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势均力敌形容什么 成语: 力敌势均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力敌势均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力敌势均 成语简解 编号: 4043 成语: 力敌势均 注音: ㄌ|ˋ ㄉ|ˊ ㄕˋ ㄐㄩㄣ 汉语拼音: lì dí hì jū 参考词语: 势
成语: 力敌势均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力敌势均 成语简解 编号: 4043 成语: 力敌势均 注音: ㄌ|ˋ ㄉ|ˊ ㄕˋ ㄐㄩㄣ 汉语拼音: lì dí shì jūn 参考词语: 势均力敌 释义: 义参「势均力敌」。见「势均力敌」条。 Emoji符号: 均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力敌势均”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势均力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势均力敌」这个词语,一般用来指称双方势力与情势相当。在《逸周书.卷八.史记解》中有段话:「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竟进争权,下争朋党,君弗禁,南氏以分。」其中的「钧」通「均」,和「敌」字一样都是等同的意思。整句话是说:以前在有南氏这个国家,有两个臣子极受君王宠信,双方权势相当,为了胜过对方,两人于是各自结党营私,明争暗斗,最后终于导致国家分裂。后来「势均力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双方力量情势相当,不分上下。「势均力敌」一语,有时亦作「力均势敌」,如《尹文子》逸文:「两智不能相救,两贵不能相临,两辩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也。」便是描述双方力量相当,所以在智、贵、辩三方面都无法分出高下。 典源: 此处所列为「势均力敌」之典源,提供参考。#《逸周书.卷八.史记解》1>久空重位者危:昔有共工自贤,自以无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乱,民无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犯难争权疑者死:昔有林氏、上衡氏争权,林氏再战弗胜,上衡氏伪义弗克,俱身死国亡。知能均而不亲,并重事君者危:昔有南氏2>有二臣贵宠,力钧3>势敌,竟进争权,下争朋党4>,君弗禁,南氏以分。昔有果氏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内争朋党,阴事外权,有果氏以亡。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尹文子》逸文。 (2)有南氏:古国名。 (3)钧:通「均」,相等。 (4)朋党:同类的人相互集结成党派,排除异己。 〔参考资料〕《尹文子》逸文(据《太平御览.卷四三二.人事部.智》引)两智不能相救,两贵不能相临,两辩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也。 书证: 01.《宋书.卷四二.刘穆之列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02.《周书.卷六.武帝纪下》:「史臣曰:『自东西否隔,二国争彊,戎马生郊,干戈日用,兵连祸结,力敌势均,疆埸之事,一彼一此。』」 成语接龙“力”字结尾的成语
“力”字开头的成语

“均”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力敌势均。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力敌势均”分成的单字详解:
力, 敌, 势, 均。
很赞哦!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