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古典文献学和历史文献学 历史文献学学的作用

火烧 2022-11-05 12:16:01 1119
历史文献学学的作用 一、学习文献学的意义1)首先,学习古典文献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整理古籍,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是一项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最起码的一点是,灿烂的中

历史文献学学的作用  

一、学习文献学的意义

1)首先,学习古典文献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整理古籍,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是一项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最起码的一点是,灿烂的中华文化可以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因此,整理古籍,为了让更多的人看懂,仅作标点,注释,校勘,训诂还不够,要有今译,争取更多的人能看懂。

(2)其次,学习古典文献学是专业学习的需要。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古代历史和哲学的人来说,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的一门基础课。由于在学习中要涉及大量的文献典籍,因此,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古典文献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以便使自己在学习中能顺利地找到材料,正确地运用材料,进而分析批判材料,得出科学的结论。

总之,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才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在科学研究中有所成就。

二、历史文献学的学科特点

历史文献学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它的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

所谓综合性,是指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对象、领域以及所运用的理论,方法既涉及到历史学,也涉及到古典文献学,同时又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年代学、历史地理学以及古代文学、中国哲学史、科技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综合性虽然不是历史文献学的学科性质,但的确是它的一大特点。

所谓基础性,是就历史文献学在历史学的结构体系中所处的基础地位而言的。研究历史必须依据史料,史料的范围虽然很宽广,但传世的和出土的历史文献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谓实践性,是说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强调实践讲求致用的学问。无论整理还是研究历史文献,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如版本、目录、校勘、辨伪、辑佚等都需要长时期的动手实践和经验积累,方能得其门径而取得成就,而整个历史文献学学科也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文献工作实践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三、历史文献学:先秦伪书的历史价值

众所周知,“伪书”系指一书的公认著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著者及时代的书,或简言之“著者不真实的书”①。

伪书的产生历史悠久,纵观其踪,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为无意误成。如《逸民传》旧题“少元山人皇甫?咦¡保凇睹魇贰ひ瘴闹尽芳啊督贤ㄖ尽妨绞橹腥匆颉?摺庇搿板ァ本A枚筇馕ء盎矢﹀プ¡保猿晌笔椤A硪恢衷蚴怯邢⑽敝?见下文详述)。

然而,不论是否有息,“伪书”都不同于“伪事”。或许“伪书”在末被辨伪之前曾给科学研究以极大的棍乱,可经证伪,还原其历史真实,“伪书”终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因此,本文试图探讨有息制伪者的六类编撰动机,思考“伪书”蕴涵价值的挖掘意义。 1“托古传道”意图及其价值挖掘 以“托古传道”为意图编撰的伪书,大抵都是著者“心血之所寄,甚或累世相传之经验,若谓作者不欲自举其名,殆无人信,其所以依托他人,则在借币他人之名,以传其书。

”②可见,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思想继秦汉之后,业己演化成“尊古卑今、贵远贱近”之学风,世人普遍认可了古代的东西可信,古代的东西价值大的观点。于是,著书立说中以“托古传道”、“借名传学”为意图之古籍伪书日渐丰益。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早在先秦时期,。

四、历史文献学毕业论文

发你邮箱了,不知道收到没不过只有几篇范文,不要直接用哦跟你是一个专业的,之 前我也在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什么的都没有,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老师说太简单。

还好后来找到 闻闻论文网,直接让老师辅导我写作,非常专业,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 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闻闻论文网吧 ..看的多不一定有好处,找人指点下,或许能帮上忙。

..。

五、中国历史文献学考试主要考啥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科目参考书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参考书如下: 参考书目

1.《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中华书局2001年。

2.《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考试大纲

中国历史文献学考试大纲

1.“文献”的概念及其内涵变化。

2.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以及学科构成,学习历史文献学的意义。

3.历史文献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4.文献载体的演变过程。

5.古籍的主要编纂体裁类型及编纂特点。

6. 古代重要类书及其文献价值。

7. 丛书的概念及其作用。

8. 《四库全书》编修的历史背景、体例特点、流传情况及其功过。

9.目录学的概念和目录学对于读书治学的指导作用。

10.古代书目的主要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和功用。

11.图书的四部分类法及其产生、确立、影响。

12.版本、版本学的概念,版本学对读书治学的功用。

13.我国古籍版式与装帧制度,官刻、私刻、坊刻古籍的特点。

14.古籍版本类型及其特点。

15.校勘、校勘学的定义, 校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6.陈垣“校勘四法”的具体内容。

古典文献学和历史文献学 历史文献学学的作用

17.历代古籍散佚的几大原因及其给图书造成的损失。

18.班固《汉书•艺文志》的体例、成就与影响。

19.郑玄注的特点及其在文献学上的贡献。

20. 《隋书•经籍志》的体例、著录特点及其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

21.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及其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22.清代校勘名家及其主要校勘成果。

六、目录在中国古代文献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目录:指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照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揭示与报道文献的工具。它是联系文献与用户的桥梁和纽带。

目录是目和录的总称。 “目”指篇名或书名, “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前人把“目”与“录。编在一起,谓之“目录”。《昭明文选·任彦开为范始兴求立太宰碑表》李善《注》引刘欲《七略》称:“《尚书》有青丝编目录”,可知刘向校书,即已使用“口录”一词。班因《汉书·叙传》中,亦有“爱着目录,略序洪烈,述艺文志第十”之句,表明早在汉代, “目录”二字已作为一个名词而被加以使用。在现代汉语中, “目录”一词的涵义:一为“图书日录”的简称。这类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与收藏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为反映馆范、指导阅读、检索图书的工具。二是指书籍正文前所我的目次。此外,根据一定的主题,为专科研究而编制的参考书目或向群众介绍优良读物的推荐书目,一般称为书目,有时也称为目录。

我国古代学者对目录学的研究,一宜定在世界的前列。汉代刘敌所作的《七略》,比被誉为西方目录学之父的瑞土人吉土纳所编的欧洲第·部图书分类法 —《万象图书分类治》,要早1500多年。前人治学,都很注重书目和拿捏有关目录的学问。清代著名考据学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写场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朗,方可读书;不明,总是乱该。”又说: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目录对于整理古耪文献亦至关重要。著名日录学家余哀锡在《目录学发微》中,总结了目录学在考辨古籍上的六种作用:一日以目录著录之有无,断书之真的;二日用目录书考古书篇名之分免三曰以目录书著录之部次,定古书之性质,四曰因目录访求阴性五曰以目录考亡佚书,六曰以日录书所裁姓名卷数,考古书之真伪。余先生的上述论断,是校人深刻的。目录对于研究者来说,又是得力的助手和工作的指商。出于日求是图书的分类著录,因而利用目录有助于查阅有。关图书资料, “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同队日录在分门别类之中,亦可展观文化学木的源流、派别,从而使人们可从中“炊事学术,考镜源流”,这对于研究工作,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我们在研究、整理和运用历史文献的过程中,对于目录特别是史部目录必须认真加以学习和研究。

我国目录起源于何时?目录的产生,是以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为前提的。根据近几十年来对安阳小屯衬甲骨的发掘与研究,我们知道,商代已有一定数量的文献典耪。那些由占Fj面积累的甲骨F辞,是当时文献记录的一部份。从殷墟的发领中我们还可看到,每一个窖穴中的甲骨F辞,都有一定的年代,通常是以一个商王在位的时间为断限。一个容穴里的甲骨入藏,都有一定的顺序、方法和手续,有与此相应纳记号或数码排列,而这些,应该说与目录的产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但是,在奴隶社会里,由于文化典籍掌握在官府手里,流通的范围有限,加以书写工具落后,均不利于目录学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同时期.随苦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生产力得到发展,学术研究空前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昔日“学在官府”的局旧逐渐被打破,以金石、简核、绣帛为载体的图书资料大量增加。社会fL阶级和各阶层的人,从不同的目的出发,要求对文献进行整理和编目,孔子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开始他的文献整理工作的。据记载,他曾纂《易》、修《春秋》、则《诗》、《书》、订门N、《乐》。在进行这项整理工作的同时,孔子实际J:也在从事日录工作:一是精选文献,如从3000篇诗中选取300余篇,一是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分类,如《风》按地区分,《雅》按时间分,《颐》按作用分;三是写提要,如为《诗》、615b瑶序;四足为“六经”的各篇匣定次序。这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我冈文献典籍,从7L子删定“六经”所作的大序、小序,列战国素汉睹子百家著述的白序,再到刘向校书的书录,反映丁我四目录的形成过程。那些大序、小序和自氏在当时已起营“内容提要”的作用,实为目录的一项重要内容。

继孔子之屑。出现了篇名提示内容之作,如《墨子》的《兼爱》篇,其篇名揭示出文章的内容,同时,按作者分类之法也巴出现,如《庄子》一书,其自著部分为内篇,后学历作者列为外篇、杂篇。至于《吕氏春秋》的“序意”,《推南子》的“要略”,较过去的“大序”、“小序”意思更为完整,已近乎一书的日录丁。由此可见,我国目录,萌芽于先秦时期,起源于《诗》、《书》之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