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金花帽:才誕生不過百年的標誌性藏族帽子?

火烧 2022-11-12 08:17:46 1043
金花帽:才誕生不過百年的標誌性藏族帽子? 本文作者:呂岩金花帽是衛藏地區人們日常比較喜歡帶的帽子,男性女性都喜歡在冬天戴金花帽。但大家知道嗎,這頂帽子的誕生不過是近百年的歷史,從這頂帽子的誕生到流行還

金花帽:才誕生不過百年的標誌性藏族帽子?  

金花帽:才誕生不過百年的標誌性藏族帽子?
本文作者:呂岩
金花帽是衛藏地區人們日常比較喜歡帶的帽子,男性女性都喜歡在冬天戴金花帽。但大家知道嗎,這頂帽子的誕生不過是近百年的歷史,從這頂帽子的誕生到流行還有一段過程呢。
在藏語中這頂帽子叫「次仁金廓」,意思是長壽金絲帽,也可以簡稱為金花帽。金絲帽用氆氌和皮毛,還用金絲緞、金絲帶做裝飾,分為男款和女款。男帽前後沿大,左右沿小,帽翼鑲嵌獺皮,女帽的帽翼大小相同,另外男式帽兩翼可以摺疊,天熱時單翼或雙翼可折起來戴,女式金絲帽帽翼則是固定在帽檐上,一般不翻折下來佩戴。
△戴金花帽的藏族男子
2019年藏曆新年 山南乃東縣頗章鄉雪村 朱霞攝
起源的多種說法
金花帽大約誕生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誕生之初有多種叫法:楊夏,娘夏,夏末甲塞。這些叫法都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金花帽的誕生。
當時的西藏有一些貴族子弟曾經去印度和英國等地留學,歸來後,思想比較新潮。其中有一名貴族叫做車仁?晉美,他創製了長壽金花帽的樣子。長壽金花帽在誕生之初,被稱為:楊夏。夏在藏語中是帽子的意思,楊夏就是輕便帽的意思。這種帽子之所以叫做輕便帽,主要是和藏族女性之前的頭飾相對比而來的。按照習俗,藏族婦女如果不編髮,或者不戴頭飾會被認為是一種不雅的的行為。因為在藏族傳統中,只有羅剎女才是披頭散髮的樣子。所以一直到現在,女性如果披髮進寺廟,也仍然會被認為是對神靈的不敬。
金花帽之前的頭飾
在金花帽沒有出現之前,女性頭部主要裝飾巴珠。巴珠是由珍珠,珊瑚等鑲嵌的珠冠,由珍珠鑲嵌的稱為:「姆弟巴珠」,由珊瑚鑲嵌的稱為「曲如巴珠」。按照樣式的不同,巴珠主要分為衛莫巴珠和藏莫巴珠。衛莫巴珠流行於拉薩山南等衛藏地區,藏莫巴珠主要流行於日喀則、江孜等後藏地區。衛莫巴珠的樣式為三角形或「Y」形,頂部還配有珍珠冠,藏莫巴珠是將珊瑚等鑲嵌在巨大的弓形之上,並固定在頭髮上。巴珠雖然極為貴重,但固定由於佩戴較繁瑣,也的確給頭部帶來沉重的負擔。
△拉薩地區婦女頭戴衛莫巴珠【英】查普曼拍攝於1937年左右
照片中的女性是江孜宗本夫人
圖片來自牛津大學皮特河流域博物館
△這種弓形的巴珠是後藏地區特有的女性裝飾:藏莫巴珠,【英】查爾斯 貝爾拍攝於江孜 約1920年左右
照片中是一富有的商人,普通女性的巴珠只有一個弓形,上面裝飾很少
圖片來自牛津大學皮特河流域博物館
△同時佩戴「姆第巴珠」和「曲如巴珠」的貴族女性,【德】舍費爾拍攝於1938年 拉薩
頭頂由珍珠裝飾叫做珍珠冠,紅珊瑚裝飾的衛莫巴珠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這種服飾一直到現在,西藏民間也會在舉行重大儀式中會穿戴
△在望果節儀式中負責擔任「囊阿媽」(隊伍的阿媽)的女性,頭戴珍珠帽,手持「達達」(五彩神箭)
宋衛紅攝 2018年 山南乃東縣頗章鄉雪村
「娘」的兩種解釋
金花帽在問世不久,恰逢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據說人們為了悼念他,「楊夏」變改名為「娘霞」。「娘」在藏文中有悼念的意思。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這種之所以叫娘夏,是在「娘」這個區域的圓盔朵帽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娘」指區域時主要指年楚河流域,也就是現在的後藏地區的康馬、江孜、白朗、日喀則一帶。
△頭戴圓盔朵帽的孩子,【英】查普曼攝 1937-1938 拉薩
圖片中的三個孩子是曾經留學到英國的仁崗家的三個孩子,仁崗在回國後在拉薩建立了第一個水電站
圖片來自牛津大學皮特河流域博物館
夏莫甲塞:漢藏合璧
當然說到製作金花帽的材料,這又和漢地有著說不清的聯繫。金花帽製作時首先需要半成品的毛氈坯,然後在這個毛氈坯的基礎上貼綢緞和獺毛。20世紀初期的西藏,在拉薩經營綢緞生意的都是北京商人和「北京商號」,而毛氈坯則是全部從河北、山西等地進貨。「金花」一詞,最早也是指的是帽子上的材質和紋樣,這種紋樣是在絲綢質地上以金銀絲線為底色,再飾以玫瑰等花卉紋樣做裝飾,在清代乾隆年間非常盛行,因為色彩對比強烈又鮮明,運到西藏後,很受藏族人民的喜愛。因此,金花帽也被叫做「夏莫甲塞」:「甲塞」有漢地的意思,夏莫甲塞就是漢地金絲緞帽的意思,因此也可以說金花帽是漢藏合璧的產物。
通過梳理金花帽產生的歷史,我們會發現,正是因為金花帽既有後藏地區帽子的風格,又比較輕便,所以才能夠在西藏很多地區得到普及。但金花帽也不是一開始就受到大家的歡迎,尤其是在觀念比較保守的舊西藏,人們將金花帽和其他新潮的生活方式都視為不符合傳統的。當時曾有一首民間的一首歌謠這樣唱道:
坐在茶館喝甜茶,
表明你無處棲身。
頭戴金花禮帽,
表明你沒錢做頭飾。
塗脂抹粉好打扮,
只會使你更難看。
常吃鬆軟的鍋盔,
說明你沒有糌粑。
(見《喇嘛王國的覆滅》)
甜茶、鬆軟的鍋盔(麵包)都是伴隨著英國人入侵西藏後,興起的生活方式,人們將金花帽與之相提並論,由此可見,金花帽在當時仍然屬於與傳統不相符的一種服飾。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不合時宜也會慢慢變成習慣。建國之後,金花帽已經成為藏族人民普遍佩戴的帽子了,並且成為藏族人民的節日慶典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禮儀服飾。
在我們這兩年對山南農村的望果節和藏曆新年的調研中,發現了服飾作為節日禮儀的象徵意義。例如,在藏曆新年中,如果小孩子長大到能夠端的動酒壺去鄰居家拜年的時候,父母就為孩子準備全套的藏裝讓孩子可以參與到藏曆新年的拜年儀式中來,而每一個第一次參與拜年儀式的人,無論年齡大小,都會得到鄰居的一條嶄新的哈達,其他人則一般就省略了獻哈達的環節。
△第一次來拜年的小姑娘收到女主人的哈達
2019年藏曆新年 山南乃東縣頗章鄉雪村 朱霞攝
在望果節儀式中,會有一項換衣的程序,也即是村民們將出發時的夏裝換為冬裝。村民會將開始轉田時戴的夏帽換成冬季戴的金花帽。
△男性村民在望果節儀式出發時戴英式氈帽
2018年7月28日 山南乃東縣頗章鄉雪村 呂岩攝
△女性村民在望果節儀式出發時戴「聶夏」
2018年7月28日 山南乃東縣頗章鄉雪村 呂岩攝
△ 聶夏帽頂有尖角覆蓋在上面,在帽子下方有兩個燕尾一樣翅扇。女子在戴這種帽子的時候,翅扇向後,代表已婚,翅扇在旁側表示未婚。
2018年7月28日 山南乃東縣頗章鄉雪村 呂岩攝
△在換裝後,男性女性均換成冬季的金花帽
2018年7月28日 山南乃東縣頗章鄉雪村 呂岩攝
△在換裝後,男性女性均換成冬季的金花帽
2018年7月28日 山南乃東縣頗章鄉雪村 呂岩攝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 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
[ 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作者 ]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