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十三阿哥下场 历史上的九子夺嫡的史实
历史上的九子夺嫡的史实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引起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
当时有十二位成年阿哥,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祯,老九、老十助老八争位,是老八同党。
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无意争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轮不到自己,也无此奢望,便安稳地当着亲王。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不再立他,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
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趟浑水,主动退出。
实际的竞争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
最后,老四胜出,即雍正皇帝。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位阿哥,形成了五大朋党,他们之间展开了夺嫡之争。
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扩展资料:
九子夺嫡的胜利者-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
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
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
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
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他是个明君而非仁君,明君指的是治理国家能力很强,但在某个地方也犯下了严重错误,但总的来说是七三开的,即成绩七分,过错三分。
可以这样说,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
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
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
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
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
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子夺嫡
相关文章
- 乾隆是有几个个皇子 乾隆皇帝的通房丫头,生下了乾隆的第一个皇子,却未入宫
- 雍正杀功臣 雍正帝的夺皇位三大功臣都是谁? 雍正继位功臣
- 康熙雍正乾隆顺治嘉庆的顺序 揭秘:嘉庆去世后道光为什么改服丧27天为51天
- 雍正的儿子是哪个当了皇帝 雍正的儿子女儿们都有谁?皇子十人,皇女四人
- 嘉庆很仁慈 揭秘:乾隆为何会把资质平庸的嘉庆立为接班人?
- 雍正妃嫔 雍正登上皇位后为何还是不开心?只因缺乏安全感
- 康熙喜欢乾隆所以传位雍正 乾隆继位不但被康熙看中且唯一对手被雍正下了套
- 嘉庆之后 揭秘:嘉庆帝在除去和之后又做了什么
- 玉琳国师塔 心在哪里 玉琳国师与顺治皇帝的一段传奇对话
- 嘉庆资质平庸 乾隆选择平庸嘉庆继位背后的皇家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