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闯王高迎祥 明朝最可惜的将领,完败高迎祥,吊打李自成,他不死明朝不会灭亡
明朝最可惜的将领,完败高迎祥,吊打李自成,他不死明朝不会灭亡
在北京景山公园内,有一棵不起眼的老槐树,每当站在这棵槐树下面,思绪就会飞到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李自成大军对京城发起猛攻,崇祯皇帝本想把大臣都叫过来,哪怕是最后的告别,令他心寒的是,那些平日里能言善辩的大臣,都已经为自己找好后路,没有一人应召。
此时崇祯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投降于李自成,这样或许还有活命的机会,二是遵从“君王死社稷”的祖训,进行自我了断。经过短暂的思考,崇祯选择了后者,他不愿苟活于世,否则就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崇祯仰天长啸,带着无限的感慨和哀伤,在景山(当时的煤山)的槐树上自缢。
导致明朝灭亡的因素很多,崇祯自身也有问题,但也出现过能够力挽狂澜的名将,比如卢象升、孙承宗及袁崇焕等人,却因各种原因没能扶大厦于将倾。曾经有这么一位将领,他率领大明军队完败高迎祥,吊打闯王李自成,如果他不死,或许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也就不会有满清入关之事了。
此人就是孙传庭,代州镇武卫(即今天的山西代县)人,二十六岁考中进士,起初被任命为知县,后升迁为稽勋郎中,因太监魏忠贤的排挤,辞官回到老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身怀忧国忧民之心的孙传庭,一直在分析天下大势,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
崇祯八年,孙传庭再次得到启用,次年就被任命为山西巡抚,负责平定高迎祥带领的起义军。上任之后,孙传庭不敢有丝毫地懈怠,立即在榆林招募士兵,在子午谷与高迎祥展开激战,不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还生擒了高迎祥,可谓是一战成名。
高迎祥死后,外甥李自成接管了其旧部,被推举为新的闯王。之后,孙传庭联合洪承畴,在潼关南原布置了重病,把李自成大军打的找不到北,李自成只带着十几名亲信突围。然而,因与主和派的杨嗣昌意见不合,加上上疏请见皇帝,被崇祯帝打入大牢。
崇祯十五年,为了对付李自成,孙传庭被释放,并且接替汪乔年出任三边总督,次年又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孙传庭深知,此时李自成军队士气正盛,不能与他硬碰硬,只能暂时选择养精蓄锐,寻找决战的时机。但崇祯帝求胜心切,下旨让他赶快出城决战,孙传庭没得选择,最后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明史》上对他有这样的评价:“传庭死,而明亡矣。”就是这短短的7个字,诠释了孙传庭光辉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