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公司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 一般纳税人采用售价金额法核算库存商品,会计怎么处理帐务
一般纳税人采用售价金额法核算库存商品,会计怎么处理帐务
一般纳税人采用售价金额法核算库存商品,会计怎么处理帐务
这只能先举例说明了。见下例:
购入:假设售价4500元
借:库存商品4500
借: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92.82
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4080
商品进销差价 1012.82
售价金额核算法是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被商品零售企业广泛采用的存货核算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进行处理的,平时商品的进、销、存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记入“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期末通过计算进销差价率的办法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销售成本。
进销差价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售价)×100%
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若某商店某月份的期初存货成本100000元,售价总额125000元;本期购货成本450000元,售价总额为675000元;本期销售收入640000元,已收到支票。对本期购销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假定不考虑增值税):
1.购入:
借:库存商品675000
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450000
商品进销差价225000
2.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6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640000
3.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640000
贷:库存商品640000
4.计算进销差价率:
进销差价率=(25000+225000)/(125000+675000)×100%=31.25%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640000×31.25%=200000(元)
根据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冲转销售成本:
借:商品进销差价2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200000
一道中级财务会计题。某商场对库存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3W+7W )/(20W +30W)*100%=2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40W*20%=8W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40W-8W=32W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17W+23W-32W=8W

售价总额法:是用实际销售收入倒算销售成本。
单位:万元
本月销售成本=(17+23)/(20+30*)*40=32万元
月末价商品的库存实际成本=17+23-32=8万元
零售业一般纳税人,库存商品用售价含税金额核算法下,购货的凭证怎样做
采购时 借:商品采购
贷:银行存款(现金)
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 售价
贷:商品采购 进价
贷:商品进销差价 差价
计算库存商品售价金额核算
进销差价率=51000/100000*100%=51%
本期销售成本65000,则商品销售收入也是65000,库存商品期末售价金额为100000-65000=35000
本期应结转进销差价=65000*51%=33150
期末进销差价余额=51000-33150=17850
商品销售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65000
或现金,应收帐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65000
同时结转库存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65000
贷库存商品65000
结转商品进销差价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33150
贷主营业务成本33150
期末还要将商品销售收入中的增值税含税额计算出来
主营业务收入/1+税率)*税率=应交增值税额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3.某零售商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核算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
售价金额核算法,购进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117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4918
贷: 商品进销差价 30420
银行存款 101498
一般纳税人09年底库存商品余额太大 怎么处理
库存商品如果是真实的,再大也没关系.如果是为了抵扣税额,虚开增值税发票形成.会有被查出来的可能.查出来要补交税款和罚款.
至于怎么处理,比较难,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般纳税人商业企业,库存商品核算!
12月份没有卖,没有收入就不需要结转成本,直接将库存商品余额转入下一年做为期初数就可以了。
甲商场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对库存商品进行核算。
进销差价率:((20-17)+(30-23)))/(20+30)=20%
20%*40=8
已售成本40-8=32
结存成本=17+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