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芦用什么糖 唐鲁孙:北平的糖葫芦
唐鲁孙:北平的糖葫芦

作者:唐鲁孙(1908-1985),满族,他塔拉氏,本名葆森,字鲁孙。镶红旗人,珍妃、瑾妃的堂侄孙。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46年到台湾,1985年病逝。身世贵胄,自幼收支宫廷,对老北京传统、习惯、掌故及宫廷底蕴管窥蠡测;年青年头时单身出外谋职,游遍全国各地,博学多闻,又熟谙各地民风风情。 著有《中国吃》一书,这套书是作者晚年的忆旧之作,信手拈来,妙趣横生,既能够使人增广见闻,又能够补正史与民风学之阙。
北平甜食种类,可海啦去了。先拿糖葫芦说吧,南方叫"糖球",天津叫"糖墩",北平叫"糖葫芦"。北平卖糖葫芦,分两种,一种是提着篮子下街,一边吆喝,一边串胡同,怀里还藏着一个签筒子,碰上好赌的买主,两人找个树阴凉或许大宅门的门道,抽回大点,抽一筒或半筒的真假五儿,再不就赌赌牌九。有时一串葫芦没卖,能赚个块儿八毛,碰上手头不顺,或许输上几十串葫芦。有的风雅买主哈哈一笑也就算了,如果碰上小气主儿,就记住数儿慢慢吃吧。
串胡同卖糖葫芦的,固然种类没有摊子上式样多,可是葫芦绝对地道。干鲜果子虽然得新颖,就是蘸葫芦的糖稀,也绝对是用冰糖现蘸现卖,绝没陈货。
摆摊子的糖葫芦人人都说"九龙斋 "的葫芦最好,其实您如果问我九龙斋在什么处所,真正老北平也说不上来。我只知道大栅栏东口外马路上,天天华灯初上,支着一个大白布蓬子,拉上一盏五百烛光大灯胆,摊上正中摆着一座玻璃镜,上头漆着"九龙斋"三个大字那就是九龙斋啦。除了林林总总糖葫芦之外,冬天还卖果子干,炎天改卖酸梅汤。您别瞧不起这个摊,据说,一晚上卖得好,所赚的钱,比同仁堂不在以下呢!糖葫芦若是讲究式样齐全,那九龙斋就比不上东安市场大门正街的"隆记"了。
东安市场的隆记,摊子正挨着一个生意鲜花儿的,到了薄暮时候,晚香玉、栀子、茉莉、芭兰一放香,谁走过都要停下来瞧瞧闻闻香。隆记摊子上的小店员一声"葫芦……刚蘸的呀",先喊一声"葫芦",要走个三四步才喊出"刚蘸的呀"四个字。这个吆喝,不只是东安市场一绝,甚至于说相声的高德明、绪德贵还把他编到相声里,录了唱片呢!
隆记的糖葫芦色彩配得最悦目的,是大山里红嵌豆沙,豆沙馅上用瓜子仁,贴出梅花方胜七星各类分歧的花式。要说好吃,去皮的荸荠果,蘸成糖葫芦能够说甜凉香,兼而有之。再者就是一个沙营葡萄,夹一小块金糕,红绿相间,不只好吃并且悦目。隆记的糖葫芦固然是式样齐全,要什么有什么,可是您如果吃整段山药蘸的葫芦,那您得上九龙斋去买,隆记是不卖的。
笔候曾经问过,他们两家都笑而不答,究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直到现在照样个谜,让人猜不透呢。北平有一句歇后语是"九龙斋的糖葫芦,别装山药啦。"可见人人对九龙斋的山药糖葫芦,是何等捧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