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维吾尔族传说

火烧 2022-02-12 07:06:24 1069
维吾尔族传说 维吾尔族传说故事篇一:艾迪莱丝丝绸的美丽传说相传莎车有个维吾尔族姑娘名叫海里曼,她从小无依无靠,以织锦为生。快到古尔邦节的时候,她打算为自己织一块锦绸做裙子。她采来石榴花、沙枣花、海那花

维吾尔族传说  

维吾尔族传说故事篇一:艾迪莱丝丝绸的美丽传说

相传莎车有个维吾尔族姑娘名叫海里曼,她从小无依无靠,以织锦为生。

快到古尔邦节的时候,她打算为自己织一块锦绸做裙子。

她采来石榴花、沙枣花、海那花,用花液染出五彩的丝线,精心纺织彩绸。

经过几个昼夜的辛勤纺织,彩绸织锦好了,纹样粗犷奔放,色彩艳丽。

一阵大风刮来,彩绸随风飘去,姑娘追到河边,她惊喜地看到:彩绸在水中的倒影,更加妙不可言。

海里曼日思夜想,一心要织出那漂亮的花纹。

海里曼照水纹模样先扎染经线,然后织上色彩各异的纬线,异彩纷飞的水纹彩绸终于织好了。

姑娘把彩绸送到裁缝阿衣先那里加工衣裙,阿衣先看上了彩绸,当天夜里,阿衣先私自带上彩绸跑到了喀什。

古尔邦节的麦西来甫晚会上,人们载歌载舞,阿衣先艳丽的彩裙引来众人羡慕的眼光。

有位名叫尤素甫的小伙子请阿衣先跳舞,问她彩裙是哪里买的,阿衣先慌称是自己织的。

尤素甫认为她心灵手巧,打算向她求婚。

海里曼独自一人在家,为失去彩绸伤心落泪。

海里曼打算再织一块同样的彩绸。

她赶到喀什去买丝线,正巧遇到了阿衣先,认出了彩绸裙,两人吵了起来。

尤素甫无法断定是谁织的彩绸,只好让她俩重新织一次。

海里曼很快就织好了一块同样的彩绸。

阿衣先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尤素甫娶了心灵手巧的海里曼姑娘。

海里曼把手艺传给众人,并把这种彩绸取名叫“艾迪莱丝”绸。

从那时起,艾迪莱丝绸的织纺工艺一直流传至今。

维吾尔族妇女最钟爱的服装就是“艾迪莱丝”裙。

现在的维吾尔族妇女几乎每人拥有一件艾德来丝筒裙。

扩展资料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

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

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

维吾尔族传说

此外,在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渑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

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丁灵”、“丁令”)。

也有人认为,维吾尔族的先世与匈奴有血缘关系。

公元前3世纪,“丁零”生活在山地森林和蒙古草原的北部边缘,以狩猎和畜牧为生,相继受草原上的匈奴、鲜卑和柔然汗国的奴役。

4世纪以后,“丁零”又被称为“铁勒”、“铁历”、“赤勒”或“敕勒”,分布于西起伏尔加河,东至兴安岭的东西万余里的欧亚北方大草原上。

由于他们使用的车轮高大,又被称为“高车”。

活动于贝加尔湖一带的被称为东部铁勒,其中的“袁纥”部,在5世纪时成为“高车”诸部之首,也就是7世纪时“铁勒”诸部中的“韦纥”。

5世纪中叶,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出现了一个以阿史那氏为核心的铁勒部落,被称为“突厥”。

552年,阿史那氏建立了包括整个蒙古草原和准噶尔盆地的突厥汗国,使其他一些铁勒部落成为它的属部。

突厥贵族残酷的统治激起了各铁勒部落的反抗。

为了与突厥贵族相抗衡,“韦纥”、“仆固”、“同罗”、“拔野古”等东部铁勒中较大的九个部落结成地域性的“回纥”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简称“九姓”。

统一九姓铁勒各部的第一代可汗是骨力裴罗。

744年(天宝三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

回纥汗国的疆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西和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

诸部落原有的名称从此基本消失,统称“回纥”。

就在这一年,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回纥汗国成为唐朝的属国。

此后,历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册封。

回纥与唐朝一直保持友好和从属关系,并两次出兵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788年(唐贞元四年),回纥可汗顿莫贺上书唐朝,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改回纥为“回鹘”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吾尔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