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袁世凯北洋新军 曾一身兼「 ”八大臣”,袁世凯北洋派的崛起之路
曾一身兼「 ”八大臣”,袁世凯北洋派的崛起之路 「 ”北洋”一词在鸦片战争前就已经出现了,相对应的还有「 ”南洋”。 清朝学者包世臣曾说:「 ”出吴淞口,迤南由浙及闽粤,皆为南洋;迤北通海山东、直隶及

曾一身兼「 ”八大臣”,袁世凯北洋派的崛起之路
「 ”北洋”一词在鸦片战争前就已经出现了,相对应的还有「 ”南洋”。 清朝学者包世臣曾说:「 ”出吴淞口,迤南由浙及闽粤,皆为南洋;迤北通海山东、直隶及关东,皆为北洋。” 由此可见,这首先是一种地域上的概念。 鸦片战争后,随外国势力的逐步进入,便不仅只是一种地域的概念,南、北洋大臣分别总揽了南北方办理洋务的事宜,增加了「 ”洋务”的含义。 光绪十年(1884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天津设立武备学堂,请德国人为教员,「 ”北洋三杰”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李鸿章 这时只有新式军官,却无新式军队,学生毕业后,只能入旧军做教习,没有指挥权。 甲午战争中,湘军淮军等旧军已腐朽不可用,于是开始编练新军。 刚开始负责练兵的是胡燏棻,于天津编练十营,名为「 ”定武军”。 1895年冬天,袁世凯接替胡燏棻,所练新军增加到七千人,移驻天津南的小站,就是有名的「 ”小站练兵”,也是袁世凯「 ”北洋系”的发端。 1899年,慈禧太后的红人荣禄任直隶总督,在袁世凯的建议下成立武卫军,聂士成的武毅军为前军,马玉昆(起先是老将宋庆)的毅军为后军,董福祥甘军为左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为右军,荣禄自率中军。 袁世凯 当年袁世凯又被任命为山东巡抚,率其部队入鲁镇压义和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大沽,清廷多次让袁世凯出兵入京防卫,在荣禄的暗许下,袁世凯消极应对,说他的部队防卫山东尚且不足,后来答应派新编的3000人入京防卫,最终又以训练不足为借口,也没有成行。 就这样,在与八国联军的作战中,武卫军其它四路几乎全部崩溃,只有袁世凯武卫右军实力保存完好。 聂士成在与八国联军作战中战死,董福祥因被八国指为「 ”首凶”,差点命都没了,被革职永不叙用,马玉昆也「 ”浮沉于闲署”,郁郁而终。 「 ”小站练兵”史馆 只有袁世凯一枝独秀,扶摇直上。 1901年袁世凯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其军事实力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 1902年先练常备兵二镇,当年九月先成左镇,这是北洋新军也是全国最早编成的一个镇,这就是后来的北洋陆军第二镇。 1903年六月,袁世凯奉命编练京旗常备军3000人,第二年成协,第三年成镇,是后来的北洋陆军第一镇。 1904年三月,编成北洋常备右镇,七月改称北洋常备第二镇,是后来的北洋陆军第四镇。 此后陆续编成的常备第四镇是后来的北洋陆军第六镇,常备第三、第五镇,则分别是后来的北洋陆军第三、第五镇。 这六个镇,除京旗常备军镇外,其它五个镇的实权基本都在以袁为主的小站集团手里。 1905年正月二十二日,袁世凯奏报将「 ”所有常备军镇拟一律改为陆军各镇”,此后便称为北洋陆军六镇。 北洋陆军服饰 袁世凯所掌握的北洋武装力量也由当初的七千人增长到八九万人,以此为政治资本,袁世凯在权位上也身居要津,曾一身兼八大臣(参预政务大臣、会办练兵事务大臣、办理京旅练兵大臣、督办电政大臣、督办山海关内外铁路大臣、督办津镇铁路大臣、督办京汉铁路大臣和会议商约大臣),成为清朝历史上继曾国藩和李鸿章而起的又一军阀集团的首脑。 很赞哦!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