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什么水平 中国传媒大学校徽历史
中国传媒大学校徽历史
中国传媒大学的历史沿革
1954年,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成立。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1981年,学校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1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传媒发展历史简介
清代小说。
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列国志传》,以武王伐纣的故事开篇,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凡余邵鱼疏忽或遗漏的地方,都根据史书作了订正,艺术上也有显著的提高,改名为《新列国志》,共108回。
清代乾隆年间,秣陵(今江苏南京)蔡元放(名□,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又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23卷,108回。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冯梦龙的《新列国志》对蔡氏的改本作了某些校正,取消了评、注、读法、序和分卷,重新出版,书名仍为《东周列国志》,题为“冯梦龙、蔡元放编”。
《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写起,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全国结束,包括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历史,内容极其丰富复杂。所有的情节、人物都是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书中汲取来的。
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照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小说描写了幽王残暴无道,引起西戎之乱。
平王东迁,从此周王室逐渐衰弱,诸侯国互相兼并,互相争霸。在诸侯国内部,大夫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之间也互相兼并,致使有的诸侯国为大夫所瓜分,接着出现了七雄并峙的局面。
频繁的兼并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 小说谴责和揭露了那些昏聩、残暴、荒淫、愚昧的帝王、诸侯以及贪婪、□诈、阴险的佞臣。
小说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勇敢、有才干的将相,也颂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 小说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繁简得当。
虽然头绪纷繁,矛盾错综复杂,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仅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如实的反映,各诸侯国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关系,都写得条分缕析。小说故事性强,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全书的一部分。
许多故事描述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如“卫懿公好鹤亡国”、“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等等。
由于小说反映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不可能有贯串始终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里,人物形象描绘得还相当生动,如管夷吾的博学奇才、齐小白的王霸之度、鲍叔牙的苦心荐贤等等,又如晋重耳、伍子胥、介子推、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文种、范蠡等等都写得个性鲜明。小说用语简洁、通畅,但因汲取了多种史书的内容,文字繁简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东周列国志》中也宣扬了愚忠,愚孝等封建伦理观念,是其局恨性。
中国传媒发展历史
回顾中国传媒产业近两年的发展之路,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产值规模、增幅以及组成结构都发生着迅速变化。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带来了新的变化。从传媒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幅来看,除报纸发行和期刊发行两个行业外,其他各行业的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811亿元,比2006年增长13.6%。
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平面媒体政策相对宽松、广电媒体市场准入大门渐启、市场拓新先机开始显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传媒产业雏形已经形成,并且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或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从传媒资本的角度看,中国传媒的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明显加快,而且国家的有关政策也开始松动,由原来的严格控制到现在的限制性进入。
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广告收入增长迅猛,媒体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品。但人均广告支出只有美国的2%到3%,前景看好。中国新媒体用户大多小于三十岁,其中四分之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二到三倍。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年度增幅更是达到75%。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展示出令人期待的高速增长势头。未来的三到五年,是中国新媒体迅猛发展时期。
由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异常动荡,从几大金融机构破产蔓延至国家破产,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不仅影响了银行业、房地产、零售业,还逐步波及到作为文化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子类的传媒产业。但是在中央重视传媒产业发展的同时,传媒产业未来几年必将高歌猛进。
详细介绍一下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简介[编辑本段] 中国传媒大学原名北京广播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报刊、出版、网络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和"以特色带综合,以综合强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理念,形成了文、工、管、经、法、理、教多学科协调发展,传媒特色鲜明,综合优势突出的信息传播学科专业体系,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13个学院,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博士点,48个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类别,78个本科专业。 作为中国广播影视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学校为信息传播事业的政府决策咨询、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建有教育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还创办了一批科研特区、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 学校设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采取函授、夜大、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教学模式,建立多媒体、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为信息传播领域提供全方位继续教育服务。
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9个分院、31个函授站、31个远程校外学习中心。 学校通过合作办学在六朝古都南京设立了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南广学院,规划占地面积166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首期25万平方米建筑已经竣工。
学院设立29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9000人。 学校被誉为中国广播影视传播人才的摇篮。
50多年来,学校为广播影视系统及信息传播业培养输送毕业生6万多人,培训在职人员35万多人次。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支从领导干部到专业人员的骨干队伍,很多人成为著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导演、编剧、制片人、翻译和高级工程技术专家。
学校建有先进的专业实验中心(室)、多媒体校园网、有线电视数字传输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和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学校努力建设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藏书105万册,音像资料50万余盒(张),报刊3,000多种,电子报刊8,000多种。
校址: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一号(东五环外) 北京站乘728路公交车梆子井下既是中国传媒大学三维地图及实景展示: ://cuc.6dxy/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广播影视艺术、信息科学与技术为龙头,文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目前,学校设有14个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博士点,48个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类别,78个本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广播电视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488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17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606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15472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925人,其中专任教师1044人。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
近年来,有1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有16人次进入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工程”,2人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5人次荣获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奖,27人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实力得到增强。同时,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和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