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可知我常一生爱好是天然 蕭紅:一生愛好是天然

火烧 2021-07-24 14:25:56 1049
蕭紅:一生愛好是天然 文/邱春玲蕭紅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從呼蘭河到哈爾濱,從哈爾濱到青島,從青島到上海,又去過武漢、山西、西安、重慶,最後到了香港。她在漂泊中追求自由,追求自我。明代湯顯祖有部戲劇《牡
可知我常一生爱好是天然 蕭紅:一生愛好是天然

蕭紅:一生愛好是天然  

文/邱春玲
蕭紅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從呼蘭河到哈爾濱,從哈爾濱到青島,從青島到上海,又去過武漢、山西、西安、重慶,最後到了香港。她在漂泊中追求自由,追求自我。
明代湯顯祖有部戲劇《牡丹亭》,塑造了一個追求自由、追求自我的形象杜麗娘。杜麗娘長在深閨,受到嚴格的封建教育和管束。一個的偶然的機會,她到後花園遊玩了一回,被大好春光感染,深感自己的禁閉的苦悶;於是她病倒了,在中秋月圓之夜痛苦地死去。
蕭紅有幸生在民國時期,她有可能走出家門,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新的時代給年輕人以新式的教育,新時代的年輕人接受的是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新時代允許女性走出家門上學、就業,新時代的女性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可以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有了這樣的時代條件,二十世紀的中國出現了一批新女性,蕭紅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蕭紅更自由,更自我。
蕭紅的家庭條件不錯——出生在地主家庭,家裡還有房屋出租,按照慣例,她該應嫁到一個門當戶對的人家去做少奶奶,舒舒服服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可是蕭紅不願意別人安排自己的人生,她要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於是,在父母給她安排好了人生之路的時候,她出逃了;從逃出家門的那一刻起,蕭紅成了自己命運的主人。
走出家門以後,蕭紅遇到了一系列困難,衣食住都成了問題;可是,她堅決地沒有回去。回去,就等於向封建勢力投降了;安安穩穩的少奶奶的生活不是蕭紅想要的,她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活著。
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蕭紅和家裡為她安排好的那個所謂的未婚夫同居了,隨後又被那人拋棄。
那麼,她為什麼不在家門之內接受這樁婚事?那樣就不用經歷那些艱難,那樣也不會被拋棄。因為在家門之外接受,她是自由的;在家門之外接受,她可以隨時走人。
如果她正式嫁入那一家,就永遠也走不脫了。比她稍大一點的女性作家白薇,被動地接受了家裡安排的婚姻,結果弄得好慘。白薇受盡婆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逃回娘家,又被父親送回去;最終費了好大勁,白薇才擺脫了那場不幸的婚姻。
還有鄧穎超的一個同學,按照傳統習俗去做了少奶奶,累得病倒了;由於婆婆的專製得不到好的醫治,最後長嘆一聲含恨而逝。
蕭紅不願去做封建習俗的犧牲品,她努力地掙脫了;雖然掙脫得不是那麼體面。這就是蕭紅,一個獨特的蕭紅!
當然,自由的日子不是那麼好過。在歐羅巴旅館,她和蕭軍租不起5毛錢一天的鋪蓋,沒有飯吃。蕭軍有時候弄回來一個麵包,有時候弄回來一張餅,倆人一塊吃。她每天都餓得捂著肚子問「桌子可以吃嗎?草褥子可以吃嗎?」;半夜裡,她把門開一道縫,偷偷看著人家門上的列巴圈、牛奶。
終於有一天,蕭軍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他們有了一個暫時的家。在商市街,買來簡單的炊具和生活用品;用小鍋在炭火上煮著稀飯,蕭紅居然像個小主婦了。
再苦也不回那個家,自由、自我才是蕭紅想要的。別的女性沒有做到的,蕭紅做到了,這就是蕭紅的可貴之處;所以,蕭紅才可能有別的女性所沒有的成就。
走過了那個階段,蕭紅作為作家的時期就到來了。在青島,在那座白色的小樓上,他們的生活應該還可以吧。遠離了封建的家庭,沒有了貧困的折磨,應該可以放飛心靈了。在青島的短短5個月時間,蕭紅寫了《生死場》,蕭軍寫了《八月的鄉村》。在青島,他們「燈下細論文」;在青島,他們給魯迅先生寫了信。隨後,他們到了上海,在魯迅先生的幫助下,作品得以出版;他們成了「東北作家群」的知名作家。
在上海的幾年,應是蕭紅的黃金時期。作為一個女性,蕭紅沒有像別的女性那樣苦心經營自己的小家庭,她依舊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除了創作,就是孤獨,能去的只有魯迅家。她想要的就是心靈的自由吧。
她身體很弱,生存能力並不強,她卻努力為自由活著。從她寫的她和蕭軍在一起的最初的生活情景可以看出,蕭軍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而實際上,蕭紅也確實需要一個可以依靠的人。但是,在心靈上,蕭紅卻不願依附於任何人,她的心靈只屬於她自己;也許,這正是她和蕭軍分手的最真實的原因。
蕭紅有機會接觸了美國記者、作家史沫特萊,並得到史沫特萊的無私幫助。史沫特萊也是一個漂泊者,一生都在奔走之中;史沫特萊是個窮人家的女兒,完全靠自己的奮鬥成了世界著名記者和作家。史沫特萊是個革命家,是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她把她的一生都獻給了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她為中國的抗戰作宣傳,寫了厚厚的一本《中國的戰歌》;她為中國的抗戰爭取國際援助,其中印度援華醫生柯棣華大夫就是她動員來的。
而和史沫特萊相比,蕭紅顯然太弱小了。蕭紅不是革命家,她沒有投身全人類的解放事業;她只是一個作家,她只能用她的筆寫出她對弱者的深深同情:健康、活潑的小團圓媳婦,被婆婆虐待致死;翠姨嚮往現代文明、渴望自由,卻無力走出去,只能抑鬱而死;有二伯在張家勞作了一輩子,卻始終被當作家族以外的人······她沒有和蕭軍、丁玲一起去延安,她不懂政治。
在《牡丹亭》中,杜麗娘高唱:「可知我常兒一生愛好是天然······」,蕭紅一生都在努力活得天然——為了心靈的自由活著,為了獨立的人格活著;為了實現自我活著。中國女性的自由的夢想、自我實現的願望,到蕭紅這裡終於艱難地實現了;正像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寫下的:我將與碧水藍天永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