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派遣留学生多少人 甲午戰爭後清朝爲何積極向日本派遣留學生?
甲午戰爭後清朝爲何積極向日本派遣留學生?
甲午戰爭可以說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在此之前,雖然中國已經被西方列強打開了國門,但整體上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就算是李鴻章這些最爲開明的洋務派,也多認爲中國只是器物不如人,在政治和文化上並不落後。最爲進取的洋務派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傳統的士大夫和普通人了。
(甲午戰爭的失敗震動了清朝)
但是甲午戰爭的失敗徹底擊碎了這一幻夢,如果說輸給強大的西方列強還情有可原,那麼輸給曾經是朝貢體系邊緣的小小日本則是奇恥大辱。從東漢起,中國就稱日本爲倭,長久以來,日本在中國一直是落後的象徵,如今,天朝上國竟敗於曾經的倭寇之手,這引起了清朝上下的震動。
甲午慘敗後,在清朝引起了兩個風潮,一是以康有爲梁啓超爲首的青年學子開始主張維新變法。二是清朝政府開始派遣大量學生留日以學習現代化的經驗。
甲午戰爭後的國人,對於日本如何通過學習西方由弱變強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中國的有識之士,都希望通過學習日本來實現富國強兵,使中國迅速擺脫落後捱打的命運,成爲一個現代化國家。
日本的理念通過這些留日的中國學生而傳到了中國,並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現代中國的很多特徵。
一、清朝政府積極向日本派遣留學生甲午戰爭後,清朝開始積極向日本派遣留學生,1896年,清朝政府向日本派遣第一批留學生,一共13人,由時任清朝駐日公使裕庚通過日本政府將他們帶到東京高等師範學校。
之後在1899年,清朝又派出第二批留學生,由湖廣總督張之洞和兩江總督劉坤一各選拔20名學生,共計40名學生留日。其中33名學習軍事,4名學習法學。去日留學的學生得到清朝政府的補助,標準爲每人每月25元。由劉坤一和張之洞將銀元寄到日本使館換成日元。
清朝政府積極留學,日本方面也積極響應,但響應的原因並非是希望清朝壯大,而是當時的日本高層認爲接受清朝留學生有利於日本的國家利益。當時的日本駐清朝公使失野文雄認爲接受清朝留學生可以培植中國的親日勢力,進而有利於日本今後在中國的利益攫取。
失野文雄在寫給日本外務大臣的信中寫到:“此次邀請之效果,不僅在於此事本身之成功,而在於使受到我國感化的新人才散佈於老帝國之內,由此開始將我勢力扶植於東亞之長計…………清朝工商業者將與日本建立聯繫,進而成爲我工商業向清國擴張的階梯,至於法律文學方面,他們會按日本的制度規劃清國的未來,如事至此,我國在大陸之勢力無可計量,由於這些學生在日本的關係,因此不知不覺中我國的勢力就在東亞大陸得到增強。”可見日本人接收留學生完全是爲了日本在中國的影響力,即日本在東亞的霸權。

由於符合日本利益,因此當時日本十分積極接待中國留學生,甚至還發放補助贊助中國學生。因爲清朝日本的意願都很高,因此留學生數量急速增加,到了1901年,已有多達4000多中國學生留學日本,1904年,日本法政大學法政速科班的中國學生僅94人,到了1906年10月則達到驚人的843人,1908年4月第五期已有1215名中國留學生,其中包括汪精衛,戴季陶等人。
僅從日本這一速成班,就足以窺見10年間中國留日的學生增長到了何種程度。
二、張之洞鼓勵中國學生留日的原因那麼爲何清朝會如此積極的向日本派遣留學生呢?既然學習的內容爲現代化和西方技術、制度,那麼爲何不直接派遣學生去西方各國,反而去後來學藝的日本呢?關於這一點,張之洞做過論述:
至遊學之國,西洋不如東洋,路近省費,可多遣;去華近,易考察;東文近於中文,易通曉;西學甚繁,凡西學不切要者東人已刪節而酌改之,中、東情勢風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無過於此。
(張之洞是留日的積極倡導者)
可見張之洞認爲,留學日本相對於留學西方,有以下幾個好處,一是距離近,二是日本和中國文字接近,便於理解,三是西方的知識太龐雜,日本刪去了西方知識中冗餘的部分,去日本直接可以學到精華,而且中國日本文化接近,可以模仿,因此事半功倍。
此外,張之洞認爲日本相對於西方還有一點很值得中國學習,那就是後發國家由弱變強的經驗,張之洞認爲日本以前不過一小國,但是在極短的時間內由弱變強,不再受西方欺凌,這一點對中國很有借鑑意義。
到了20世紀初,留日已經完全壓倒了留西,成爲了中國留學生的主流選擇。
三、派遣留日學生的好處和惡果正如張之洞所說,留學日本可以迅速的學習精要的西方知識,而且可以借鑑日本作爲後發國家崛起的經驗,而且文化相近也確實降低了學習的困難。
但是問題是,日本人介紹的西方文化是經過過濾的,體現的是日本人認爲重要的價值,而非西方原本的東西,所謂的精要,全是日本的定義,這使得中國學到的西方制度、價值都是二手貨,是日本化的,因此帶有鮮明的日本色彩,甚至被日本帶偏。
(孫中山的一些理念也受到日本影響)
比如說日本介紹的西方自由主義,實際上和西方本土的差異極大,日本的自由主義,是個人相對於家庭和藩主有個人自由,而對於日本天皇和國家則沒有自由,因此他可以一邊主張自由戀愛婚姻自由,一邊可以號召女人去做慰安婦,而西方的自由主義首先主張的就是個人相對於君主的獨立和個人權利不受侵犯。如此的歪曲不勝枚舉,並很大程度影響了中國。ji
魯迅也是日本留學
學習日本的好處在於可以快速的進行集權和現代化建設,迅速的富國強兵,但是其帶來的後遺症和副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如今他依然影響着我們。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本人頭條號/微信公衆號:沉思的託克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