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水彩画中国年 中国水彩画的历史

火烧 2022-04-04 20:23:41 1052
中国水彩画的历史 水彩画的发展史 百年水彩画发展史 中国百年水彩画展经过三年的筹备,多次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在全国水彩画家和已故画家的亲属中进行了广泛的作品征集,并经过了严格的比较筛选,又多方向

中国水彩画的历史  

水彩画的发展史

百年水彩画发展史 中国百年水彩画展经过三年的筹备,多次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在全国水彩画家和已故画家的亲属中进行了广泛的作品征集,并经过了严格的比较筛选,又多方向有关的美术馆,博物馆,美术学院商借了部分展品,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作品展览。

展览包含了自1905年以来一百年中中国水彩画各个发展时期有代表性的画家的重要作品300余件。在1864年至1911年中国水彩画的萌芽期,外国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画馆”这个被誉为“西洋画之摇篮”里培育出来的第一代中国水彩画家徐咏青(1880—1953)有他在20世纪初年的《杭州西湖》写生画展出,最早出国留学的李铁夫(1869—1952)有他早期的水彩静物《瓶花》展出,李叔同(1880—1942)则有他1905年一幅画在明信片上的风景画展出,这些都是极为可贵,难得一见的珍品;在1911年至1949年中国水彩画的成长期,涌现了一大批后来卓有成就的水彩画家,作品已开始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体现了中国水彩画成长期的成就,是中国水彩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包括:张眉孙,关广志,李剑晨,杭穉英,潘思同,张充仁,王肇民,阳太阳这些在中国水彩史上最有影响的画家,在这次展览中都有他们的代表作展出。

这批画家大部分都已作古,只有阳太阳先生尚健在,今年也已经快一百岁了,他们的作品都是融汇中西,面向生活的成果,又体现了每个画家独到的艺术追求,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1949年至1965年中国水彩的发展期,上述画家都有新的成就,而从革命战争中成长的画家和陆续从海外归来的画家又为中国水彩画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画家如古元,邵宇,沈柔坚,吴冠中,萧淑芳等,都有别开生面的作品在此次展览中展出。1954年“全国水彩,速写展览”是当时创作成就的一次大检阅,那次展览中的精品如戴泽的《世界青年联欢节在柏林》,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这一阶段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共有50余幅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1978年至现在是中国水彩画的改革繁荣期,也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历史上的最高潮,在这一阶段,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四次单独设立了水彩展区,全国水彩,粉画展也举办了七届,新作者不断涌现,创作空前活跃,中国水彩画已经摆脱了只是“小品”和“轻音乐”的局限,极大地增强了水彩画的表现力,扩展了水彩画的功能,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中国水彩画”风貌,这一阶段的作品有200余件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包括历届展览中获金银奖的作品,也包括一些老画家的新作,完全可以从中一览中国水彩最新发展的全貌。

港澳台有代表性的水彩画家的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包括台湾已故的著名水彩画大家马白水,李泽藩,席德进的作品和当今香港著名水彩画家江启明,欧阳乃沾,澳门著名水彩画家廖文畅,台湾著名水彩画家李焜培,杨恩生,谢明锠等人的作品。 展览期间,将出版发行《中国百年水彩画集》大型画册,还将召开“中国百年水彩画学术研讨会”。

中国水彩画百年历程 1978年--现在:中国水彩画的改革繁荣期,也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历史上的最高潮。 在这一阶段,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四次单独设立了水彩展区,全国水彩,粉画展也举办了七届,新作者不断涌现,创作空前活跃。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时,水彩画首次单独设立了展区。随着作者队伍日益扩大,创作空前活跃,不少别的画种的画家转入水彩画创作,艺术水平迅速提高。

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水彩画达到了新的高度,与中国画、油画各获得三个金奖。目前,全国至少有27所高等院校设立了水彩画专业。

水彩画作者队伍在各个画种中是最为庞大的,每次举办展览,送展的作品都超过2000件。中国水彩画已经摆脱了只是"小品"和"轻音乐"的局限,极大地增强了水彩画的表现力,扩展了水彩画的功能,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中国水彩画"风貌,可以从这一阶段的作品中一览中国水彩最新发展的全貌。

争议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陈履生近日指出,一些作品"内容越来越复杂,刻画越来越精细","水"的特性已经被淡忘了。 还要不要水彩的感觉 提起水彩画,很多人都会回想起小学美术课上,一桶水、一盒水彩颜料、几支水彩颜料画画的情景。

著名画家吴冠中也曾讲"水彩、水彩,其特点就在'水'和'彩'。不发挥水的长处,它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表现力强;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

"可见,水在水彩画中扮演着很重的角色。针对画展前言中的"中国的水彩画已经基本摆脱了只是'小品'和'轻音乐'或只作为'入门学习'和'收集素材'手段的局限,极大地增强了水彩画的表现力,扩展了水彩画的功能,丰富了水彩画的多样形式",陈履生提出水彩画也要求表现特定的主题,也要求做深入细致的刻画,"水"的特性就会不自觉地被人们淡忘了。

"如果说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表现建设工地和现实生活的水彩画,还保留有水彩感觉的话,那此后表现特定主。

中国绘画的历史

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 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地址:

简述中国油画与水彩画的发展历史及各自的优缺点

出题的人肯定是不懂艺术的,太不专业了。

油画与水彩本身传入国内是有一定发展历史的,但是用优缺点来评价一项艺术门类的话显然不合适,就像问你语文和数学的优缺点一样。当然仅仅从绘画技法和材料特性上来说还是有区别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油画厚重,水彩轻薄;油画油性,水彩水性;油画干的比较慢,水彩干的快;因为媒介不一样,所以油画可保存时间要比水彩更为长久;油画可以塑造肌理感,水彩画比较薄,无法达到。

关于发展历史,网上搜索的话会更加全面,就不复制了。

中国绘画的历史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注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先秦绘画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帛画等,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

秦汉王朝是中国早期历史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大国,疆域辽阔,国势强盛,丝绸之路沟通中外艺术交流,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尤其是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其墓室壁画及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帛画,生动塑造了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画风往往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民生疾苦,但是绘画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苦难给佛教提供了传播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起。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该时期壁画,艺术造诣极高。由于上层社会对绘事的爱好和参与,除了工匠,还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这一时期玄学流行,文人崇尚飘逸通脱,画史画论等著作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这个时期的绘画注重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日趋流行。

隋唐时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对外交流活跃,给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机运,在人物画方面虽然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在流行,但吴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优势,民族风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缲等人的山水画、花鸟画己工整富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五代两宋之后,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完备一,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朝廷设置画院,扩充机构编制,延揽人才,并授以职衔,宫廷绘画盛极一时,文人学士亦把绘画视作雅事并提出了鲜明的审美标准,故画家辈出,佳作纷呈,而且在理论上和创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独的体系,其内容、形式、技法都出现了丰富精彩、多头发展的繁荣局面。

绘画发展至元、明、清,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在题材上,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了绝对的地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趋附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示高雅,表现闲情逸趣,倡导“师造化”、“法心源”,强调人品画品的统一,并且注重将笔墨情趣与诗、书、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涌现了众多的杰出画家、画派,以及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水彩画中国年 中国水彩画的历史

水彩画的发展史

百年水彩画发展史 中国百年水彩画展经过三年的筹备,多次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在全国水彩画家和已故画家的亲属中进行了广泛的作品征集,并经过了严格的比较筛选,又多方向有关的美术馆,博物馆,美术学院商借了部分展品,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作品展览。

展览包含了自1905年以来一百年中中国水彩画各个发展时期有代表性的画家的重要作品300余件。在1864年至1911年中国水彩画的萌芽期,外国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画馆”这个被誉为“西洋画之摇篮”里培育出来的第一代中国水彩画家徐咏青(1880—1953)有他在20世纪初年的《杭州西湖》写生画展出,最早出国留学的李铁夫(1869—1952)有他早期的水彩静物《瓶花》展出,李叔同(1880—1942)则有他1905年一幅画在明信片上的风景画展出,这些都是极为可贵,难得一见的珍品;在1911年至1949年中国水彩画的成长期,涌现了一大批后来卓有成就的水彩画家,作品已开始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体现了中国水彩画成长期的成就,是中国水彩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包括:张眉孙,关广志,李剑晨,杭穉英,潘思同,张充仁,王肇民,阳太阳这些在中国水彩史上最有影响的画家,在这次展览中都有他们的代表作展出。

这批画家大部分都已作古,只有阳太阳先生尚健在,今年也已经快一百岁了,他们的作品都是融汇中西,面向生活的成果,又体现了每个画家独到的艺术追求,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1949年至1965年中国水彩的发展期,上述画家都有新的成就,而从革命战争中成长的画家和陆续从海外归来的画家又为中国水彩画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画家如古元,邵宇,沈柔坚,吴冠中,萧淑芳等,都有别开生面的作品在此次展览中展出。1954年“全国水彩,速写展览”是当时创作成就的一次大检阅,那次展览中的精品如戴泽的《世界青年联欢节在柏林》,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这一阶段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共有50余幅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1978年至现在是中国水彩画的改革繁荣期,也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历史上的最高潮,在这一阶段,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四次单独设立了水彩展区,全国水彩,粉画展也举办了七届,新作者不断涌现,创作空前活跃,中国水彩画已经摆脱了只是“小品”和“轻音乐”的局限,极大地增强了水彩画的表现力,扩展了水彩画的功能,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中国水彩画”风貌,这一阶段的作品有200余件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包括历届展览中获金银奖的作品,也包括一些老画家的新作,完全可以从中一览中国水彩最新发展的全貌。

港澳台有代表性的水彩画家的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包括台湾已故的著名水彩画大家马白水,李泽藩,席德进的作品和当今香港著名水彩画家江启明,欧阳乃沾,澳门著名水彩画家廖文畅,台湾著名水彩画家李焜培,杨恩生,谢明锠等人的作品。 展览期间,将出版发行《中国百年水彩画集》大型画册,还将召开“中国百年水彩画学术研讨会”。

中国水彩画百年历程 1978年--现在:中国水彩画的改革繁荣期,也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历史上的最高潮。 在这一阶段,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四次单独设立了水彩展区,全国水彩,粉画展也举办了七届,新作者不断涌现,创作空前活跃。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时,水彩画首次单独设立了展区。随着作者队伍日益扩大,创作空前活跃,不少别的画种的画家转入水彩画创作,艺术水平迅速提高。

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水彩画达到了新的高度,与中国画、油画各获得三个金奖。目前,全国至少有27所高等院校设立了水彩画专业。

水彩画作者队伍在各个画种中是最为庞大的,每次举办展览,送展的作品都超过2000件。中国水彩画已经摆脱了只是"小品"和"轻音乐"的局限,极大地增强了水彩画的表现力,扩展了水彩画的功能,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中国水彩画"风貌,可以从这一阶段的作品中一览中国水彩最新发展的全貌。

争议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陈履生近日指出,一些作品"内容越来越复杂,刻画越来越精细","水"的特性已经被淡忘了。 还要不要水彩的感觉 提起水彩画,很多人都会回想起小学美术课上,一桶水、一盒水彩颜料、几支水彩颜料画画的情景。

著名画家吴冠中也曾讲"水彩、水彩,其特点就在'水'和'彩'。不发挥水的长处,它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表现力强;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

"可见,水在水彩画中扮演着很重的角色。针对画展前言中的"中国的水彩画已经基本摆脱了只是'小品'和'轻音乐'或只作为'入门学习'和'收集素材'手段的局限,极大地增强了水彩画的表现力,扩展了水彩画的功能,丰富了水彩画的多样形式",陈履生提出水彩画也要求表现特定的主题,也要求做深入细致的刻画,"水"的特性就会不自觉地被人们淡忘了。

"如果说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表现建设工地和现实生活的水彩画,还保留有水彩感觉的话,那。

水彩画的起源是怎么样的

至今为止人们使用插图的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最初,人们在埃及尼罗河沿岸发现了一种叫做纸莎草(Papyrus)的纤维质植物,取其茎皮,可以制成卷轴,用来写字作画,做成关于科学、历史、巫术及宗教的书卷。这种卷轴的另一重要用途是陪葬,伴随死者抵达另一个世界,上面的文字帮助他们向冥神奥西里斯解释他们一生的作为。

卷上的画像以后被称为细密画,都是用透明的颜色画成的。土黄色、赭色取之于泥土;红色取自朱砂类的矿物;石青为蓝,石绿为绿,土黄为黄,虫胶为橙;黑色以柳木炭制作,白色则用白垩。

这些色料都用阿拉伯树胶(Gum arabic)加蛋白调和,用水稀释后使用。简而言之,这就是水彩。

中国绘画的历史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注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先秦绘画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帛画等,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

秦汉王朝是中国早期历史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大国,疆域辽阔,国势强盛,丝绸之路沟通中外艺术交流,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尤其是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其墓室壁画及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帛画,生动塑造了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其画风往往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民生疾苦,但是绘画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苦难给佛教提供了传播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起。

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该时期壁画,艺术造诣极高。由于上层社会对绘事的爱好和参与,除了工匠,还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

这一时期玄学流行,文人崇尚飘逸通脱,画史画论等著作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这个时期的绘画注重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日趋流行。隋唐时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对外交流活跃,给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机运,在人物画方面虽然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在流行,但吴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优势,民族风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缲等人的山水画、花鸟画己工整富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五代两宋之后,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完备一,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朝廷设置画院,扩充机构编制,延揽人才,并授以职衔,宫廷绘画盛极一时,文人学士亦把绘画视作雅事并提出了鲜明的审美标准,故画家辈出,佳作纷呈,而且在理论上和创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独的体系,其内容、形式、技法都出现了丰富精彩、多头发展的繁荣局面。绘画发展至元、明、清,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

在题材上,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了绝对的地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趋附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示高雅,表现闲情逸趣,倡导“师造化”、“法心源”,强调人品画品的统一,并且注重将笔墨情趣与诗、书、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涌现了众多的杰出画家、画派,以及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中国古代绘画史

国绘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

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有时特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

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与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制。 一、中国绘画发展概况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

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黄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区。

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犹如一片绚丽的彩霞,映现了中国绘画史的黎明。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

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秦汉王朝与相邻各族也有密切的接触,这时期的绘画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

具有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这时期的主的绘画形式是纯绘画的宫殿壁画、地上建筑壁画、墓室壁画及与此相关的画像石、画像砖等。

秦代为了宣扬秦始皇统一大业及其拥有的无上权威,而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内部,绘制有许多壁画。汉代,从宫室殿堂到贵族官僚的府邸、神庙、学堂及豪强地主的宅院,几乎无不以绘画进行装饰。

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东汉赵岐甚至在活着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坟墓准备壁画。

画像石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美术作品。因以刀代笔施于石材平面上的绘画,因此称石刻画。

其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陕北等地区,江苏、陕西、山西、安徽、河北、湖北等省也均有发现。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山东孝堂山画像石、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沂南画像石墓、安邱画像石墓等,河南南阳画像石及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画像石。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帛画“非衣”,内容丰富,色彩绚烂,帛画以左右对称、上下连贯的格局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

众多的人物、禽兽、器物被安排得有条不紊,疏密繁简错落有致。奇诞夸张的造型中体现出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

线条流畅挺拔,刚健质朴,设色以平涂为主,技法纯熟,使用的矿物质颜料至今仍十分鲜艳。这幅帛画是本期绘画中的杰出作品之一,它全面而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绘画在汉代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秦汉时期以绘画为专门职业的画工日益增多。被罗致到宫廷的专门画家被称为“黄门画者”或“尚方画工”。

三国两晋南北朝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战争频繁,民生疾苦,但却是绘画史中的重要阶段,绘画艺术仍在曲折中得到发展。苦难的时代,给佛教提供了传播和发展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盛,遍及南北。

石窟壁画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特别是敦煌莫高窟都保存有大量的此一时期壁画,展示出高度的艺术造诣。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日趋活跃,如卫协的《诗·北风图》,顾恺之的《木雁图》、《洛神赋图》等。

肖像画在这一时期很发达,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就特别注重揭示对象的精神意向和表现对象的特定性格。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萌芽。

有以王微、宗炳为代表所创作的山水画。取义于中国古代“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的寓言,以蝉雀为题材的绘画也颇为流行,赋予某种寓意性。

涌现出一批有文化修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绘画史和绘画理论著作开始出现。

隋唐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活跃,都给文。

水彩风景画的最初是起源于什么地方

水彩风景画的起源,最初是起源于“风土地形图”。

18世纪地志学和制图术的发展给英国水彩画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得到了迅猛发展,水彩画由最初的风土地形图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一个绘画门类,同时也确立了英国水彩画在世界美术的地位。

水彩风景画是水彩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同时也最好的代表着水彩画的绘画风格。水彩风景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注重写生,通过画家对光线、色彩、空气、景色的主观构造,从而构成新颖灵巧、色彩明亮、格调清新、用笔流畅的风景作品。

现代的水彩画艺术不但可以表现出具有清新、透明、湿润、流畅、欢快的效果,还可以达到浑厚、粗犷、劲拔等扣人心弦的境界。它善于汲取其它画种的有关技法和多种风格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水彩画艺术,保留并弘扬了水彩画在物质材料、形式语言、精神意蕴诸方面特有的艺术风貌。

水彩画的历史发展

在国外,最早绘制水彩风景画的是德国画家丢勒。他在学画时代就经常用水彩画风景画和动、植物画,他严肃地观察大自然,崇拜、赞叹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他的许多作品都成了视觉艺术的典范。他的主要水彩作品有:《风景》《小白兔》《大草坪》《阿尔卑斯山风景》等。丢勒的动物、植物写生,十分注意局部和细节,使艺术家在动物和植物中表现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示。他的风景画也同样十分真实,山脉的安排和结构都具有透视感,而且同时又富有诗意。

在18世纪以前的水彩画,还有一种淡彩作业,色彩也不是十分丰富。当时,描绘野外氛围的微妙变化还是十分成功的。在水彩肖像画、充满诗意的风景画和刻画精致的细密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色彩的发展,它为现代水彩画奠定了基础。

到了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的艺术家们感觉到,水彩画似乎特别适宜于描绘英国的自然环境、生活趣味和民族特色,水彩画在英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朵艺术之花,在滋润的英国土壤中盛开怒放。18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成为现代水彩画的发源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