逃出,著有《陷都血泪录》,连载于1938年8月之《西京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