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死又死不掉 不想老偏偏老,不想死偏偏死的人生
不想老偏偏老,不想死偏偏死的人生
【典介】《佛常》,全一卷,唐代於大足元年 (701),又《常三》、《三》。收於大正藏第十七。旨在老病死之免,本原或者某的一部分,不知何被分出,而用於人死亡後送葬亡者。如《南海寄法》:然依佛教,刍(比丘)亡者,之,令一能者,常,然後各念常,住。
少年容貌住,不久悉枯羸
【典原文】
此老病死皆共嫌,形丑可。
少年容貌住,不久悉枯羸。

假使命百年。不免常逼,
老病死苦常逐,生作利。
――《佛常》
【佛解】“此老病死皆共嫌”,一般人都知道老病死是大家都不想要,都嫌的,可是偏偏都得到。到了,逃也逃不了、推也推不去,就是生的愚昧。所以要有警,有老、有病的候要快多用功,等到要死的候,再用功就不及了。
“形丑可”,形就是形象,每人都有自己的形象,有男女老幼相、胖瘦高矮相,都有各自的形。但是每人到了老、病、死,不管平是什形,都是丑、都是,都是可的。所以人到死的候,有什形象、可言?是的丑陋、。
“少年容貌住”,年的小孩看起很天真、很乖巧、很活,但都只是的,什原因呢?因常,所以,人都在老化中,有可能忽然高、忽然中,忽然嘴歪了、眼斜了,或忽然鼻子歪了、面孔了,所以容貌都是的。
“不久悉枯羸”,枯是干枯,羸是瘦弱;就是人的生命是很常的,有可能上午看到他,下午不一定存在,就像花一,很快就雕。使是十年的,也是很快就去,老相就前。
“假使命百年,不免常逼”,了解世上一切都是常,就算是人活到一百,是死,是被常所逼迫。不要是一百年、一千年、一年,即使生到非想非非想天,有八大劫命,是不常的逼迫。在中,彭祖活到八百,一般人看是很,但是等到常到了,彭祖是得命很短,希望上天再延他的年,可人心始是法足的。照理,有八百心意足了,可是到了老、病、死,就心生恐怖,心生,因此要祈求上天延他的命,希望能不死、不老、不病。像秦始皇、武帝都是在求生不老方,果死得更早,所以任何人都逃不一。
“老病死苦常逐”,要知道老病死,常侍在我身,如影形,逃也逃不了,真正是在劫逃。在中老、病、死,在美一有病、有老、有死。不但是在美,在全世界天涯海角任何一地方,都是有病、有老、有死,都逃不出常的境界。
“生作利”,老病死苦是常生作的,想不病偏偏要病、想不老偏偏要老、想不死偏偏要死,所以是大利的。生了老病死,也不知花了多少精神、、金在做些有利益的事,都是在浪生命。所以快回心向善,痛念常,快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