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車臣戰爭已經過去20年,俄羅斯修憲後,車臣能否繼續保持穩定?
車臣戰爭已經過去20年,俄羅斯修憲後,車臣能否繼續保持穩定? 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此時擔任俄羅斯總理的普京出場了。普京成為第二場車臣戰爭的「指揮者」。據資料記載,是普京主張葉利欽要打這場戰

車臣戰爭已經過去20年,俄羅斯修憲後,車臣能否繼續保持穩定?
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此時擔任俄羅斯總理的普京出場了。普京成為第二場車臣戰爭的「指揮者」。據資料記載,是普京主張葉利欽要打這場戰爭,徹底清除車臣叛亂。第二次車臣戰爭大規模戰鬥只進行了1年,2000年結束,剩下就是清剿殘餘分子。車臣叛亂至此被平定。現在第二次車臣戰爭已經過去20年,車臣也相對平穩了20年。如今車臣是在小卡德羅夫治理下。有人說車臣的穩定得益於普京存在,如果普京卸任總統後,車臣還將有叛亂。因為這個民族就是一個不消停的民族。但現在俄羅斯修憲已經確認,俄羅斯總統的任期將歸零,屆時普京還將擔任總統,而且能任職到2036年。那麼車臣還能繼續穩定下去嗎?
1.穩定共識
在外界看來,只有普京卸任後,車臣才會有變數。其實俄羅斯每一個大的變化,都應該考慮到車臣因素。車臣是一個挺能折騰的民族,在俄羅斯帝國時就不屈服,後來蘇聯時期還想亂,被約瑟夫全部遷出來,分散到西伯利亞等偏僻地方。車臣人各自分散,沒有了叛亂的條件。
但赫魯曉夫執政後,又讓車臣人回到故地,使得車臣人有了在一起商議的條件,也埋下了叛亂隱患。當然在蘇聯強大時,車臣不會亂。但蘇聯解體後,車臣亂了,而且是一個曾擔任蘇聯軍隊高級將官的杜達耶夫。
當時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杜達耶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好機會,因此想獨立,這才有葉利欽的第一次車臣戰爭,這一場仗打得不光彩,後來有了第二次車臣戰爭,才平定車臣叛亂武裝。
有人說車臣叛亂平息,一定會消停。其實現在車臣的確很消停,而且小卡德羅夫與普京關體系非同一般,網上說「情同父子」,因為普京與老卡德羅夫的關係不錯。卡德羅夫家族是忠於俄羅斯的。但這種「忠」與真正的「忠」還是兩碼事,這是一種圍繞利益建立起的私人感情。要知道老卡德羅夫曾是車臣的宗教領袖,而車臣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對宗教領袖很認可。如果車臣不是卡德羅夫家族執掌,將是什麼樣的情況呢?不排除依然有敵對俄羅斯的人,只是在打壓下,不敢叛亂了。
現在普京強硬並不僅僅是對外,對內強硬也讓一些不安分的車臣害怕。因此俄羅斯無論是否修改憲法,普京只要繼續執政,車臣還是基本穩定前行。
2.不安因素
但美國並不希望普京長期執政,因為普京上台後,特別是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後,俄羅斯與美國已經走上對抗之路。美國時刻想把普京弄下台,但面對強大的俄羅斯,美國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不過車臣分裂武裝一直是美國等西方國家暗中支持的勢力,這一點普京也通過特工部門偵查到。而車臣分裂武裝,雖然在車臣已經基本沒有了,他們大都到了中東和阿富汗。不排除這些人與車臣內部勾連。
美國一直想把俄羅斯搞亂,美國方式很多,比如「顏色革命」,「石油戰」及敘利亞地緣爭奪等,但車臣也是美國手裡的「一張牌」,因為普京對車臣看得很緊,美國「車臣牌」不太好打,一直端著等待機會。
因此,只要美國人支持,就是一種不安全因素,而且這種因素,不論美國誰上台,都會研究這張牌如何打的問題。
現在俄羅斯修憲,雖然俄羅斯國內大部分支持,但也有反對聲音,有的反對聲音是一種理性,而有的背後有米國鼓動。因為美國不希望普京長期執政,那樣美國實際上就與俄羅斯爭奪,就如蘇聯存在一樣。
對於民眾對普京長期執政,美國必然要把這種不滿傳導到車臣,讓車臣人再次產生反抗的意識。現在第二次車臣戰爭真正結束才10多年,還不到一代人的時間,所以車臣必然有一些反對普京的人。如果這些反對者再與國外叛亂武裝聯合,車臣也會再次出現動亂。
3.未來預測
普京即使再干16年,如果徹底讓車臣人信服,還需要更長時間。不過從現在來看,車臣已經部署了俄羅斯大量軍隊,如果有叛亂,這些軍隊將首當其衝。但普京在任時,這種可能性要小,估計會有示威遊行,這種行動被美國利用後,會大造文章,也會牽涉普京的精力。
現在車臣在俄羅斯聯邦體制內自主權力很大,這是第一次車臣戰爭時葉利欽給的。不過普京執政後有所收縮,但由於小卡德羅夫與普京關係很好,普京對小卡德羅夫也不太過於干預,不要忘了普京是克格勃出身,放手與放任不同,一是基於相信小卡德羅夫,二是普京也在車臣部署了很多情報人員,隨時監控那些不穩定因素。
不過從歷史上看,車臣叛亂有一個歷史規律,俄羅斯衰弱時,車臣就會蠢蠢欲動,甚至發生叛亂。現在俄羅斯在普京帶領下總體保持一個上升的勢頭。但美國長期制裁和圍堵,能否導致俄羅斯衰弱?這依然是未知數。
從普京的戰略來看,普京也有破局戰略,俄羅斯介入敘利亞戰爭就是一個「破局點」。俄羅斯能否在中東破局,也取決於俄羅斯能否「跳出」美國的包圍圈,目前看來美國想圍堵俄羅斯並不一定成功。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很赞哦!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