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西周周公是谁 《周朝》——周公輔政
《周朝》——周公輔政 上回說到,周武王在牧野之戰中一舉擊潰商軍,紂王鹿台自焚,建立西周。武王因常年征戰,身體太不如前,在建立周朝兩年後就過世了。武王死後其子姬誦繼位,是為周成王。成王登基時,年僅13歲

《周朝》——周公輔政
上回說到,周武王在牧野之戰中一舉擊潰商軍,紂王鹿台自焚,建立西周。武王因常年征戰,身體太不如前,在建立周朝兩年後就過世了。武王死後其子姬誦繼位,是為周成王。成王登基時,年僅13歲,周公姬旦代為輔政,行天子之事。直到成王滿20歲,再將王權交給他。
周公,姬姓,名旦,是姬昌第四子,武王姬發的弟弟,他曾兩次輔佐武王伐紂,並在成王時期攝政,製作禮樂,因其封地在魯國,爵位為上公,故而稱為周公。周公輔佐成王時忠心耿耿,然而管叔和他的弟弟在國內散布謠言說:周公想要造反。周公就將此事告訴姜太公和召公奭說:武王早逝,成王年幼,我這樣做是為了完成穩定國家啊。太公和召公對此深信不疑。西周初年,他輔佐周成王滅掉了支持武庚一起叛亂的奄國,奄國滅掉後,周公將自己得到長子伯禽分封在那裡,沿用以前的封地名,建立魯國,建都曲阜。
周朝初立時,國家不穩定,邊遠地區仍有商朝餘黨叛亂。周公為了鞏固王朝統治,與召公商議。決定分陝而治。陝即河南三門峽一帶,他命令工匠開鑿並栽了了一根搞3.5米的石柱子作為分界,周公負責陝之東,召公負責陝之西,如今的陝西省來源就在此處。周召分陝而治後,周公主要負責平叛殷商遺民的叛亂,穩定東部局勢,而召公主要負責進一步開發黃河中游地區的農業生產,鞏固周朝的經濟後方,為周王朝進一步開疆拓土打下基礎。
周公平叛之後,為了鞏固東方的統治,他建議成王東遷至洛邑。同時把戰爭中俘虜的殷商後裔全部遷到此處,並派軍隊嚴加看管。建都洛邑之後,周公實行了封邦建國的策略,將武王的十五個兄弟和十六個功臣全部封給土地去管理,以作為周朝的外部屏障,並且在國內實行井田制,將土地進行規劃,大大地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周公攝政6年後,成王漸漸長大,他決定還政於他。周公做散文《無逸》,以殷商的失敗為教訓,告誡成王要知禮儀,」稼穡之艱難,不要縱情於聲色、安逸、遊玩和田獵,還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周公在文中舉例:王季的謙抑謹畏,特別提到了文王穿破舊的衣服,自奉節儉,親自參加農業勞動,能「懷保小民,惠鮮鰥寡」,有時候從早上到中午連飯都來不及吃,為的是團結萬民。而且他不敢安於逸樂遊獵,不索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因而享國長久。周公還說:後代不許放縱「於觀、於逸、於游、于田(田獵)」,不能寬容自己說:姑且享樂一下吧,不能像商紂王那樣沉湎酒色,如果不聽的話,就會變亂先王的正法,招致百信的怨恨和詛咒,小人恨你、罵你時,你要說自己也有錯誤,發自深省,不許怨怒,也不許亂殺無辜,隨意懲罰無罪之人。不然,所以的怨恨都集中到你一個人身上了,那給國家和社稷造成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周公還政三年後,得了重病,病終前,周公叮囑兒子說:「一定要把我葬在洛邑,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離開成王啊」。周公死後,成王遵從他的遺命,將周公葬於洛邑,然而下葬當天,雷雨交加,電閃雷鳴,狂風呼嘯,大樹也被大風連根拔起,百姓和隨從官員極為恐懼,之後成王將周公葬於文王墓地旁邊,並說:「這是上天的旨意啊,我不敢以周公為臣「。
周公姬旦:文治武功,大德大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有如漢初大思想家賈誼評價周公說:「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 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且孔孟均尊崇其為古聖,首創禮樂是儒家文化的奠基人,以血脈連繫開創分封制,影響了中國幾千年。
很赞哦!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