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之后的齐王是谁 齊桓公去世後,為何齊國霸主地位瞬間倒塌,齊國都發生了什么
齊桓公去世後,為何齊國霸主地位瞬間倒塌,齊國都發生了什么
公元前643年,這個稱霸春秋盡四十年的霸主最終去世了,「 ”停屍不顧,束甲相攻”也成為了齊桓公一生中最為恥辱的事情。在自己去世後,齊國內部開始了激烈的權力之爭,自己的五個兒子相繼擔任國君,但是齊國的霸主地位卻再也沒有了,那么齊國在齊桓公去世後到底都發什么些什么呢?
易牙作亂,太子出奔
當初齊桓公和管仲本來是立了公子呂昭為太子,同時也囑托當時的宋襄公擁護太子,但是易牙、豎刁等人作亂,齊桓公去世之後兩人在在宮中築起高牆,隔絕內外信息的交流,並且兩人發布矯詔擁立公子無虧為國君,公子呂昭不得已逃往宋國。
由於宋襄公曾受到齊桓公的托付,公元前643年送所出兵討伐公子無虧,由於齊國內部的不和諧,易牙、豎刁以及公子無虧全部被殺,齊國派人迎接公子呂昭。但是齊桓公的其他他四個兒子不同意,私人同時出兵討伐公子呂昭,於是公子呂昭再次逃往宋國,宋襄公救濟諸侯一起討伐,迫於諸侯聯軍的壓力,四公子妥協,公子呂昭即位,史稱齊孝公。這里我們還是不難看出,齊孝公盡管做了國君,但是齊國內部已經開始分裂,也就是說這時候的齊孝公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內部的不和諧。
如何在齊國站住腳
齊桓公去世之後,公子重耳等人還是在齊國的,很有可能也是在齊孝公即位的事情上又提供過幫助的。公元前647年,宋襄公去世,同時晉國的晉惠公去世,重耳也離開了齊國。這時候的齊孝公已經擔任齊國國君四年之久,也沒有因為宋國的失勢而發生內亂,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回顧一下之前的事情,齊孝公本人因為內亂而出逃,其他的公子卻在國內各自有各自的組織,也就是說齊孝公在國內是沒有黨羽的,那些擁立他的人大部分是齊桓公之前留下的舊臣,我估計齊孝公還是沒有出發之前反對他回國的群公子,並且采取了重用的方式,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在齊國能站住腳的根本原因。
如何保持君位的穩定
在齊孝公去世之後,齊國立刻發生了動亂,他的弟弟殺死了太子做了國君,也就是說他的這些兄弟們還是對最高權力充滿渴望的,但是為什么在齊孝公在位的幾十年里有沒有出現過問題呢?

後來的內亂是因為齊孝公對自己兄弟們的重用,或者說是對這些人沒有進行嚴厲的管制,但是他應該如何穩定自己的統治呢。這還是要說到晉文公身上去,宋襄公去世後,公子重耳成為了晉國的國君,並且晉國主動和齊秦兩國結立友好同盟,也就是說這時候的齊孝公實際上是在晉文公的霸業下勉強維持着自己的政權,同時也是經常活躍在國際舞台上。
霸業為何不能維持
齊孝公還是由於擔心自己在內部的政權穩定性而諂媚於晉國,也就說說這時候在他的心中,晉國已經成為了大哥,這種內外牽制讓他無能為力。
在晉文公稱霸期間,齊國也是效仿秦國在晉楚之爭中選擇觀望,同時也是多次出兵討伐本來和齊國一直關系很不錯的宋國,因為這時候的宋國由於自己的地理位置尷尬而不得不選選擇站邊於晉楚兩國。同時這也是齊孝公最為致命的失誤,他不但不主動幫助宋國,而且屢次出兵攻打這個曾經幫助自己上位的國家,但是在沒有取得成效之後將矛頭對准了魯國。
齊孝公攻打魯國
齊孝公即位之後,各大諸侯已經開始倒向楚國,因此多次討伐以宋國為首的一些小的諸侯國,但是沒能取得顯著的成效,公元前643年,齊孝公攻打魯國,以為這時候自己的友好鄰邦也開始孤立齊國。
齊國的軍隊還沒到魯國的邊境,魯僖公就派展喜前去犒勞齊國的軍隊,展喜前去向自己的哥哥請教辭令,於是就帶着膏沫前去慰問齊國的軍隊。展喜見到齊孝公就說,煩請貴國的國君抬一下自己的腳趾頭,讓在下犒勞貴國的軍隊,什么意思呢?因為自己帶的是膏沫,也就是洗發水之類的,意思是說魯國現在非常窮,只能拿洗發水前來慰問,因此給齊孝公使用時魯國的恥辱,希望齊孝公抬一下腳趾頭,讓自己犒勞他的手下人。
膏沫犒師,齊國撤軍
齊孝公就問,魯國現在怕不怕齊國,展喜就說,小人怕,君子不怕。齊孝公就問為什么不怕。展喜給出的回答是,當初姜子牙和周公旦兩個人一起輔佐周王室,後來得到封地,兩人定下盟約,說齊魯兩國世世子孫無相害也。現在盟約依舊記在史書上,後來貴國齊桓公先君召集諸侯,尊王攘夷並且和魯國結盟,這都是對先輩功業的繼承,現在齊孝公即位了,魯國是小國因此不敢忘記當初的盟約,魯國的君子們都希望齊孝公能繼承齊桓公的遺志呢,所以斷定齊國不會攻打魯國,因此不怕。
展喜這也是睜着眼睛說瞎話,人家齊國的軍隊頭開到大門口了。但是振振有詞,句句在理,齊孝公也很明白,這是給自己帶高帽子呢,那又有什么辦法呢,只好撤軍。齊國也在這個世後將自己的軍事矛頭指向了魯國。
個人拙見
齊國在齊桓公去世以後,有於之前結盟的諸侯紛紛倒戈,齊國處於奶油外患,齊孝公雖然多次在國際上積極出現,但是卻在晉國稱霸途中失去了目標,將自己的矛頭指向了這些正在被大國欺凌的小國身上,然而卻沒有能取得成效。
齊國霸業的隕落實際上還是在政治上出現了嚴重的目標失誤,以至於多方得罪徒勞無功、進退失據,直到最後被中原的諸侯國所孤立,甚至被遺忘,成為了北方一個看似強大卻處處受制諸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